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长津湖血战中志愿军冻伤减员为何如此之多?

这事不是棉衣的锅,华东地区部队没有在东北山区零度以下战斗生活的经验~~

500

500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有官方性质的战史文件,另一则是当事人的回忆,准确性自不必怀疑。但事实上,这两则材料均只说明了9兵团渡江入朝时的情况。而自9兵团11月7日入朝,到11月27日对美军发起全线进攻,总计20天的时间里,冬装的补给是没有断过的。

其具体情况可以参见《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军需类的资料汇编。其中编入了东北军去后勤财务部编写的《第九兵团冬装发放情况》,可以看到自11月6日开始,至11月28日,9兵团的冬装补给一直没有中断过。其中还出现过13日发给9兵团9万件旧棉大衣,但他们只在其中挑了六万零四百六十件,其余的不要了的情况。截至28日,共发给9兵团棉帽21万余顶,棉衣22万余件,棉鞋26万余双,棉手套18万余付,棉背心18万余件,绒裤18万余条。以19兵团15万人的标准编制来看,基本全部超额发放。

另一个造成冻伤减员的主要原因是部队严重缺乏寒区作战经验。9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原属华东野战军。1950年,该部多次整编后,部署在东南沿海地区。原为解放台湾作战的第一梯队,在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之前,也一直在做跨海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部队官兵多为南方人,没有在北方尤其是东北苦寒之地过冬的经验。而这在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0°的长津湖地区,是致命的。据《血战长津湖》一书记载,26军77师231团1营的机炮连。在雪地行军后扎营休息期间,直接就把手和脚伸到火边烤,导致大部分官兵手脚冻伤。该连满员共204人,简单的一次烤火后,还能够行军的就只剩下了12个人。同时这12个人也仅仅只是“能行军”,其中有的人连脚趾甲盖都被扯掉了。

在长津湖的美军也1样~~

500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端恶劣天候下,部队遭受冻伤减员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就以同样在长津湖地区作战的美陆战一师为例,其在参加长津湖地区的战斗之前已经换好了冬装,同时由于美军的补给运输、投送能力相对较强,其食物也基本不存在明显的短缺现象。而就算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陆战一师依旧承受了7338人的非战斗减员,约占其全师员额的三分之一。另外尚未来得及配发冬装,但食品供应尚充足的美7师第31团级战斗队(被我军打掉建制的北极熊团),全团3000余人中仅有1500人返回美国控制区域,而这1500人几乎全员受伤或冻伤。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