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这部电影评分8.6,却鲜有人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54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横空出世》精彩片段——挺直腰杆子,搞出原子弹!

今天,《 刘老师说电影 》的主创刘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部,根据 1964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横空出世》。

刘老师走心解说

老戏骨集体飙演技的8.6分佳片《横空出世》

电影一开始,交代了一下时代背景。

那会儿,世界局势比较动荡,美国手里拿着核武器,老吓唬咱们。

李雪健老师扮演的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冯石,1958年夏天接到命令,组织决定,调他回来鼓捣原子弹。

冯石一想,“ 我不会啊!”

“ 我会吗?美国人会,苏联老大哥也会,可是他们啊不会白白地送给你 ”。

500

这种情况之下,冯石报告都没打就接受命令,带部队前进了。

这个任务事关重大,所以务必保密,这一路上也是纪律森严。

“ 往下传,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里去。

战士们用五花八门的方言传着口令,单没有一个传错的。

500

有了部队,就有了后勤保障,但这次的任务是研制原子弹,这是个技术活啊,所以另一边,组织上也在对科研人员进行选拔。

由李幼斌老师扮演的是麻省理工毕业的博士陆光达被选中了,但是在简历的出身一栏上写着“资本家”,原来,老陆的老丈人一直在和美国军方做生意,老陆解释道,他妻子的父母48年就离婚了,他妻子后来一直跟母亲生活。

“ 她一门心思教核物理,她没有问题 ”。

“ 你妻子排除在机密之外 ”。

“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

500

老陆表示接受组织安排。

那边冯石他们跟苏联专家来到了敦煌,不过冯石觉着敦煌到处都是古迹啊、居民啊,这个地方太小施展不开。

不过苏联专家的意思是,我们有氢弹就足够罩着你们了,你们没必要自己造千万吨级的。

冯石用一句非常有骨气的话直接怼回去了:“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

苏联专家说,这个试验场是苏联多个专家共同商议决定的,已经和你们的组织沟通过了。

但是冯石还是觉着不行,所以立马去跟上级汇报,领导说苏联专家明天就要撤了,冯石说,没事,他们走了我们自己找新试验场,我们往西走!

于是冯石率领部队向人迹罕至的罗布泊前进!罗布泊风沙漫天,处处荒漠,被称为 “ 死亡之海 ”,大部队费尽周折长途跋涉,甚至有战士在中途不幸牺牲,终于他们找到了水源。

500

死亡之海得玉浆

天山为屏昆仑障

纵横南北十万里

敢问惊雷何日响

冯石将军写下这首诗后说道: “ 给中央军委发报,说我找到写好诗、大诗的地方了。”

500

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们在此进行核试验基地打桩定位!

“ 以此为中心,周围十万平方公里,足够了。罗布泊,要上演一出好戏了。”

镜头切回到北京,时间来到了1959年6月,苏联突然中断协议撤走专家,来了一个釜底抽薪,甚至还冷嘲热讽:“  在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手中  ”。

500

这些苏联专家临走前,还把那些带不走的图纸资料给放火烧了,老陆的同事老李,急忙过去把那些没烧干净的图纸捡了回来,试图拼上。

这时苏联的专家又过来发动嘲讽技能了,说这一块,你们用计算机算也要算两年,没有意义。

老李听了之后尴尬地去劝老陆,说你现在也不用跟媳妇分居保密了,反正现在也是没秘可保。可以想象,当时的老李,是有多无奈,有多么心灰意冷。

后来,596成为了我国原子弹工程的代号。

老陆回到家里,他找不到自己的牙刷,也找不到平时爱喝的咖啡,妻子哭着说明天就去买,因为他妻子真的没想到,她的丈夫,有一天还会回来,这是这13个月以来,老陆第一次回家。

冯石那头已经一切准备就绪,他终于能跟战士们交代这次的任务了

北京老陆这边,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计算机只有一台在科学院,别的单位也急着用。

“ 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就算用算盘打也要打出来 ”。

500

冯石带着部队打地基,老陆搞科研觉都没工夫眯,算数都没有计算机,大伙就手动使算盘,噼里啪啦的人盘合一啊。靠的就是这股子啃馒头拨算盘的拧劲儿。

等大伙算出来一个结果,却发现,跟苏联专家图纸上的结果对不上号,就在大伙都很困惑的时候,老陆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 万一是他们错了呢 ”。

