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无情地夺走三四线城市的当地消费,让它们还怎么发展?
【本文来自《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垄断市场。如果不加引导和规范,其后果的严重性很难估量。网购类型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野蛮生长,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三线、四线城市的商业中心、服务行业出现了萧条,利润被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无情的吸走。而对于那些没有什么产业的小县城来讲,冲击更是巨大,以前的一些黄金铺面,已无人问津。
如果没有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些城市的消费会留在当地,现在被无情的拿走了,后果就是地区差异,贫富差距会被无情的拉大。如果说一个地方税收被拿走了,利润被拿走了,这个地方还怎么发展?这些地方的人是否也要迁移到拿走他们税收、利润的发达地方去安家落户,去就业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大城市无法承载的。
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成为拒绝新生事物的理由,但是不加规范和引导,我们的社会结构必然会失去平衡。
可行的办法是是将互联网科技公司进行分拆,在全国各地分拆出各地的分公司,与当地进行捆绑,在地方的经营,产生的税收由此就可以留在当地。互联网科技公司平台上的外地网店在本地销售产生的税收,与当地进行合理分成。
同时,制定相关条例,令互联网科技公司在推出全国性的购物平台时,必须同时打造地方版的互联网销售平台。比如某宝,令其必须打造地方版销售平台,吸引地方店铺入驻,扶持地方店铺线上销售,这些地方店铺上线后侧重当地市场的销售,由此可将就业和利润留在当地。
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让百姓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又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避免了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吸走地方税收和利润的吞金兽。
他们一是賺差价,二是賺退货邮费。邮费怎么赚,原本卖家没发货可直接退给买家费用,现在却要邮走让客户拒收,再邮回来,一份保费生成两份,,本店一份保,淘宝店一份保。这种无货源开店坑了四伙人,第一是客户,买入价格高了,二是快递小哥,腿跑酸了,三是保险公司,实实在在多付一倍保费,四星淘宝店家自己的设计装修成果无偿被剽窃,还比别人赚的少。
这加盟12个店能赚钱吗?真未必,一万无利润除三十天,每天这12个店铺合计要入利润333元,这种利润是全网最低货价再加价得到的差价,一般一元三元了不起了不能提太高,否则你入不了买家法眼,所以每天能赚上这三百多钱纯利润可不是容易事。加之这种方式损害了多方利益,偷着干可以,人越来越多,事情迟早败露早晚是病。
哈尔滨也是刚刚兴起,目前正紧锣密鼓网罗信众,省代理三十万,市县代理递减都不少。
这是新财路还是变相扰乱正常经商环境?我考察了这家后,决定不要做。
一看楼主就是00后,不知道电商没出来之前的小县城什么样。
我以前买个正版游戏光盘都没地方买,买本书都没地方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