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又想恢复汉字?不会要宣布汉字也是韩国的吧
越南的知识分子和精英将汉字尊称为“圣贤之字”、“儒字”。
1897年越南科举考试
但,作为越南主体民族的京族,他们的语言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和朝鲜语、日语一样,面临口语和汉字书面语相冲突的难题。
所以,在还属中国领土时的公元2世纪,当地人就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一种名为“喃字”的本地化语言。
喃字用于书写越南文的纯越词(固有词),汉字用于书写越南文的汉越词(汉字词),这二者关系就像日语中的汉字和假名,及朝鲜历史上的汉谚混用文。
但喃字在越南始终没有成为主流文字,上层的士大夫、国王始终只用纯汉字,科举文字也都是纯汉字,只有民间才用喃字与汉字标记越南语的方式,被称为汉喃文。
可奇葩的是,假名和谚文都是越改越简单,喃字却越改越复杂,相当于把简体字逐步往甲骨文的方向改。
喃字是用现成汉字和其部件组成新的字,有点像西夏文。结果就是越南上层精英嫌弃,底层百姓又学不懂,无法普及。
喃字
西夏文
按照文字正常的发展规律,越南应该会逐渐简化喃字,并和汉字共用,可是法国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进程。
法国人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了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中南半岛的入侵,并于1884年彻底吞并越南全境,将越南划入法属印度支那中。
和英国人相对维持殖民地固有风俗文化不同,拥有强烈民族主义、专制主义传统的法国更喜欢对殖民地进行彻底改造,并完全并入法国直属领土。
对于法国来说,彻底将越南同化的最大障碍就是包括汉字、科举在内的中华文化影响。
法国一开始试图强制推广法语,但越南文化不像非洲散碎的口传文明,语言文字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想要简单粗暴搞替代谈何容易。
法国殖民当局遂决定使用拉丁字母来拼写越南语发音,因为越南语拥有2500多个音节,拉丁拼音与越南语意外地契合。
于是,法国人将这套拉丁拼写的越南文称为“国语字”,并在1917年后在越南全面推广,要抹除越南人的民族意识。
这越南的爱国人士们心急如焚,他们决定要发动群众,向民众普及革命知识。然而吊诡的是,对于当时文盲率极高的越南,快速扫盲的最好手段就是用拉丁字母的“国语字”。
因此,殖民者和革命志士在这个问题上最终居然走到了一起去……
越共1930年成立后,更是大力通过国语字向在越南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结果,这加剧了汉字在越南的消亡。
越南街头古建筑的汉字
二战结束后,越共在北方发动“八月革命”,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并用行政手段进行扫盲运动:要求全国八岁以上民众必须在一年内会读写国语字,否则罚款。
结果,汉字在北越消失,仅在极个别精英知识分子中流行。
越南会写汉字书法的仅剩下个别老人
同期,作为美帝傀儡的南越也在普及国语字,但还是在学校教授一些汉喃文,而在1975年被北越消灭后,汉字教育终于在越南灭绝。
如今,越南人基本上看不懂100多年前的原版文献了,喃字只剩下几个别专业学者才懂,越南几乎没有恢复汉字的呼声。
拉丁字母书法已经在越南大行其道
越南人只能通过翻译的书籍去了解本国历史,汉字连同改造出来的喃字在越南完全死去。
而和朝、韩、越积极去汉字化不同,汉字始终都能在日文体系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3
日本在接触汉字前也是有语言没文字的主儿,只能靠结绳记事。
秦汉时期后,逐渐有少量中国移民躲避战乱来到日本列岛,汉字也是在那个时候传入日本,日本当地部落也曾遣使来华朝贡。
不过,汉字此时并没有在日本普及开来,因为古坟时代(250年至538年)的日本人迷信所有言语都寄宿着某种神秘“灵力”,如果自己的本名被外人熟知,自己的灵魂就会被支配。
当时,外来的汉字让日本先民认为:能传达到千里之外,记载千年的事情,那一定有不可预知的“可怕灵力”。
结果,这一时期的日本的汉字记录极少,比如仁德天皇陵的墓志铭更无一个汉字,准确地说,是什么文字都没有……
直到隋唐时期,汉传佛教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前,当地人依然刻木结绳。
盛唐令日本列岛的岛民们心驰神往,大量遣唐使和留学僧将中国先进的文化带到日本,让整个列岛开始走出蒙昧。
而汉字的日本化进程大大加速,这一阶段的成果就是训读和音读的分化。
日语汉字分音读、训读两种读法。
“音读”、 即音おん読よみ,模仿汉字的读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汉音”、“唐音”、“宋音”、“吴音”等几种。比如山(さん)、愛(あい)、人(じん)
“训”,即日语中固有的词汇来翻译和解释对应的汉字。如“山”义为“地面上形成的高耸部分”,日语中表示该意的词为やま(yama),“山”的训读就是“やま”。
训读与音读的混用催生了日本最早的本土化汉字——万叶假名。这让大量汉字失去了本义,成为了标注日语发音的表音文字。
比如下面三组都是一个意思,在不同的体系里,却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汉字表现出来:
到了9世纪先后诞生的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前者基于汉字偏旁部首楷书形态,后者模仿汉字草书的形态。
尽管假名的模样脱胎于汉字,但已经是属于全新的拼音文字了。
让每个中国人都能读懂的日语对话(误)
其中,平假名主要担负上述语法功能的作用,而片假名则主要被用来标记外来语。
另外,日本在镰仓幕府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几乎不用假名,但用日语的语系和语法的文体,因句尾多使用助动词“候”而得名“侯字”,这种文字中国人就不大能轻易看懂了。
如庆应三年(1867年)颁布的《王政复古大号令》就由候文撰写,如下:
到了近代,日本开始脱亚入欧运动,日本不少精英将汉字视为落后文化的象征,主张从文化到血统彻底西化。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