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安倍外交政策,菅义伟首访越南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时政国关分析
从10月18日起,日本首相菅义伟对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按照往常的惯例,日本首相首次出访大多会选择关系密切的盟国美国,或借出席国际会议之便访问会议主办国。而此次菅义伟首访选择东南亚方向,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各地肆虐、国际会议多改为线上举行,同时美国又临近总统选举,不太适合作为首访目的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在执政初期菅义伟将会延续安倍时期对于东南亚国家的政策。
近年来,越南等国家在日本外交中的分量明显加重。2010 年 10 月日本与越南建立了“全面讨论政治、外交、国防和安全问题”的战略伙伴关系对话机制;而安倍2012年第二次上台后首次出访目的地中也包括越南和印尼。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这些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发展,不但超越了日本,在经济上也正迅速赶上美国,这使得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开始抬头。尤其是中国海上力量的崛起以及坚定的海上维权的雄心,导致日本首先在东海领土问题上感受到巨大压力,继而在南海方向也产生压力感。而越南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也与中国存在争端,并且同样深感“独木难支”,需要引入外部力量,因此两国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开始越走越近。
在军事安全领域,发展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关系,构建涵盖东南亚国家的区域安全框架是安倍政府的既定方针。2011 年 10 月时任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访日,两国签署 《关于加强防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实质性地开启两国安全合作进程,确定在人员互访与机制化会晤、舰船互访、人员培训、军事航空、海上搜救与人道救援、反恐、维和等方面加强合作。而随着地区形势的变化,两国安全合作机制趋于多样化和制度化,一方面日本开始向越南的海上力量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在今年7月末,日本与越南签署了一项价值366亿日元(3.4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日本将向越南提供六艘巡逻船,以增强越南的海上执法能力。另一方面,日本多次在公开场合打着所谓“尊重国际法”“反对海上胁迫”的旗号,支持越南在南海地区的利益诉求。2018年9月,海上自卫队“黑潮”号潜艇战后首次访问越南。而就在菅义伟访越的前几天,10月10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由 “加贺”号直升机母舰、“雷”号驱逐舰组成的“印度太平洋部署2020”特遣编队与 “翔龙”号潜艇,在结束南海反潜演习后,抵达越南金兰湾国际港,以补充物资,再次展现了日本对提升日越防务合作的重视。
在经济方面,日本希望通过扶持越南来减少所谓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越南也需要日本的投资和市场,二者同样是一拍即合。如官方发展援助(ODA)是日本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日越伙伴关系中的一项重点,从 2011 年开始,越南成为了日本最大的 ODA 受援国,是日本最重要的 ODA 合作伙伴。同时日本也是越南第二大投资国和第四大商业伙伴。据统计,进驻越南的日资企业不断增加,去年已达到1943家。而为了应对疫情,今年7月日本政府为强化供应链,决定对在东盟国家生产口罩、医用防护服、半导体制造设备、汽车零部件并供应给日本的日资企业提供补贴。成为补贴对象的30个项目中,有15个在越南设立了生产基地。
近期菅义伟上台以后,有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外交经验,菅义伟在执政初期更有可能采取谨慎保守的外交政策,避免极端化手段,同时注意与安倍时期的政策“对表”。而此次菅义伟受访选择越南,也进一步印证了其会延续安倍时期外交政策的推断。据报道,菅义伟在与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的会谈中表示,日本新政权成立后,同样选择基于“自由开放印度洋太平洋”构想,继续积极干预包括东盟各国在内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而越南是关键伙伴。菅义伟和阮春福都认为,双方实质达成《防卫装备品及技术转让协定》,“这是两国在安全保障领域合作的巨大一步”(《防卫装备品和技术转移协议》着眼于中国在南海的动向和强化印太地区的防卫能力,今后将成为向越南出口日本产防卫装备品的法律框架,而越南也将是东南亚地区继菲律宾、马来西亚之后第三个与日本签署协议的国家)。另外双方就通过强化医疗物资供应链、推进双边经济协作达成共识,就强化两国安保合作达成一致。
综上,未来日本与越南在各方面的合作将会愈发紧密,但是由于两国都把“针对中国”作为合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南海等相关局势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