要是中国古代在弹道学上也能领头,那还真的就不敢想象了

【本文来自《即便有现代机械的加持,重修圆明园的耗资也绝对是天文数字,看看隔壁颐和园就知道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主观生物记录

    所以朋友您是对力学发展史知之甚少了,弹道学只是应用力学的一小部分,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有研究(古代学者威普斯总结早期力学几大支:建筑起重和承重分析、抛射器一类的军事器械、提水汲水机械等,重点是数学化,墨家机械理论就差数学化这一步),而且跟蒸汽机没多大直接关系,不会引向工业革命。说到蒸汽机,值得一提的是传教士南怀仁在清廷做了蒸汽推动车船的试验(准确的说是吹动),东西方都有记录这次试验,还有根据英国的大书《技术史》记载,西欧的纺车是自蒙古西征之后才出现,也是蒙古军队的随军工匠带过去的。其实在满清朝有多次多地多人试验过西法《泰西水法》还有《奇器图说》等西学著作里的应用于民生的西法机械,但由于技术人员数量有限,无法支撑维护使用,往往用的时候很好用,但坏了就很麻烦,典型的比如涡轮抽水的龙尾车和气压提水的恒升车。导致机械实践的整体效率还不如中国传统那些简单机械,央视我爱发明栏目里也能见到这种现象,机械队在完善前经常由于出故障导致赶不上人工队的效率。

    举一例,道光十六年(1836),“清江浦治河,须戽水工具”,当时担任制军的陶设局赞化“宫费及三千金”购得龙尾车法式,称可以“自为运动,制成为用,借以省河上工费不少”,但由于龙尾车太大,“四五抱,扛抬需百夫,坏墙垣以出,试于池沼,立刻告涸。然运转甚重,推挽亦必多人,乃才试一二,而关键已坏,然即不坏,亦全资人力,非果能自为行运也”,最后只得废弃。

    中国古代是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政治经济体制,还常常有记录优秀官员为了保护小农生存利益毁掉豪强贵族沿河所建水车的良政。举一例,《旧唐书·李元纮传》:“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而西欧(真)封建制下,庄园经济遍地,庄园主反而能雇佣的起专业人员建造和维护这些机械,这或许也是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的封建割据的乱世里,中国机械特别是水力机械出现一波高潮的社会环境原因,也是东汉末豪强地主庄园经济盛行带来的生产资料集中效应。

弹道学是近代运动学发展的核心,因为是铁球在空气中运动,最接近理想状态,比如伽利略就是大量精力放在兵工厂的弹道学研究上,笛卡尔的坐标系和牛顿的运动学也不例外,当时弹道学是显学,各科学大牛都有涉猎。现在科学史研究是建立在工业革命之后的科学观上的,并不能反映当时实际情况,实际上16-17世纪数学物理的进展基本就是军事工程技术推动的。

中国古代在天文理算、几何、纯数学、应用数学、珠算上有很多成就,唯独在弹道学上严重落后,一是因为明朝中期战争频率太低,明朝后期开始研究,也引进翻译了欧洲传来的弹道学书籍,但很快清朝统一后直接把弹道学给禁止了,同时让传教士把控钦天监,天文理算你这条线也断了。

古代数学基本都是中国在零头,比如蓝丽蓉的《雪泥鸿爪溯数源》提出阿拉伯数字世纪源于中国,是随着中国十进制数值计数法传出而产生的,实际字形上有改动,但核心是十进制位值计数法。蓝丽蓉就是通过研究阿拉伯数学书和中国数学书的内容,判断阿拉伯所谓的数学书实际抄袭中国。另外现在有人扒出14世纪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也大量抄袭中国,例题就在这,自己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2ym9r.html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