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的红利天花板

500罗有锣2,75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言难尽,朝战的影响力,1965年是最好的见证,这一年,我国史无前例的对两个大国发出战争警告。一个是世界头号强国与富国:老美,另一个是地区大国印度。

出人意料的是,最强的美帝乖乖的遵从了中国的警告,反倒是印度却生硬的无视。

对于美帝,中国的警告是:少拿“猪湾事件”来试探我底线,你军敢过越南17度线,我必战!

共产主义阵营的二当家,出来威胁“自由世界”的老大,结果却是“自由世界”的一群小弟们先吓尿了。连德国都出来劝美帝,千万别又把中国人招惹进来,朝战那破事我们都看到了,大哥您在陆地上干不过中国人。

1965年2月15日,在周总理向美帝明确发出警告信号之后,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一篇忧心忡忡的文章:

“华盛顿对一九五零年十月中国“志愿军”干涉朝鲜和起初把美国人赶回南朝鲜的记忆犹新,因此密切注意北京所作的任何暗示。中国电台和党的官方报纸所发出的严厉警告之所以引起华盛顿的注意,是因为这些警告的话的结构和语调差不多与干涉朝鲜战争前发出的声明不差毫分。从军事上,只有中国部队派出去作为北越部队的后备队,中国的干涉才会有意义。当华盛顿普遍同意对美国部队的袭击进行报复的时候,不可否认它对亚洲政治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深感忧虑。谋求外交解决的巨大努力正在秘密进行。据权威人士认为,一系列袭击和美国的反击现在仍然是有控制的军事行动的血战,在血战中双方可以任意决定令人担心的扩大的规模。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这种战略基础是上周美国采取的一切步骤的关键。许多美国非官方人士认为,这种战略包含着这样的危险:同一九六二年古巴危机时理智从事的苏联相反,在越南敌人是无法估计的,他们按照亚洲方式采取行动,因而挑衅就会更危险。美国同中国打地面战争是打不赢的。必须认为这个无可置辩的事实是有关越南的一切考虑的阴黯的背景。华盛顿人士也明白,除非动用原子武器,否则空战对战争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德国和朝鲜就是例子”

-----这段话还有一点挺有意思,在西方人看来,苏联是“理智”的,相对扯得清的,而中国人难以捉摸,因为“他们按照亚洲方式采取行动”。搞不好就给你一闷棍,重演1950年那个冬天的一幕。所以美国人必须打起精神去揣测和领会,去“密切注意北京所作的任何暗示”。

其实,出于那场恶梦般的教训,美国人早就担心中国加入越战,美国军方专家认为,一旦真把中国招惹进来,美军得做好至少战死30万人的准备:

1964年,冷战时代影响力重大的《华盛顿明星晚报》于8月5日刊登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军队虽说“缺乏现代化后勤系统”,而且“既缺油又缺粮”,可是,“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军队,由300万训练有素的步兵组成,支持这支步兵部队的有1700万后备民兵和占全人类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老百姓”,其次,地形有利于中国发挥优势,“在越南和老挝的丛林、沼泽和多雨的森林进行的游击战中,缺乏这两者(粮食、燃料)都不是什么严重的障碍”,一旦打起来,“据美国军事专家说,派去的大批美国军队在这种像流沙一样的危险地形内可能会被吃掉,而不能发挥作用,并遭到巨大的损失。在朝鲜有近三万四千名美国人丧了命,据专家们估计,在越南的伤亡人数很容易会高出十倍”

----这个代价足以吓住哪怕最激进的政客和军方人士。

1965年3月,专门研究二战中国八路军的美国学者查默斯·约翰逊 (时为加州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也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龙爪究竟会有多锋利?》

他认为,中国军队可不是美国强大的海、空军能阻挡得了的,只要他们出兵,美国就得遭受他们最想避免的陆地血战。

“ 如果中国的军队能够做到像他们在朝鲜战争那样,那么,在东南亚可能造成同样大的破坏性后果。美国空军和海军将能使中国步兵大量死亡,但是即使在原子时代,也只有陆军能够最后抑止另一支陆军”。

不过,约翰逊并不认为中国军队是“轻步兵巅峰”,现实中,解放军也面临诸多困难,可他们在不断进步,而且越南战场也适合中国人扬长避短:

“赤色中国的最严重的军事弱点之一”是1960年俄国中断援助所造成的武器不足。但是,“从那以后,北京作了很大的努力来自给自足,中国制的装备所占的百分比正在迅速上升。”在这方面,约翰逊特别提到赤色中国的‘新武器’的发展。他说,北京在这方面的能力“的确不能低估”,比如“中国近来显然已经开始仿制和装配三角翼的米格21超音速喷气战斗机。中国在地对空导弹方面看来也取得了出人意外的进步”。

从上面不难看出,美国人对60年代中国军队的看法是客观与成见相杂揉,他们甚至没注意到中国1964年轰轰烈烈的全军大比武,解放军在技术和精气神方面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可对美国人来说,起到实际阻吓作用的,依然来自朝战的旧忆,中国人民志愿军留下的印像,最终令美国政界和军方都不得不“像遵守联邦宪法一样,听从了了中国的警告”。

这等于自弃了越战前途,不越线,等于坐视自己陷入一场无休止的泥潭,被北越力量没完没了的纠缠下去。越战,成了美国整整一代人深入灵与肉的创伤。

然而,就在西方老大向共产主义老二服软仅仅几个月后,印度政府却对中国的警告不以为然。

印度人比美帝还有种吗?

