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非发现一座大油田!
南非的矿产资源丰富,国内已发现矿产 60 多种,其中铂族金属、金、萤石、红柱石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总矿产的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大约占到非洲的一半以上。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黄金了
不过南非的黄金产量正在连年下滑,被掏空了
(图片:Sergey-73/ shutterstock)
但南非也不是什么都不缺,石油和天然气两种重要资源就是其储量的最短板,“贫油”的帽子也一直扣在南非的头上摘不下来。
可就在最近,在南非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已久的道达尔透露了其新的勘探成果:在距离南非南部海岸约175公里的奥特尼夸盆地的11B/12B地区,再次发现了重要的凝析气,可能蕴藏着大量天然气及原油。
这一发现可能会结束南非进口石油的历史。
南非煤炭资源其实是很多的,不过缺油气
这次发现的11B/12B地区在南部海上
煤与油相依
“富煤炭、少油气、缺水能”的南非为了减少石油进口依赖,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了煤制油煤炭液化技术(CTL)的研究。
煤炭液化是指通过高温高压的办法把煤变成富含各种烃类的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经过提纯后进行反应,从而生成石油类化工产品的过程。如果将原油生产的石油产品归结为“液体到液体”的生产模式,那么“煤制油”则是“固体到液体”的生产过程。
这对于大量富煤而缺油的国家,确实非常重要
类似德国这样的国家对煤变油技术就格外重视
(图片:Vladimir Wrangel/ shutterstock)
这技术本来最早是德国人发明的,但后来石油供给持续增长,针对它的研究便陷于停顿。没曾想该项技术应用最成功的国家成了南非。
40年代时,南非通过了《液化燃料和石油法案》,正式将开发煤炭液化技术列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国家战略,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不久后南非因推行种族隔离政策遭到全世界的反对,被国际社会加以石油禁运的制裁,更是加快了其煤炭液化技术的研发步伐。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煤液化的基础
液化技术越高,煤炭的开采程度也就越大
(图片:Melanie Lamprecht / shutterstock)
1955年,南非成立的专门从事煤炭液化研究和生产的单位——萨索尔公司,成功生产出第一桶CTL柴油,建成了第一座CTL工厂,第一批石油制品之后也开始供应市场。
自此,南非的能源开始进入了液化石油时代
(图片:Vanessa Bentley / shutterstock)
那么萨索尔是怎么做的呢?
技术上,煤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将煤炭直接加氢、产出石油就是直接液化技术,萨索尔选择的是对原料要求低、产出质量好的“间接液化”,中间多了道“气体生产”环节——把煤炭和水、空气这三样物质首先做混合,就会有气体冒出来,产出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间接液化”过程
再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让气体变为汽柴油。目前的主流技术叫做“费托合成”,也是萨索尔采取的方法,即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在变为一种活性碳化合物后,与氢气反应,再进一步聚合为各种化学品品,其中就有汽油和柴油。
萨索尔开启了南非能源技术的新时代。并且在70年代石油危机后,他们又先后在萨索尔堡及塞康达建起了第二、第三座CTL工厂,在当时甚至都保证了南非的能源供给。而南非政府,也直接用强硬的行政手段为该公司保驾护航,要求南非其余石油公司大量购买萨索尔公司产品、采取对萨索尔公司运营和产品价格进行直接补贴等援助措施。
萨索尔对于南非的意义不只是一个能源公司而已
甚至算得上是这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支柱之一了
(图片:Chris Redan / shutterstock)
如今,经过60年发展的萨索尔在“煤制油”领域已经具备世界最先进技术,也是全球唯一一家煤制油技术的商业化生产商。当然,该企业也极大增强了南非的油品自给能力,南非每年2600万吨油品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于它。
需求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石油资源的匮乏也让南非不得不选择这条路
(图片:https://www.sasol.com/)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