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看张小平离职和国企航天

前一段时间航天六院的研究员张小平脱岗离职的新闻搅动了网络,本来是一件不大的事,但是因为正在热点上,所以搅动了网络。但是这个事件本事就有炒作的嫌疑,加上航天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行业内的人和事都处于一种迷雾之中,行业中人限于保密不会出面说明,外行人又多出于想象评说这个事件,云里雾里就有一点带节奏的色彩。

我小弟正好就在这个行业里,在那个“送人上西天”的公司里。他跟张小平差不多1994年同期进入航天行业。他在42岁成为总师,其实还可以早一年。最近十几年航天的工作很满,军事斗争准备“亚历山大”,他近几年差不多2年就要完成一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我没有写错,你也没有看错,2年左右就要完成一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这是从国家立项到完成国家试验和验收的时间。这就对整个科研体系的工程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对总师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工作中不能允许出现任何重大的失误,才能按时完成任务。他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比他在洛马,波音和雷锡恩的美国同行表现得更优秀。这也是我对中美贸易战中国的胜利充满信心地根据。

中国现在与美国相比产业差距就是半导体芯片和航空发动机而已,而这两项都是工程技术问题,不是科学问题。而工程问题中国的能力是最强的,“厉害了,我的国”里说的都是中国的工程能力,确实厉害,不是吹牛。说到底工程问题的解决取决于钱,国家意志也是说国家敢于为了达到目标不惜付出重大代价,这个代价就是钱。半导体和系统软件,中国不是没有,只是性能与最先进水平有差距,就是可用与好用的差距。这个差距实际上是先发者的优势,技术的先发者构筑了产业技术生态,屏蔽了后进者追赶的道路。而美国贸然发动的贸易战和技术战警醒了中国人,也动摇了现存的技术生态,中国肯定要建立自己的半导体技术生态,以中国4倍于美国的人口的消费能力,只要决定建立这个生态就能建立。当初中国把谷歌,脸书档在国门之外才有了百度和微信,现在建立一个国产的半导体的生态也没有问题,只是短期用户体验差一点。半导体领域估计用不了10年,5到7年就可以有明显的效果,现在资本已经向这个领域聚集,资本对利润的感觉要远远超过学者对技术的感觉。倒是航空发动机要时间长一点,因为中国对航空发动机技术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能设计和制造一台发动机,但是还不知道如何制造一台发动机的境地。

至于航天领域,我敢说,在军事航天领域,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追赶,中国跟美国已经是互有短长,局部领先的地位了。这是航天人20年努力的结果。中国拥有了美国无法抵抗的打击力量,这一点跟美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美国拥有的技术是中国没有的。美国已经做不到对中国实行高技术突袭。

现在中国舆论和媒体对国企很不友好,好像国企带有原罪。不少媒体和网络在带节奏,抹黑国企,非要把国企搞垮。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国企从体制上就是效率低下,论资排辈,靠垄断盈利,拉关系走路子。这种东西我不敢说没有,但是在航天业是充满着竞争的,不仅仅是外部的竞争,要跟美国那些军火公司竞争,国内不同的企业之间竞争同样是非常激烈的。任何一个技术和项目都有多家公司参与竞争,像反导项目,就有3家国内的研究所研发。像航天卫星发射,原先就航天科技一院一家,现在航天科工也在竞争这个项目,利用导弹技术发展出固体运载火箭,以更低的发射成本竞争航天发射市场。更不要说民企也加入这一市场。卫星原先只有五院一家研制,现在航天科工和中科院都有相关的卫星研制,航天科工还提出“星座计划”,准备发展低轨通信卫星,介入移动通信领域。那种对于航天国企的印象都是20年前的现象。那个时候航天和整个军工都在忍耐,就这样,航天人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外贸市场上寻找生存空间,而不是消极地等、靠、要国家的支持,坚守岗位才有今天军工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如果像美国的军火巨头那样毫不顾及国家利益,拿着国家安全要挟国家,那中国今天的安全环境将糟糕的无以复加。美国私人军火巨头从来不会以国家利益为第一考量,一旦国家停止采购武器,立即拆除生产线,解雇工人。如果国家需要,可以,拿钱来重建生产线,或者重新研究新的武器。中国军工人要是这样干的话,中国在忍耐的十几年里就没有军事工业了。那些在最困难年代留守在军工战线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对国家是有大功的,他们保留了中国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的薪火,让它不至于流失在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的大潮之中。那些恶意抹黑军工国企的媒体人和学者用心是恶毒的。

