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两弹一星”的成功,算盘功不可没!
来源:我们的太空
一上一,二上二
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
……
这首口诀与它的载体——算盘一起
曾在多少人的记忆里回荡
珠算
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
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4日
中国珠算申遗成功
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珠算的起源中外学者的论述颇多
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但其在历史中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
在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中
珠算就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1964年,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传遍了祖国大地
可是你知道吗
我国原子弹数据计算是靠无数科研前辈用算盘耗时数千个日月“拨”出来的
解放初期,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
迅速建立起了重工业体系
但是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
苏联釜底抽薪
撤走了在中国的全部专家和设备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情况下
想要自主研发核武器困难无法想象但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科研前辈核工业和核武器是非常精密的科学出不得一点差错
他们用算盘前后算了9次
草稿纸就有60吨之多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计算卫星热控方案中算盘“立功”
眼前的这本笔记本记载了50多年前
东方红一号卫星热控系统的诞生过程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公式
都是用算盘算出来的
即便是现在放在计算机里
都是要谨慎再谨慎才不会出错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重量
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方面
均超过了苏美等国首颗卫星的水平
这对于当时没有计算机
也没有高端制造设备的中国航天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就
“北斗”组网、“天问”问天、“嫦娥”奔月
……如今,我们的航天事业腾飞发展
使用算盘推演科研数据的艰苦岁月
已然远去
但两弹一星前辈们所留下来的
航天报国精神
却始终在我们的血脉中赓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