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给人的代入感是书籍不能比的,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体验一下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靠电子游戏学历史容易被忽悠瘸了,玩游戏应该学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的能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也赞同以游戏方式来学习相比于正经读书上课低效的多。不过我觉得从激发兴趣,铺垫学科背景的角度,游戏化学习是一个新的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副科课程,帮助(或者说引诱)他们“入门”的方向。
(以上三款历史模拟类游戏的截图均来自网络)
在熟练游玩这些游戏之后,学生会对更多更广的历史事件感兴趣,希望探究更深层次的历史逻辑。这个时候再去读一些厚重的书籍,由于脑中有一张活灵活现的随年代变化的世界局势地图,读起来就更轻松。
游戏相对于书籍、影视剧的优势在于活灵活现、有交互机制,可以在对选项做选择的过程中让你更直观的感受到某些机制(当然这些机制都是对现实的抽象建模)。在有了游戏作为底子之后,再去学习专业知识我觉得效率会更高。
举个例子。像我小时候学《最后一课》的时候,并不知道阿尔萨斯和洛林在哪,不知道普鲁士是哪个国家,更不知道为啥普鲁士和法国为啥要打起来。
但通过玩游戏,我就知道普鲁士是德国前身,在崛起过程中吞并了各个德意志邦国,而法国为了维护自己欧陆霸主地位、遏制德意志统一才发动了普法战争,最后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盛产铁矿)的极有价值的领土。这也使得普法战争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立国之战。
这在游戏中的体现是这样的:
假设玩家扮演法国,如果玩家认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只是德国内部的事情,不对德意志统一进行干涉,那么奉行帝国主义的AI(控制普鲁士)会在德意志统一完成后,与玩家控制的法国接壤。此时不论玩家之前和普鲁士外交关系搞的多么融洽,AI都会基于帝国主义的逻辑在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边境制造战争借口,并伺机对玩家控制的法国发动战争以实现自己掠夺领土,增进工业化实力,夺取欧陆霸权的目标。而且普鲁士在军事制度上的领先(普遍义务兵役制,总参谋部等等)基本上可以碾压玩家控制的法国。
好了那么玩家控制的法国战败了,玩家气的怒而读档,穿越回2年前的世界。
这回玩家有所准备,知道德国即将统一变为法国的心头大患。于是先下手为强,想趁普鲁士还没统一之前就摧毁之。于是玩家控制法国对德国宣战。然而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战损十比一。
好了那么玩家发飙了,“我法国怎么就打不过普鲁士了?你普鲁士一定开挂了!”,气的怒删游戏。
但删了游戏之后他就会对法国为什么会输,普鲁士为什么那么强感bu兴gong趣ping。于是他就打开了百度百科/去了图书馆,开始仔细研读普法战争的资料。
于是他就从游戏坑跳进了历史坑。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
1.帝国主义强国之间的零和博弈,放在今天就是理解美帝为什么一定要我们死。
2.落后就要挨打,放在今天就是为什么中美要在科技、军事现代化领域开展激烈的竞争。
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放在今天就是为什么美帝隔着半个地球也要在中东产油区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伊朗对抗。
4.等等
游戏带给玩家的代入感是书籍所不能比的,我们可以利用好游戏这个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一些枯燥乏味的学科、内容时用游戏先“体验”一遍,然后再宣讲书籍上的知识,学生吸收起来会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