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的远方——黔东南《路边野餐》拍摄地迷影之旅

​走出凯里火车站,迎接我的并不是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的苗族姑娘,而是小面的司机。

——苗寨去嘛?25,上车就走…

小面的司机的话,信息量很大。

来凯里旅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去苗寨的。

苗寨并不远,黑面的才要25。

我没有理他,我来凯里,别有用心。

500

走出火车站,步行10分钟,就能听到瀑布水流倾斜而下的声音,就能看到小卫卫家。

500

这里是凯里铁路文体活动中心/牛滚荡山庄。   

500

在公路上看,是这样的... 

500

“牛滚荡”三个大字下面有很陡的小路,可以走下去。在下面看,是这样的…

500

小卫卫家的房子已经完全废弃了,我本来想进去拍一张跟电影中角度一样的照片,无法实现了。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有什么特色呢?

多山,多隧道,摩的司机,偶尔走过头发盘起佩戴饰物的苗族老奶奶,公交车站牌上的苗族文化符号…

不多,也不鲜明,凯里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背着手   

在亚热带的酒馆   

门前吹风   

晚了就坐下   

看柔和的闪电   

背着城市   

亚热带季风的河岸   

淹没还不醉的桥   

不醉的建筑   

用静默解酒   

——毕赣《路边野餐》

500

此行首要目的地,荡麦,一个《路边野餐》虚构出来的地方,一个能穿越空间和时间的地方。


荡麦,就是凯里市大风洞乡平良村。

在苗都客运站买到平良的票,票价14,接近2小时车程。

路并不好走,从凯里到大风洞乡还可以,再往平良的方向,就都是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的山路了。

狭窄,多弯,路面被矿场的渣土车压的坑坑洼洼,迎面有渣土车经过,两辆车必须减速到接近停车才能错开,尘土飞扬。

好在周围大好河山风光秀丽,崇山峻岭郁郁葱葱。我一路循环听着《小茉莉》,脑补着电影中陈升和大卫卫在摩托车上的样子。精神抖擞目光如炬暗中观察,试图看到随时出没的野人。   

许多夜晚重叠   

悄然形成黑暗   

玫瑰吸收光芒   

大地按捺清香   

为了寻找你   

我搬进鸟的眼睛   

经常盯着路过的风   

——毕赣《路边野餐》

小巴车的尽头,就是平良村。

下车往回走几十米,就是大卫卫被摩的团伙欺负的地方。

500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就可以沿着长镜头的轨迹走入荡麦了。

长镜头进入/走出荡麦的小巷子。

500

陈升和大卫卫吃粉的地方,依然停着一辆皮卡车,但方向变了,小摊也没了,我是想着也在这里吃碗粉的,未能如愿。 

500

毕赣导演的酒馆。酒馆门口依然有老人在酿米酒,但毕赣导演不在。 

500

陈升“老婆张夕”晾衣服的二楼台球厅,我想打台球… 

500


陈升“老婆张夕”的理发店,我当然也想在这里理个发,当然也未能如愿。 

500

洋洋去坐船,穿过通往河岸的小巷。右边贴着春联的房子,就是她的裁缝店。 

500

洋洋走向河边。 

500

洋洋在船上背诵凯里导游词,身后就是那座吊桥。

500

洋洋和大卫卫走过吊桥,木板换成了铁板。

500

乡村流行乐队的演出开始了,陈升唱了一首《小茉莉》。

500

四人分别,洋洋把红绳系在大卫卫的摩托车上,陈升把磁带送给“张夕”。 

500


​2016年,我在《路边野餐》里看到了荡麦。

陈升在荡麦见到了长大的侄子卫卫,去世的妻子张夕。

《星际穿越》里,马修·麦康纳在黑洞中心进入了五维空间,看到了女儿的大半生,他通过操纵引力波指导女儿。

电影,是雕刻时间的艺术,是重构空间的艺术。

《路边野餐》是最软的文艺片拍法,《星际穿越》是最硬的科幻片拍法。

陈升离开荡麦的时候说,就像一场梦。

这是一场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梦,我有多么喜欢这场梦?

