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汕头湛江长大,粤东粤西发展不如粤中的情况,我想真真切切讲两句

【本文来自《最富是广东,最穷也是广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祖籍是汕头的,湛江长大,对粤东粤西两个城市都很熟悉。非常感谢有这么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这两个地方的发展。文章中谈到的许多内容和地点,都似曾相识,应该也是有意无意中去过和接触到。

文章中谈到的许多观点,我也是认同的,但不同意的观点也有:比如文章中谈到“在上世纪80年代,关键的改革开放年代,珠三角(粤中)、粤西和粤东地区面临的机遇更是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广东省的省会是广州,就在珠三角,珠三角毗邻港澳,中国重点建设的特区是深圳,可是副省级的,好像不用向广东纳税。很明显,珠三角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省级部门)太多太多的优惠政策,也得到省政府几乎一边倒的长期支持,深圳更是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支持!粤西和粤东地区怎么可能是和珠三角(粤中),特别是深圳特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粤东粤西地区其实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所谓政策优势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被珠三角的特殊政策给抹得一干二净!人都不是傻的,外商来华投资,哪里更优惠,都是仔细考量过的,肯定是去投到珠三角地区,起码靠近省会。

粤东粤西发展滞后,不是什么人才问题!深圳起步时,有啥人才?有啥环境?就是一个渔村!当时被认为是破地方的东莞、中山之类珠三角小县城,有啥人才,有啥好环境?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人有钱了,还被称为“暴发户”。“暴发户”可不是什么高素质的好名词!声名狼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90年代,就是靠近广州的番禺地区(当时还不是广州的区),什么阿猫,阿狗,甚至老鼠都吃,我吐……虽然粤西湛江乡下地区也有些人吃田鼠,但那毕竟谈不上谁更好,更文明一些。当然,现在生活好了,都讲究了,起码也装得很绅士,吃野味的少了,仓廪实而知礼节也是对的。80年代,珠三角许多城市(过去的小县城),最高学府顶多就是一两所完全不像样,摇摇欲坠的中专学校,分分钟被汕头和湛江秒杀!汕头市区起码还有一个破破旧旧旧的汕头大学,“大学”在当时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一个城市有一所“大学”,档次都很不同。当然,现在的汕头大学很漂亮。至于湛江,更是牛的不行,在80年代,省内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仅次于广州,要人才有人才!没有人才,也可以引进人才,省内,国内有的是。

粤东粤西发展滞后,不是什么环境问题!80年代,整个广东,除了省会广州之外,其它地方的营商环境之类都很差,或者说,几乎什么都差,非要矮个子里挑高个子,绝对是挑汕头和湛江,至少有着非常优越的港口条件,也是当时沿海地区14个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中央的眼光没有错!在80年代的广东,不管从经济GDP,教育水平、科研实力和地区辐射影响力,除了广州,湛江,其它城市,什么东莞、惠州、中山、珠海之类都不入流,作为广东人,我都不知道东莞在哪里,湖南的?还是江西的?什么贪污腐败,地方政府不作为之类也都是长期存在,不是湛江或者汕头特有的事情。汕头当时其实也很小,城区好像只有18万人口,全市逛一圈也不用太久时间,半天差不多,但港口确实不错,海外华侨众多,也是优势。

许多人都是很势利的,你穷的时候,怎么都看你不顺,别说你是什么博士,你没钱,没发财,就是没用,浑身都是缺点,这不好,那不好,然后,给你定义为“失败”,你失败是因为这个,那个……一旦你有了钱,就算你小学没毕业,你随地吐个痰,穿个烂拖鞋,抽个水烟筒,也有人觉得你很有风度,很有内涵!

看待地方的发展,也是要像看人一样,要客观,而不是用那么势利的眼光去打量。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划定14个沿海开发城市,在现在看来,纯粹是改革的试验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也不知道最后结果如何。类似湛江、汕头这种纯粹是自生自灭,自力更生的港口城市,没有中央和省政府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没有得到政策上的实质优惠,省内又很难和得到中央和省政府支持的珠三角竞争,能怎么去发展工业?不根据地方特点,搞两水一牧,能做什么?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认为那是错误的做法。那也是经过各类权威专家反复论证后,制定的发展方向,不是拍脑袋工程!

在得不到外部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只是纸面的优惠,戴个“开放城市”的帽子,汕头和湛江能发展到目前状态,也是正常发挥,换了省内其它城市,估计会更差。因为省内其它城市,基础更差,人才更少,环境更烂,同样情况下,很难想象会有更好的结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