如果他们记性没出问题的话,不可能忘了3年前的事啊。

1965年,印巴战争激战正酣,面对印度15个师的推进,巴基斯坦严重不利,拉合尔危在旦夕。9月,我国政府出马了,先是公开遣责联合国偏袒印度,接着连续发起照会攻势。在边境上,解放军向卓拉、里拉、东巨拉、乃堆拉四个战略山口的印军阵地逼进,21日,控制了印方退让出来的约60座据点和工事。

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中国将出兵抗印援巴的前兆。

美国合众国际社惊呼:

“这是北京最接近于扬言要采取军事行动的一次了。北京在清晨一时正把印度代办召到外交部向他递交照会,以强调局势的严重性,自从北京表示在印巴战争中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以来,这是北京一系列声明中措词最尖锐的一次。北京电台广播这项照会之前仅仅二十四小时,到达加尔各答的消息说,中国共产党军队在印度和共产党占领的西藏之间的边界一带集结了异乎寻常多的军队。据说,这批中国军队大部分集结在它们边界的东端”。

印度人怕不怕?

不怕那还能叫三哥?

新德里一片恐慌,《星期天泰晤士报》发现,印度人的“得意情绪消失了。灯火管制的帷幕垂下的德里今晚是一个心情阴郁的城市”。全城如同大难临头,做出严厉规定,饭店从今往后每餐只供应两道菜,私人宴会不许超过25人,国大党号召全国每人每周少吃一顿饭,以节省粮食防御不测。这进一步推动了弥漫全印的惶恐情绪。

日本记者发现,中国的警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德里市民中间传开”,在印度城市里,“登载中国要求的晚报,被抢购一空。聚在一起谈论的市民的表情一律不安,简直就象中国实际上已经介入印巴纠纷一样。至少到昨天晚上还充满胜利的喜悦,完全被赶跑了。”

就在印度社会陷入惊涛骇浪之中时,巴基斯坦却一片欢呼雀跃!伟人、周总理的巨幅肖像纷纷出现在主流报刊的头版头条,受到救世主一般的膜拜。在中国使领馆外,表达感激之情的朝野人士们排起长队,日本记者甚至被当成中国人受到特殊感恩,买东西付钱被商贩们拒绝:两国都是兄弟了,还什么钱不钱的?

然而,就在局面似将反转之际,苏联却为印度出头,公开反对我国立场。

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微妙期,吵是早就吵翻了,但共产主义事业的责任还在,大哥和二哥都得担起担子,所以苏联居然还把米格-21战斗机的图纸给了我们。在越南,虽说彼此有点“争风吃醋”,但大局面前,还能心照不宣的共同援越,拉小弟们一把。

但恰在南亚问题上,中苏裂痕凸显了,印度对苏联毫无威胁,苏联拉拢这个不结盟国家,同时又获得巨大的市场,也有利于扼制越来越自立门户的中国。

美国人正好利用这一点,和苏联一起支持印度,一起拼命送钱送枪。

对于巴基斯坦一而再、再而三的近乎疯狂的请兵、求兵,我们有所犹豫,最终没有实质举动。因而,对印度的警告,没有起到越南战场那种效果。

战后,巴基斯坦只好重新讨好美国,去拉美国的关系,当年12月,首脑阿尤布汗访美,公开宣称“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安全负有第一责任,中巴没有安全协定”。更意味深长的是,一直持亲中立场的外长阿里.布托也被迫辞职了。

这其实有助于我们看清抗美援朝的红利天花板:志愿军的战功与苏联因素都不可忽视。

苏联的存在,是朝鲜战争中国本土安全无忧的前提。同样,对于援越抗美,中苏态度一致,所以美帝早早知难而退。

而对印度,中苏则立场相反,是中国单独向印度发出战争威胁,印度又得到苏美共同支持,因而朝战、62年的余威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总之,只就东北亚而言,抗美援朝的红利让我们一直吃到今天。对东南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改变了越战的走向。 对南亚则影响有限。

在过去,我们的先辈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用浴血善战和纵横捭阖的政治智略为我们奠定了七十年的和平与尊严。

今天,我们的外部处境,比1950年更严重、更困难,确实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950年,中国虽说一穷二白,却有一个强大的国际阵营站在我们背后。而今天,时代要求我们独立面对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已没有何国际大哥做我们的背景板。

布在我们脚下的,是更多的荆棘,我们必须拿出比当年更大的勇气和创造力。

而不是躺在先人的功劳薄上睡大觉。

编辑于 11-08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