500

老陆赶紧回家翻资料验证,发现果然是苏联专家他们错了。在老陆计算的时候,身边都有警卫员守卫,连他妻子都不能靠近。临走前,老陆嘱咐妻子准备好四季的衣服,因为,他又要走了。

老陆去试验基地和冯石汇合了。

结果一到地儿就发现问题了,试验基地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没有淡水,所有人喝的以及打地基用的都是盐碱水,老陆立即制止了施工,说这个盐碱水,人喝了顶多是拉肚子,但是用在工程上,是会出大问题的。

冯石听了,让战士们开车几百公里去运淡水回来。

“ 饿了在车上吃,困了在车上睡,人歇车不能歇 ”。

500


上下齐心,终于在1961年夏天,原子弹爆轰实验成功。

为了给战士们补有关原子弹的基本知识,组织上请老陆的妻子给各位战士和首长们讲课,其实也是侧面证明,组织上已经信任了老陆的妻子。

研究还在继续,而美国的高层正在讨论,要把中国的核工业扼杀在摇篮之中。时间紧迫,中央决定,在1964年底,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所有环节配合,以这个时间点为准,进入倒计时阶段。

然而更艰苦的还在后头呢。

六十年代爆发了自然灾害,运粮食的车还被堵在半道上。没设备我们可以造,这连吃的都没有,可是把人造祸完了。拉肚子浮肿是常事,甚至还有好多人患了夜盲症。

冯石下达命令,务必要把有限的食物让给搞科研的知识分子吃,有粮让粮,没粮让菜,没菜就让树皮,必须保证知识分子。

500

但陆光达说: “ 我不同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我的同行们也会不同意。我去过工地,亲眼目睹过战士们劳动的过程和辛苦的程度,他们非常辛苦,在这里我们和基地的官兵们是同等的 ”。

500

而老天爷有时候也贼能开玩笑,给你关了一扇门,顺带脚还给你把窗户钉死了。

前脚是能把人刮飞的沙尘暴,后脚就是没腰的大暴雨,大伙为了保护数据资料,把装着仪器资料的箱子都举在头顶,命都快豁出去了。

这时候,老陆听见了有人在喊他妻子的名字,老陆回头一看,他妻子正在水里摸索着什么,原来是他妻子带来的咖啡被大水冲走了,夫妻相见,喜极而泣,这一个片段让人特别感动。

就这样终于到了1964年的4月,原子弹的核心部件开始运往罗布泊,眼瞅着就要见到曙光了,老陆回京开会,搁机场被在美国一起念书的同学认出来了,俩人打了个招呼,来了个拥抱,结果这记者动作是真快,咔嚓就给拍下来了。给安排个绯闻上报纸了。

老陆也因为这事儿被隔离审查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在基地的老李积劳成疾,吐血了。

500

后来冯石来北京帮老陆求情,他以人头担保老陆是没问题的,可还是被上级撅了一顿,在回基地的飞机上,冯石意外地发现,老陆也在飞机上,两人英雄惜英雄似的相视一笑。

原子弹爆炸的时间已经定在1964年10月16号,准备起爆原子弹之前,冯石跟老陆唠嗑,回忆起朝鲜战场上的事儿,冯石说: “ 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它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它大喊一声,No,去你妈的 !”

16号到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大伙都在安全的地点集合完毕,就等着那轰隆一声震响大地了。

“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

“ 起爆!”