2018年,我穿越1700公里,来到了凯里市大风洞乡平良村。

当我来到电影拍摄地,沿着长镜头轨迹重温这场梦,只想再一次感叹,毕赣太牛逼了!   

今天的太阳   

像瘫痪的卡车   

沉重地运走整个下午   

白醋春梦野柚子   

把回忆揣进手掌的血管里   

手电的光透过掌背   

仿佛看见跌入云端的海豚   

——毕赣《路边野餐》

电影的拍摄,对这个黔东南深山里的小村庄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的。

我刚下车在大卫卫被欺负的地方拍照,就有一位老大爷很亲切的看着我,长镜头进入荡麦的那个小巷子,右边的房子就是他的家。

500

 ——您好,您肯定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吧?

——知道,《路边野餐》嘛,全国各地有很多人来,我也参演了电影。

——是嘛,您是哪位呀?(我赶紧找出手机里的电影截图)。

500

——坐在桌边那个穿浅色衣服的。

——厉害,厉害,我先下去逛逛,中午我能在您家里吃饭嘛?我会付钱的(我看着他老伴手里正在收拾的肉说)。

——当然可以,不用付钱。

在陈升“老婆张夕”晾衣服的房子旁边,我看到了这个... 

500

并不是前面那位参演了电影的老大爷贴的,是另一位... 

500

500

500

当我跟这位老大爷提起前面那位老大爷,他一脸不屑。

——他算什么,他连台词都没有,我还有台词呢,我还演了两个人。 

500

这位老大爷,即是陈升打听吹芦笙苗族老人时候这位手里拿草的,也是洋洋坐船时的船工之一。

——拍摄的时候,导演说桌子上的鱼先不要吃的,他没开拍就吃…我还拍了长镜头,长镜头不能停的,要一口气拍完的…

哈哈哈…两位可爱的老大爷,演员的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至于收费50元的讲解,实际上给不给钱给多少钱都无所谓的。

我跟这位一人分饰两角还懂长镜头的老大爷聊了很多,主要是关于他的房子。

这种传统的极具特色的纯木质房子,其实就是MAX版苗族吊脚楼。

在凯里的乡村,最常见的情况是,在一片山坡中挖出的平地上,一边是低矮破旧黑乎乎的传统纯木质房子,一边是新建的砖混结构二层小楼,只有房顶用黑瓦,算是勉强保留了一点特色。

在平良村,新建的房子也都是砖混结构的,仅存的几栋传统木质房子,上面都写着危房。老大爷的房子,其实就是稍作了翻新,里面也很破旧。

——为什么新建的房子都是砖混结构?纯木质房子成本更高嘛?

——不是成本问题,没人再建木质房子了,不好看不气派不方便。

结合我更多观察,大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这种纯木质的房子,非常不适合现代生活,水电都很不方便。无论是汉人还是苗人,都不会再新建这样的房子了。

旅游景点商业区的房子,仅仅是通过装饰材料呈现出传统特色而已,90%都是砖混结构。

哪怕是旅游景点苗寨里最需要保留特色的苗人新建的房子,也是70%木质,30%砖混。靠

近山体的一面,需要走各种水电管道,也都是砖混材料。

此情此景,我喜闻乐见。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至于传统/地域/民族特色,不太重要。

这是在第一位老大爷家吃的中午饭,很家常,很好吃。

500

老大爷说什么也不收钱,他不会用微信,我只有不到50的现金,留了买回程车票的钱,我把30元塞进老大爷孙子的口袋里了。

我在荡麦游荡了大概两个小时,遇到了4波全国各地来朝圣打卡的影迷… 

500

再见,荡麦…

再见,平良村…

再见,有诗的远方…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