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围困战”的真相
【本文来自《《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去世,最先向世界报道南京解放,曾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记一下某人说的谣言🤣长春百姓为什么会饿死?
深谙攻守之道的长春国民党守军主将郑洞国,洞悉粮食对坚守的极端重要,下令长春市长尚传道对全市两个方面情况展开地毯式清查,最后得出了两个数字:第一,“卡哨内共有40万长春市民”和“10万部队、军政人员”及“市政府所属公职人员及警察等共8000人”;第二,“全市存粮只够吃到7月底”。为了让守军支撑更长时间,郑洞国发行大额本票,将市场上的粮食很快劫掠一空。同时制定《战时粮食管制办法》,规定老百姓只准留3个月的粮食,其余要全部上交。
中共围城部队原计划经过3个月左右围困,使城内守军断粮并衰弱,或投降、或在出逃时歼灭。为此对长春周围50里进行严密封锁,禁止城内人员出城,断绝城内粮草进入渠道。令中共围城主将肖劲光没料到的是,城内守军向外突围两次未果后,6月中旬(在城内有粮情况下)国民党军警宪特押解驱赶百姓出城。郑洞国的目标是驱赶20万百姓,想把20万人两个半月的口粮全部收归部队,供10万部队多食用5个月,从根本上使中共部队围困战流产。此举还有另外三个目的:一是发动大批难民向我方步哨冲来,使我方无法抵抗;二是宣传中共“见死不救”,涣散我围城部队战斗意志;三是派谍报人员混入百姓队伍,借机出城。地主还乡团混出卡后,到我后方土改区疯狂杀害农会干部,以扰乱根据地。
面对卡哨内出现饿死百姓的情况,中共部队8月初下令放行卡哨内难民。不料“三天内共收两万余人,城内难民又疏出数万,这一真空地带又被塞满。”最多时卡哨中滞留难民达8万人之多,8月14日,林彪、罗荣桓责成吉林省委作出《处理长春外围难民的决定》。当时城内守军的一个共识是,“匪我双方孰能狠心孰胜”。城里守军对居民的驱赶仍在加剧,面对郑洞国一硬再硬,面对大批百姓被饿死,中共围城部队终于彻底退让了。自9月11日起,凡要求出城的百姓均给以全部放行,并全力救济。古今中外困饿战极少有围困方在绝对优势下中途放弃的。那时守军主力新七军还有3个月存粮,而郑洞国最终投降不是因为困饿,而是因为锦州“大门”最终关闭,使新7军丧失了逃生的希望。
10月19日长春解放,新七军军部仓库被打开,“里面装的有大米、白面、罐头、饼干、白糖,还有很多桶豆油”。围困期间,国民党军比百姓多围困38天,但10万部队、警察宪兵特务、军人眷属、政府官员无一人饿死。围城期间,督察处督察长关梦龄33岁生日一桌酒席花费达900亿元(国民党时期货币)。
死亡人数岂能凭空想象?
近几十年来,围绕围困长春战役,海内外有若干说法。有极少数人不负责任地发表议论,脱离了当年的历史事实。较有代表性的是台湾著名学者、作家龙应台女士。龙女士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中写道,围困长春战役:
“饿死的人数从10万到65万,取其中,就是30万人。”为了使“打折”数字站住脚,龙女士先是确定围城里的“总人口可能是80万到120万”,用文学家的想象——“可能”,一下子将围城内(40万)人口翻了两至三倍,使饿死65万人的推理有了“基础”。
我坚持认为,被饿死百姓人数为58063人,这是最靠近当年历史事实的数据。依据有二:第一,围城中的人口总数为40万人。这是当年国民党长春市长尚传道挨家逐户数人头得出的。这个数据一年后被共产党政府所证实。第二,长春解放前,围城内(军人除外)尚剩有人口179241人,出卡收容人数为154297人,两项合计为333538人,距离40万人尚有6万多差距。第三,58063的死亡人数,是中共部队进城后四次修正后的数据,统计是严肃认真、数着尸体逐步修正的。
龙女士对国民党“杀民养军”的恶果只字不提,所有矛头都指向千方百计解救难民的围城一方,并同“南京大屠杀”相联系。其实,龙女士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刚一发行,便受到海内外一些有识之士的批评。最为代表的是,李敖先生为此写了一本书:《大江大海骗了你:李敖秘密谈话录》。李敖先生批评龙应台女士不懂什么是战争,混淆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价值判断”。
而为证明前述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围困长春”战及对百姓的不同举措,我收集整理各方面证据达120多条目。比如,重要当事人的证明,既有守军主将郑洞国的证明(《困守长春始末》),也有共产党围城主将肖劲光的证明(《解放长春》)等。国共双方重要当事人在主要问题方面的说法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