500

这一声爆炸响起,所有人都欢呼沸腾了,这爆炸的背后,是无数人夜以继日的付出,是无数人不顾生死的操劳换来的。这一声巨响,唤起的是我们中国人民挺直的腰杆子,证明的是我们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这部电影里,冯石的原型是我国第一任核试验基地负责人张蕴钰将军。

而老陆陆光达的原型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院士。

就像电影里说的,或许因为特殊原因,他们不得不选择隐姓埋名,不会拥有花团锦簇,不会拥有名利拥趸,但是,他们并不会因为默默地付出而被后人忘记。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其实哪有什么横空出世,是这些人脚踏实地地默默付出,才有那声震寰宇的惊天一吼!这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信仰。

《横空出世》这部电影上映与 1999 年,豆瓣评分 8.6,质量上乘,却鲜有人知。

10 月 16 号,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日子,推荐大伙去看看这部电影,欣赏欣赏老戏骨的演技,也品味一下那个艰苦却光辉的岁月。

[完]

铸剑人

作者:师匠我老婆

在稍有常识的人眼中,核武器都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是一柄高悬在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而当代流行文化中各种“
废土 ”要素的广泛存在,更是加深了世人对核武器可怕之处的感悟:在游戏《 辐射
》系列中,核战争后的北美大陆满目疮痍,布满了千奇百怪的变种生物;在电影《 疯狂的麦克斯
》系列中,废土一片荒芜、黄沙漫天,暴力成为了这里唯一的法则;在小说《 地铁2033
》中,核爆后的莫斯科已经成为了危机四伏的废墟,幸存的人们只能躲在地铁中苟延残喘;而广岛“ 原爆 ”纪念馆中的“人影石
”,则更是令人深切感受到核武器的可怕。

正因为核武器如此可怕,所以一直有人在疑惑,在六十年前那个百废待兴,人才匮乏的年代,为什么这个国家要将自己最优秀的一批人才集中起来,在莽莽黄沙之中隐姓埋名,去铸造这把可怕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为,只有在那些执剑之人的头顶也高悬着一把利剑的时候,高悬在全人类头顶的剑,才不会落下。

战争是可怕的、是残酷的,但是数千年来的智慧告诉我们,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哭哭啼啼地念叨战争的残酷并无助于这种残酷被强加到自己身上。而同样,只有一种办法,能够阻止核武器的可怕之处在中华儿女的身上变为现实,能够让核武器这柄高悬头顶的利剑不会落下,那就是,铸造一把属于自己的剑。

因为,只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某些人不敢按下自己手中的核按钮,那就是对于核武器本身的恐惧。是这种恐惧,维护了二战之后全世界七十余年整体和平的局面,是这种恐惧,让我们拥有了一个能够和平发展的环境。

 

500

500

500

500

 

这是一份解密的美国档案,上面记载了1959年美军计划核打击的各个目标。在这当中,除了计划对美国的最大战略对手苏联的各大城市投掷两位数的核武器之外,北京、沈阳等中国大城市也赫然在列,甚至于江西上饶、湖北沙市、辽宁北票等小城市,由于其在战略资源或者工业布局中的特殊地位,也成为了预订的打击目标。

 

1964 年 10 月 16 日,54 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拥有核武器,让我国摆脱了被霸权主义国家“
核讹诈 ”的危险,就像《 横空出世 》里那句号子一样,“ 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
”。而在这之后,随着氢弹、两弹合一、洲际弹道导弹的一样样成功,这块百年来饱受外来侵略之苦,被战争带来的苦难浸透的土地,终于有了不让任何人把战争强加给自己的底气。

而这背后,是无数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舍身铸剑。

他们中的很多人,舍弃了在西方体面富足的生活,舍弃了香车美宅,舍弃了“上流社会”的身份,在大漠中和一群“ 泥腿子 ” 们一起灰头土脸战天斗地,只为了这个国家能够不再被勒索敲诈,这片土地能够有资格不再被战火染指。

他们中的很多人,本来是世界学术舞台上的明星,却甘愿从此默默无闻,离别家人,甚至多年毫无音讯,只为了能够让这个国家的人民能够享受到和平的环境,能够与家人相拥着安心入眠。

那横空出世的蘑菇云,是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浇灌出的胜利果实;而今这和平稳定的局面,是他们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

60余年后的我们,在玩着游戏,看着电影,读着小说,为核废土的恐怖场面感叹的同时,也切莫忘记,为了避免这一切的发生,有多少人,燃烧了他们的智慧与生命。

或许有一天,全世界的全面“ 无核化 ”能够最终实现,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依然要感谢这种可怕的武器所捍卫的和平稳定的环境,铭记着,那些为我们铸造出这把利剑的,铸剑人。

500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