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主义 VS 个人英雄主义

对于这些天热映的那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前面也写了文字、转发了文章来评述它。一直觉得,这个题材的影视剧,还是要看早些年的老片子,那些作品,才能真正反映出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用小米加步枪打赢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所谓“联合国军”,比如,《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三八线上》、《打击侵略者》等等。前两年的电视剧《三八线》,也还可以。

其实,早些年,也曾经有部和《金X川》题材相近的电影《激战无名川》,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抗美援朝时期,美帝侵略者妄想破坏我军运往前线军火的运输线,切断我三角地区的咽喉——无名川。九连连长郭铁率领全连战士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投入了抢修大桥的激烈战斗。郭铁以中朝两国人民对敌人的仇恨激励全连战士,机动灵活地指挥着战斗。为了保护无名川,我铁道兵与朝鲜人民联合起来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昨晚,再次欣赏了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的《英雄儿女》。

电影《英雄儿女》当中,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著名的英雄形象“王成”,其主要原型之一是蒋庆泉。

1953年4月,陆军23军67师201团步行机员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他向步话机高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

蒋庆泉的故事被23军《战地报》记者洪炉了解后,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同年7月,23军73师217团的步行机员于树昌也在战斗中呼唤炮火,与敌同归于尽。洪炉根据未能发表的《顽强的声音》,以于树昌为主角另写了一篇《向我开炮》。

与洪炉相熟的总政文化部编剧毛烽,在创作电影《英雄儿女》时用“向我开炮”的情节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并根据另一位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烈结局。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无名高地上的炮声已经远去,朝鲜半岛上的硝烟也消散殆尽,但王成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抗洪抢险中,在抗击“非典”、新冠疫情中,在汶川震灾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王成、王芳。虽然战场不同,时代不同,但是大无畏精神一直在传递,爱国热情生生不息,他们是英雄的儿女,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是因为他随时随地做好了为理想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准备。

革命英雄主义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在革命斗争中舍已为公,不怕牺牲,敢于为真理冲锋陷阵,把个人的成绩和荣誉归功于人民群众和集体,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无数革命先烈,如方志敏、杨靖宇、江竹筠等烈士,为了人民,为了共产主义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有雷锋、朱伯儒、蒋筑英这样的英雄人物倍出不穷。他们都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最杰出代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文学、艺术作品,解构我们的历史,他们回避集体的、革命的,鼓吹个人的、私人的。《金X川》中,犯了错被贬职的关磊,观众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丁点犯错后谦逊的态度,反而是,上来就夺走了张飞的指挥权,逞个人英雄。

《英雄儿女》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正是这千千万万个王成,舍生忘死,一心为公,才保证了战争的最后的胜利。正是这千千万万个王成组合起来,才形成了一股强劲而坚不可摧的战斗之势。

革命英雄主义,注重的是集体利益,注重的是组织原则,又称“群众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是相对的。个人英雄主义,不突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强调个人力量,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好出风头,居功骄傲,轻视群众的力量。

朱总司令曾对个人英雄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做过精辟的论证。他认为,八路军、新四军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与好出风头、争名争利的英雄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新的革命的英雄主义,后者则是旧的个人英雄主义(《朱德选集》,1983年8月版)

放在当今社会,照样要不得个人英雄主义。举个例子,汶川地震的时候,全社会上下一心,接受统一指挥,才使得我们最终战胜灾难。记得当时有一些社会名人,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募集善款、救灾物资,然后,他们自己组织力量送到灾区,后来被叫停。为什么?他们的心是好的,放在任何年代,的确是英雄行为,但是,灾区已经够乱了,生命通道必须是有组织地维护,任何人想去灾区是不行的,无组织无纪律,只能带来更大的混乱。

今天,全世界都在同新冠病毒作斗争,中国在党和政府的有序组织下,基本上已经扛过来了。而西方社会呢?比尔盖茨要防疫,孙正义要检测病毒,都以失败告终。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和新冠病毒的斗争中,他们想当个人英雄,但是,在那个缺乏组织性的社会里,终究还是毫无作用的。

有人讲,《金X川》很好看啊,让人很感动。我想说的是,其实,让观众感动、流泪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和电影相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是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想到了那场伟大的战争中涌现出的革命英雄,想到了因为那场伟大的战争,才保证了我们7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英雄儿女》中有一个片段,王芳为了纪念哥哥王成,写了一首歌,拿给政委王文清审阅,首长看后,当时没有讲自己的意见,随手拿给身边的警卫员看,让战士谈谈自己的想法,警卫员看过后讲,后半段的确让人感动,但是,总觉得还缺点啥。缺啥?

是的,文艺作品,不能只是让人流泪,尤其是这种歌颂英雄的作品,更要让人发扬和继承英雄的精神。要讲明白,所要发扬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一声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紧握爆破筒冲向敌军,是很让人感动。感动之后呢?对比一下,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是那种违反战场纪律逞能的个人英雄主义,能比得上的吗?

只是为了让人感动、流泪,就是文艺作品的目的?美国的一系列反应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比如《独立日》、兰博系列电影,只是为了让人觉得好看、震撼、热闹?仔细想一想,好莱坞这些个人英雄主义作品,都是为了宣传美国的“伟大”、“不可战胜”、“唯我独尊”。中国的文艺工作者,都上点心,和好莱坞学一学吧,不要简单学他们的电影工业,更不能学好莱坞作品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要明白,好莱坞不是简单的电影工厂,某种意义上,本来就兼具“美宣部”的作用。

如今的国产电影,就电影工业来讲,的确是进步很大,在前期制作,后期剪辑方面,都比之前有了极大的改观。但是,在工业化水平提升的同时,电影工作者,不能总是用一些内容肤浅的商业片,来糊弄观众!

正如有网友讲,那个真正赋予我军“根和魂”、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东西,在这些年的影视作品中统一“被隐藏”了。没错,说的就是那个真正造就培养了千万名“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的我军政治工作。

革命,是讲政治的!而政治,是有组织的!呼吁影视工作者,让政委回到领导岗位!

用个人英雄主义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才怪!不要以为孤胆英雄不听指挥就能拯救世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