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泥淖”从哪儿来(一):看看高考语文考纲的理论谬误

       针对网络反应曹雪涛院士、裴钢院士、耿美玉研究员、饶毅教授、李红良教授等人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科技部近日通报了调查结果。结果出来后,网上又有了新的传说。

500

500

只要发过学术论文的,都知道这一行水深得很。饶教授,佩服您是条真汉子!借您的勇气,斗胆再次对高考语文命题的理论依据提出批判。12年了,不想出版面费去求那些审稿者垂青,只希望更多教育工作者真诚直面问题!

我们先来看我国的高考语文考纲,这么多年来的版本中都有这么一句:“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500

 

我们再来看两个场景和一则新闻

 

场景一:十多年前,在课堂上听戴建业教授讲陶渊明,他兴之所至开始背诵陶诗,毕竟年纪大了,吭哧吭哧背了几句就想不起来了,开始用手指敲脑袋。同学当中有人给提示,有人在下面小声嘀咕。 

在这个场景中,尽管对陶诗的识记能力已低于部分学生,但没有人会怀疑戴老师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水平高于学生。也就是说,识记能力并不是诗词理解、分析综合的必然基础,识记和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层级关系。

 

场景二:课堂上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师生讨论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听老师讲文章的环形结构,有一些学生被月下荷塘的美打动,同学们按要求背诵了几段景物描写。除此之外,笔者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体验绝大多数很肤浅,那些理科班的学生,听课听得打瞌睡的不乏其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的深化,探究的欲望来自于两次机缘:一次是去月下荷塘边散步,过了几天又作为摄影爱好者去拍荷花,尽管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早已忘却,但对这篇散文之美的感受、认识却深多了;第二次是家里有些烦心事,自己去湖边散步,对朱先生的家境、心境多了些理解,对文章的探究又有所深入。这说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思维活动有时与环境和经历有关,与识记能力、语词理解能力反倒关系不大

 

新闻三: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量子中继是在噪声信道中实现长距离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径,而量子纠缠纯化是量子中继中的关键操作,可以从两份纠缠度较低的纠缠态中提炼出一份纠缠度较高的纠缠态。……

这则新闻中“量子中继”、“噪声信道”“量子纠缠纯化”等系列名词,读者的理解实际上有两个指向:思维领域指向物理原理,语言领域指向语词理解。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知识储备的人,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层级有天壤之别,对语词表达的中心意义理解则很接近,但只有行业内的科学家,才能在思维上有能力进行专业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综合上面两个场景和一则新闻看,所有读者在进行阅读时,都是依托脑中识记的语词、概念、原理等,进行理解、分析、评价、探究等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通常两种及两种以上同步进行,几乎不会全然分开实施。

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则与能力密切相关,思维活动的结果通过语言外化、固定下来,就成了口头言语或者书面文段。也就是说,高考考纲的能力、层级的表述,将语言、能力和思维三个心理学范畴的内容混淆在一起,进行了错误概括。这个表述的内在逻辑不能自洽,存在的谬误很复杂。

这个谬误说法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就是美国布卢姆对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我们先看看心理学对能力的界定及分类,再来看布卢姆的理论,考纲拟订者如何把国外的理论胡乱套用、拼凑在一起的脉络就清晰了。(不喜欢纯理论的人可以越过)

500

500

500

 

仔细审查这个理论体系,我们会发现高考考纲能力层级的说法与之有很明晰的渊源关系。明明是六种教育目标分类项目,每个项目内部又分为多个层级,在思维过程中,这些项目之间会发生相互联系、影响。比如识记能力一项,本身就分很多层级,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读背了很多古诗文,即使他们对诗文理解不够透彻,难道写作的时候就不会表达运用了?

 

借鉴理论研究成果是可以的,但不能随意歪曲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拟定的语文考纲总纲,就与心理过程、语言学原理都是冲突的。考纲中列举的能力项目,并非专门适于语文科,几乎包罗所有科目的部分能力却又没有涵括语文能力的全部,不能指导对汉语能力的专门考查。同时,对汉语的文化积淀、美学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个考纲基础理论完全没有考查指导。

 

总之,这句高考语文科目的总纲性理论依据,误导了方向的同时导致多年语文制卷问题多多:语文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命题的题干都是一堆鸡零狗碎、原作者阅读自己的文章竟然不会做题,每年的试题给定的答案中不少令人疑惑,值得争议。最严重的是,所有的题目类型老师们都能归结出套路,其实难以真正考查出学生的汉语能力水平……这一系列问题都或多或少与这个错误理论有关。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对此说得简洁而明白:“如果考试强调的是学科的琐碎方面,那就不好。这样的考试会鼓励无连贯性的教授和机械式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要从已学得的知识推广到他后来将碰到的问题,就非常困难。

什么叫真正的考察汉语能力,看看下面的考试题:

 

500

    这些试题对汉语文化的积累的考查特别有效,并且拟题可取材料浩瀚无边,很难归结套路来设置题海进行训练,最重要的是答案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下一篇我们来分析这些试题,并谈谈为什么现在的高考考纲指导下,文科的题海的具体产生过程,并略要谈谈理科的题海的产生。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