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淄博人,我来讲讲这拜年的风俗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山东人拜年是真的要下跪磕头吗?来听听山东人怎么说的》评论区,标题为东八区北京时间添加】
哎,烦死了,解释了多少次了,永远也解释不清楚,为了不被黑,还得继续费唾沫。首先声明,初一刚磕完头回来,今天在公司加班。
本人坐标山东淄博,就是那个鲁中的淄博,东南西北中,我们站当中,胶东风俗,鲁西、鲁北、鲁南风俗都有不同,我们在中间,正好算是风俗转换的临界点吧,能说明一部分情况。
首先说说我们这里的情况。小时候拜年那是真的费功夫,一直到21世纪初,场面真的隆重。大年初一,真的是凌晨5点起床,甚至还有更早的,因为有时候我们还在吃饭,就有人上门拜年了。饭后,本家全体人员(当然家里的老人要留守,等待别人来拜年),五服以内的人,集体到某家集合,一般是父辈的老大那家,人员齐整以后,开始拜年。
那么问题来了,拜年都要给谁拜年?
1、首先是家族辈分高的老人。因为我们是和父辈一起拜年,那么能让他们磕头的,只能是他们的叔叔、婶婶、大爷、大娘(叔叔大家都懂,大爷解释一下,指的是比自己父亲年龄大,与自己的父亲同辈的男人。至于大娘呢?你猜)辈的,对于我来说,就是爷爷奶奶辈的。至于我的叔叔辈的,我们用不用去拜年磕头呢?答案是不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不在家,都在外出拜年磕头的路上呢,顶多在路上父辈们互相打个招呼(当然本家叔叔辈的还是要磕头的,在集合的时候磕头拜年)。划线重点来了,我们这里,如果拜年人们的在路上遇到,小辈是不给长辈磕头的,这是与鲁西不同的一个地方。
2、其次是与本家有亲缘关系的同村长辈。有时候本家有女的嫁到本村,这样的也是要去的。
3、有的地方是全村长辈都要去,我们这里不是,只是本家的拜年。我们村主要有三个姓,各占1/3左右,对于我来说,也就是要给村里1/3的长辈拜年。
第二个问题:拜年要多长时间。
答案:不一定。如果你们家辈分小,时间就长,辈分大,时间就长。还有不用磕头的呢,在家等着就行,因为辈分太高。老爷子辈分是本姓全村最高的,对于他的孩子来说,外面最高的辈分,与自己也不过是兄弟关系,这样当然不用出去磕头。我记得我小的时候,5点半出门,10点结束,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挺累的。
第三个问题:视频中乌压压一群人,是不是真的。答案:是的。我们家族人少,因为从我这一代起,开始施行计划生育,人口断崖式减少。我父亲这一辈,兄弟四个,大爷家,兄弟姊妹三个个,从我开始,后面的都是每家一个,所以我们家族拜年的时候,人数算是少的,不过也有接近10个人了,大家族十几个,二十几个,真的不奇怪。至于有人说,这不是拜年,这是丧事,我特么真想给他来上一个耳光,你这是说人话吗。尊重观察者网,这是个好平台,我就不骂了,但这话说的真特么气人。
第四个问题:现在和以前比,风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的山东人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是网上议论比较多的,也是争议比较大的,我说的不一定对,我就说说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的结果。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仪式确实是在简化。原因有三,一是老人少了,因为现在条件好了,有的老人跟随儿女搬到城里去住,不在家,过年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可能也没回老家,自然也就不用前去磕头。(本人的父亲今年就没有回去。早晨集合的一个重要流程就是确定路线和去谁家,有的老人没回来,有的老人过世等等,不然拜错年也是尴尬,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吗?答案是没有。开玩笑,这怎么能搞错)。二是年轻人回来的也少了。今年还算有疫情,往年哪怕没有疫情,人员也在减少,毕竟现在人员流动大,外地工作的人总会有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回不来。三是不得不承认,随着老一辈越来越少,年轻人对于拜年也越来越不重视。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城市,没有乡村生活经历,自然感情也就淡漠了(这其实也正常,我都不认识,何来的感情),唯有一条血缘的纽带似有似无的联系着,如果父辈纷纷老去,这样的风俗终归是会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大势如此,我等也无可奈何。而这一条,也对山东各地风俗不同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下的话可能不好听,但是事实,比如胶东地区相比鲁西南等地区,经济发展确实要先进,城镇化改造既早且快,所以年轻一代更早的没有了这部分经历,也就有了网络上很多山东东部沿海地区的网友说没有这种事,他们从来不磕头拜年。(这是我自己理解的,不一定准确)
至于这样的风俗应不应该哎保留,个人认为,是应该保留的。原因很多,我只说一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孝治天下。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很多的伦理道德基础就来源于对孝道的坚持。孝道是社会文明的根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基不老,地动山摇,如果根基崩塌,我们中国的整个社会文明框架可能都要重建。或许到那时候,我们自称中国人都将没有底气,因为不尊重孝道的民族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而过年磕头就是尊重孝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当然,不是说不磕头就不讲究孝道,但这毕竟是祖上传下来的,随随便便就否定,也不是对祖宗的尊重吧。
最后,说一下山东女人不上桌的事情,说真的,都懒得解释,也就是观察者网平台好,网友们素质高,我还解释,其他地方看到这样的评论,我是真的懒得解释了。我就说一点,女人不上桌?我就想问问,这些女人对于家里这些男人来说,都是谁呢?不就是自己的奶奶、妈妈、老婆和女儿吗?手心手背,哪块不是肉。我做在桌上大鱼大肉,他们吃糠咽菜?这不是扯淡吗?逻辑上就说不通啊。
事实是分桌吃而已。有的网友还在网络上议论,桌子大小不一样,菜多少不一样,我也是醉了。大爷,我真特么的无语了。算了,我不解释了,随他们去吧,自己家的女人自己疼,你们随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