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重磅!现代陆军的起源
“现代陆军军事改革是多个方面的,但一般包含了武器改革、兵制改革、战略战术思想改革和训练体系改革。
欧洲的中世纪时代是以采邑兵制为主,即以少数精锐的受过严格训练的骑士作为核心武力,战时征召民兵扩充军力,辅以一些职业雇佣兵,构成了这个时期的主要军事组成。
这跟日本战国时代的军力组成类似,是以少数精锐武士加上大量的招募来自于农民和平民的足轻组成主体,有时候也会加入一些职业雇佣兵,比如杂贺众的铁炮手,九鬼嘉隆的水军等。在冷兵器时代,这是欧洲的主要军事体系。
西班牙大方阵是个划时代的产物。这是基于文艺复兴和冷热兵器交替出现的。一方面,军事科技的进步,让板甲可以大量装备,而火枪火炮等热兵器逐步抬头,传统那种训练成本昂贵的骑士军团已经变的性价比极低。作战主体是各种职业的雇佣兵部队,很多国家的军队甚至完全由雇佣兵组成,那是个雇佣兵的时代。
军队的近代化雏形开始出现,军事思想也大幅提升,多兵种配合的战术思想得以成为主流,而非传统的骑士作为核心武力。
当燧发枪和刺刀成为制式兵器,并且大量征召自本国人群的普通士兵成为主体后,近代化的军事时代就来临了。表现在战场上最典型的就是线列阵型的出现。
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潮流兴起,士兵的归属感 凝聚力 和牺牲精神都有了质的提升。线列阵型,就是大家所谓的排队枪毙战术,如果没有近代化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士兵是很难具备这种牺牲精神的。这个时代,火器已经成为主体了,主要在17实际后期到19世纪中期。军队首次有了常规编制的后勤部队,炮兵成为独立兵种并成为战场的制胜法宝。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由于普遍业务兵役制的推行,铁路的发明,以及枪炮武器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飞机 汽车的发明,现代化战争的雏形具备了。
普法战争 布尔战争 日俄战争等一次次给世界宣示新军事革命的威力。大规模战争从此出现,举国与举国之间的战争,已经涉及到经济军事政治行政等方方面面,人口基数 工业实力 经济实力和军队素质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以上部分转自百度贴吧“德军吧”)
有四个欧洲人对近代陆军改革贡献较大:莫里斯、古斯塔夫、拿破仑、沙恩霍斯特。
——
——
“工程师数学家”、“排队枪毙发明人”
莫里斯
——
尼德兰的名将莫里斯——“排队枪毙”阵列发明人、现代步兵连的开创者。
(“拿骚的莫里斯”)
他对战争艺术的主要贡献,体现于从最佳角度使用兵力。他采用的战斗单位,要比西班牙的方阵小得多。摩里斯改革后的步兵战斗单位是连。每一连减少到80 人,滑膛枪步兵和长矛兵各占一半。他还把火枪兵的纵深行列减少战线加宽到最大宽度为250 米。莫里斯发明的战斗队形,称为“莫里斯横队”。
火枪兵与长矛兵仍编在一个战斗队形里,但不再混合一起。莫里斯横队是军事战争史上线式战斗队形的雏形。莫里斯采取长矛兵居中而火枪兵位于两侧的战术,避免了西班牙步兵团中的兵员浪费现象,同时,不仅灵活性增强,而且士兵与士兵的配合比较默契,作战实效也成倍提高。
莫里斯还是个“工程师”,不但知道如何构筑棱堡,还重视对部队的攻城术训练,强调野战工兵和攻城工兵的重要性。
(在尼德兰战争中,
这样的棱堡在围攻中甚至可以撑八个月
除了围困等里面存粮耗尽,进攻方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也许只有奥斯曼“乌尔班巨炮”才能轰塌
这样先进的棱堡)
莫里斯对军用地图测绘、军纪的维持也有颇多创见,可以说,从莫里斯开始,陆军军事艺术逐步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
——
——
“轻型火炮”
古斯塔夫二世
——
莫里斯之后是瑞典古斯塔夫二世。