因为军工保密的原因,中国军工并不能把他们最新最厉害的成就展示出来,所以给了那些恶意抹黑的人以可乘之机。实际上,中国军工的效率要比美国的私有企业要高的多,体制也要先进得多。中国军工用比美国少的多得钱和时间完成了军事技术的崛起,用20年时间完成从落后美国20年到户有短长,局部领先这样的跨越,没有高效率的科研体制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的军工科研体制是小核心,大协作。美国不可能设想波音的工厂给洛马做配套,波音和洛马会有自己的核心产业链,而且这个产业链是随着武器项目现建的,这就比中国的开放的技术配套体系落后许多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武器研发时间拖得很长的根本原因。中国这种小核心大协作的体制,对于总师的要求就非常高,他不仅要搞好自己的技术,而且要把技术管理和工程管理延伸到配套、协作厂。

说道张小平离职这件事,业内专家认为主要是炒作。张小平从他的职称职务看,研究员,副主任设计师水平是一般的,而且在体制内确实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了。现在体制内竞争激烈,企业也不是傻子,也要能干的人才支撑才能有竞争力,所以现在如果技术人员不能在50岁前晋升总师,40岁前晋升主任设计师,就很难有上升空间了。现在许多单位为了留住人才,让年轻的人才快速出头,已经让总师在50多岁就离职了,让40多岁的年轻技术骨干晋升。像航空系统的名人,杨伟和孙聪都是50多岁就离职了,那就是给更年轻的技术人员腾出晋升空间。当然你得顶得上才有机会。像张小平这样,跟30多岁的年轻人竞争主任设计师,肯定是处境不利,同等技术水平,或者比你差一点,肯定是年轻的机会更大。这就不是论资排辈了吧。他想走是正常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钱也更多。但是他不应该拿工作当报复的筹码,因为单位肯定比个人更有力量,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他应该交代完工作,等人接手完成之后再离开,这是正常程序。不能说走就走,把工作撂下给领导脸色看。那领导还不收拾你?其实脱密这个事情全看领导解释,规定的脱密期不可以出国,不可以去外企,但是没有规定不可以去民企。但是国家也有竞业限制的规定,这就看领导怎么处理了?张小平在离职的问题上处理的不太明智。

国企有问题,但是大部分的问题不是国有,而是政府管理上。政府拿管公务员的一套方法管理企业,管理大学,管理媒体,没有不出问题的。想毛主席讲要“政治家办报”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教育家办学,企业家管企业才是正确的政策。在国企高管的待遇上,前一段就被“民粹”舆论绑架了。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董事长的收入下降必然影响到其它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收入。像我弟弟是总师,在行业内已经是顶级的技术人员了,但是收入也就是4、50万年薪,远达不到民企百万年薪的水平。而且过去的一些福利被民粹舆论闹得都没有了,严重影响国企对人才的吸引力。像我弟弟,现在还住在20年前作为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分配的房子里,50多平米。原先说作为高级技术人员会有福利房,但是网上一闹,领导再也不提这码事了。现在靠工资在帝都买一套符合级别标准的住房那是做梦。他按照级别应该是140平米左右,那要1100多万。所以就住在小房子里。网上盛传的国企的福利,在我弟弟这里没有,肯定没有,要有也是董事长和总经理,那是副部级,由国务院管。一般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怎么办?不知道。上级纪委查得紧,财务上不能融通。后门关了,前门不开。现在国企的机制还不如军队,军队高级技术人员像院士可以享受正军的待遇,地方上法定的级别最高就是司局级,就是院士也是这个级别,住房、配车和出行都是这个规定。其实,公务员解决住房问题都是违反国家规定,搞集资,搞补贴,不然公务员的工资那里买得起房?现在军工国企的技术人员的收入不算低,问题就是房价,比起房价的长速工资就像蜗牛。

国家开会研究科研人员待遇,只听雷声不见雨,他们把活都做得差不多了。不过说起来科技人员的待遇还算不错的,更严重的是工人待遇太差,要提高军工企业工人收入才能保证武器装备的生产质量,要打通工人上升的通道才能吸引人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