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留守儿童集中到镇上,统一寄宿学习,能否解决偏远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
【本文由“guan_15745182652338”推荐,来自《对于偏远地区乡镇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我有一个想法,大家看看可行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典型的大城市呆久了,想当然的玩空中楼阁。
首先就是教师这项工作,特别是乡镇的中小学老师,并非谁都能胜任,所谓的“中高级”职称可能在科研或者是其他领域工作突出,但是在面对一群孩子并教授知识的时候大多数是一筹莫展的。
二是教师素质而论,不少地区给编制的岗位都已经是大专及以上的师范类专业,从受教育培养体系的科学性来说,教职能力也不会比之前那些差。
三是偏远山区教师的职责其实和大城市的不太一样,搞所谓的德育,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城里孩子吃饱饭后升华的内容,偏远地区孩子连完成义务都不一定能保证,不少都是要求着他们来上课,所以小镇孩子要往上拼闯,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当做题家。
所以说教师要有多大的能力也没必要,按部就班就行,其他什么培养视野见识,对孩子们来说无异于屠龙术,要出头就是要下死命的做题。能做题讲题的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基层教师。
要解决基层教师缺乏的现象,要么拿出编制来,要么就给临时老师一点儿盼头,比如说用“三支一扶”“四项目”“西部志愿者”计划来至少保证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工作岗位至少呆三五年。什么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的,出事儿了谁都负不起这个责。
什么免费师范生是指望不上的,那几所名校的免费师范生希望他们能履行契约先到基层任教都委屈得和什么似的,而且也不具备强制性,所以这个就跳过吧~
要么就干脆寄宿制的大班,都定点设在镇上,一来解决留守儿童上学放学乱跑的问题,而来教育资源也集中一点儿,乡镇条件相对也好一点,不过在幼年阶段搞寄宿制需要解决的问题真的太多了。。。。
这里贴上我的评论。
要解决的问题比给偏远山区加编制建学校难,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一个是需要对成绩好学生差学生一视同仁的辅导员,衣食住行都要管,不是班主任而是辅导员,一比三十不奢求,至少一比五十,对孩子们不求视如己出,但求公平公正。
二是要校园霸凌必须及时察觉并解决,不能大被一盖敷衍了事。
三是食品防火等安全问题,不过这个是有zf部门专门监管的。
如果能解决这三点,可以说对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完全是利大于弊了。
但这么搞的话,假设一个乡镇有3000个基础教育学龄儿童,那专职辅导员或者说针对低龄儿童的保育员就得至少有30个以上,这批人是否给编制,如果不给编制的话,能不能给三支一扶等编制,再不济五险一金的合同制或者劳务派遣是否能提供?如果只是采用一般煮饭阿姨的临时工制度的话,集中教学寄宿制只会更糟。
这和传统的撤校合并还不一样,而是从孩子的衣食住行三观和习惯养成以及心理关怀上的统一管理,不过眼瞅着要实现也还是挺难的。目前人这一关始终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