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外交部点赞的日本导演又有新作了?

​2021年2月8日,央视在微博直播了新一期的《面对面》,主要讲述日本导演竹内亮眼中的中国,一经播出,该话题就冲上了热搜。日本导演竹内亮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今年1月正式上线,这部片子中,他走访了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多地,通过自己的视角,向观众展示日本导演眼中的中国,把中国后疫情时代的经验和力量分享给日本等国外民众,给他们一种参考和希望。

 

爱拍记录片的南京女婿

说起竹内亮,大多数网友可能还比较陌生。出生于日本千叶的他,从高中开始,就很喜欢纪录片,后来就读于东京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电影艺术。成为纪录片导演,是竹内亮年少时就在心中萌芽的梦想。1978年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之日,也刚好是竹内亮导演的生日。历史的机缘巧合下,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承担起了中日友好交流的责任。

 说起他和中国的渊源,2003年,他为了拍摄纪录片《麻将的起源》第一次来了中国,之后不停在中日之间往返。为了拍摄NHK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竹内亮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2005年,竹内亮与在日本的中国姑娘赵萍结婚,做了南京女婿。

两年后,他决定和妻子正式从日本移居中国南京,随后夫妻共同创立南京和之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发表影视作品,传播中国和日本文化。2015年,在赵萍的提议下,竹内亮开始将镜头对准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和在外国生活的中国人,拍摄系列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这部《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后来也成为了竹内亮的代表作,三季在豆瓣接连评分超过8.9。这是一部没有台本的纪录片,中日混血的阿部力作为主持人,在没有了解任何有关主人公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直接与主人公见面,记录并参与体验他人的日常生活。如今,《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已经更新到第五季,总长度超过了100集。

作品“出圈”,外交部点赞

竹内亮的作品真正“出圈”,还是因为去年的作品。2020年,他一共拍了三部关于疫情下的中国的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和《后疫情时代》。竹内亮用镜头记录了防疫措施,把中国的抗疫经验介绍给日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抗疫的努力。2020年3月,竹内亮团队发布了《南京抗疫现场》,该片不仅在国内微博登上热搜,也在当时疫情扩散的日本登上了雅虎首页,随后更是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受到多国网友的广泛关注。

2020年6月竹内亮团队又发布了《好久不见,武汉》,作品用10天的时间,记录下在武汉的日料店老板、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10个人的故事,向世界展现了疫情后武汉人的生活情况。该片上线以来,全网累计播放量超4000万,在海内外引发了热议,上线10天,话题阅读量破亿,微博日榜最高第1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为其点赞,“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这种接地气,暖人心的纪录片,更好地增进两国民众相互理解。”

在关于武汉的这部作品中,竹内亮全程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拍摄——有的国外媒体说虽然解封了但还有很多感染者,说武汉撒谎。我不能完全相信武汉,因为我没看过,也不能完全相信其他媒体,所以我想亲自去看。”竹内亮团队实地走访武汉,用镜头记录普通人的故事,展现武汉经历疫情创伤后人们的真实生活图景,消除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误解。

2021年1月6日,竹内亮导演的新作《后疫情时代》上线仅仅3天后,便受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这是他第二次受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点赞。《后疫情时代》的主题是“逆势爆发”,通过无人配送、全民直播,空气净化,“零感染”的工厂四个章节真实实记录了中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竹内亮称,他想透过镜头展现中国抗疫的真实情况和快速经济恢复的现状:“我个人的理解中国已经开始后疫情时代了,一边把病毒控制好,一边推动经济发展状态的时代。”

该记录片中有一部分是对义乌恢复生产后的拍摄,展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热闹的氛围,直播带货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竹内亮认为,义乌非常代表他想表达的内容。

疫情下,国际贸易公司面临业务窘境,但是义乌小商户出乎意料地开始拍短视频直播带货,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拍过,完全从零开始学习,写剧本、拍视频,现在粉丝越来越多。竹内亮认为作为一个住在中国的人,看到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力量,也是每一个老百姓努力的成果,这就是他想表达的。

 在《后疫情时代》的结尾,竹内亮对观众说:“我知道你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通过一部又一部的纪录片,竹内亮也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看到了一个和自己印象中不大一样的中国,逐渐摘掉了“有色眼镜”。

2020年,第16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好感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日本受访者对中国的好感度却降至近年新低。对此,竹内亮表示很多日本人对中国并不是不喜欢,而是不了解。很多日本人了解中国的渠道比较单一,多为电视台播报。而包括电视台在内的日本传统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在报道中国时,更偏重负面报道。所以当被问到“喜不喜欢中国”的时候,大多数老百姓就会回答“不喜欢”。

在他看来,摘掉“有色眼镜”的第一步,就是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而在日本年轻人中,对中国感兴趣的不在少数。“比如,现在中国风妆容在日本女生中十分流行,许多女高中生爱看小红书,也有很多人是中国的动漫和游戏的粉丝。”竹内亮说, “我们很难去打破传统媒体对中国的固有偏见,但是新媒体不一样,他们对中国的立场相对客观,而且拥有很多年轻受众。”在新媒体平台上用一颗平和的心向日本年轻受众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无疑有助于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出圈以后,面对外界声音

从去年3月到今年年初,《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后疫情时代》这3部聚焦中国抗疫的纪录片先后上线,被中国外交部点赞,让这位42岁的日本导演一跃而入中外网友的视野。三部作品“出圈”后,竹内亮和他的团队也成为了“网红”。

但是,一个日本人去记录中国的抗疫故事,在海内外引起点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遭到质疑。有外国网友质疑,说竹内亮是收了中国政府的钱拍的纪录片,是在帮中国政府宣传。有人认为他们在南京街头上拍的东西,是在摄影棚拍的。对此竹内亮表示“我是纪录片导演,我的工作就是记录真实的中国,并分享给大家。”他的团队认为这些质疑都无所谓,因为他们没收中国政府的钱,也没有拍过虚假的视频。

 

当谈到为什么最初会把镜头对准中国,竹内亮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一直在不断变化。竹内亮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值得拍的国家,拍了15年,还没有拍腻。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人和社会的变化是个永恒的主题,他喜欢人或者社会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竹内亮说:“很多国外观众反馈说以前不了解武汉,看过他的纪录片之后才知道武汉“原来是这么漂亮的大城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的人民不相信中国的发展,有很多政治的原因,他们只是想把自己国家防疫措施的失败推到中国身上。而竹内亮的团队希望能把中国真实的一面传递给国外。

感谢竹内亮这样真实传递中国声音的外国导演,也期待更多国际友人能摘下有色眼镜,带着沟通交流的态度踏上中国的土地,看看这里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