瑞典“雄狮”古斯塔夫二世(1594年12月9日-1632年11月6日)军事改革的三个要点是:征兵制、轻型伴随火炮、横线列阵。
瑞典这种人力物力资源都相对短缺的国家来说,充分挖掘平民的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
古斯塔夫二世通过颁布法令(解放农奴),农民的自治权得到充分的保护,从而避免了贵族的过度剥削和压榨,这就能为王国保存足够的有生力量。
瑞典开始以优质的锻铁技术享誉欧洲,大量的铁资源也促进了其他手工业工场的繁荣,加速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增长。
首先,他对兵役制度做出了根本性变革,将当时风行欧洲的佣兵制度替代为征兵制。雇佣兵“只向钱看”的本质,他们没有国家意识和君主效忠意识,出价者最高得之。因此,他们在作战中的士气、战斗意愿就会因军饷而发生很大的不稳定性。
他颁布法令,全国15到40岁的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如拒服兵役则以相当数量的免服兵役金代之。
为提高士兵们的作战素养,他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去反复训练他们,并以严苛的军纪约束之。
推行征兵制,让士兵知道为国家、民族而战,这已经具备“民族国家军队”雏形。
其次,他非常重视火炮革命,尤其是伴随步兵的轻量化火炮。
古斯塔夫在武器革新上格外重视火枪性能的改进,古斯塔夫开始着手加强火枪的射速与火力,将更多的步兵从长矛兵转入火枪兵编制,提升了整支步兵方阵的火力打击能力与灵活性。
此外,他还十分强调炮兵在战争中的意义。减少炮重,增加火炮在野外的机动性,建立专门的炮兵编制,训练专业的炮兵部队,在炮种、射速、装弹等都进行了改良,并在步兵阵线中安插轻型加农炮。
古斯塔夫还改革了火枪兵横列阵。
在莫里斯方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纵队深度,将队伍横队拉长,这么做的前提是火枪射击精度与速度的提升。
拉长的队伍可以大大增加弹雨的密度,并对敌军的侧翼构成火力威胁,这就对旧式的西班牙方阵构成了很大的优势。
——
——
“革命战争”
拿破仑
——
(拿破仑可以在战场中控制最多20万军队
手下各支军队位置、开进、后勤、装备、领军将帅特点、敌军兵力、位置、动态、内部矛盾,统统都装在他脑中,让他可以快速做出关键决策,抢占关键点。可以说,他自己一个人的头脑就是一个总参谋部)
然后是拿破仑,他将全民动员、以师为单位会战、大规模野战、征粮征钱于敌人领土的民族国家现代陆军推上历史舞台。
更重要的是,拿破仑战争是一场结合了社会革命的全新战争,这种全民战争理念源自北美独立战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这让他可以激发出全民的斗志,同时用社会革命的信仰去强化军纪。
让平民士兵知道为谁而战,为自己的自由、分得的财产而战,这比古斯塔夫的“为国为君王而战”更有感召力、现实吸引力,从此以后,“要我当兵”变成“我要当兵”,兵就是民,民就是兵,“总体战”呼之欲出。
军队具备革命动力之后,成为保卫革命果实的“革命军”,军纪靠自觉自律,约束士兵、防止士兵逃跑的横列齐射阵列线也就不再需要。由此,拿破仑可以借鉴美国独立战争中出现的散兵线、游击战战术,解散“排队枪毙”的齐射横列阵列线,基层军官可以灵活指挥,让士兵自行寻找有利地形,隐蔽自己,射击敌人,奋勇争先。
莫里斯、古斯塔夫二世民族觉醒意识的“国家民族军队”终于进化到了具备阶级觉悟的“革命军队”,引发战术、编制巨大变化,现代陆军架构基本成型。
这是拿破仑对军事艺术、战争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
——
“参谋部革命”
沙恩霍斯特
——
陆军部队架构搭建好、战术改革、武器进步之后,由于古斯塔夫“国家民族战争”、拿破仑“革命战争”可以动员出远超出此前陆军规模的巨大兵力。所以,会战规模越来越大,大规模部队需要司令官有力及时的正确指挥。
近代陆军会战动辄数十万人交战,态势的复杂、多兵种合成、后勤计算已经超出最高明指挥官的大脑运算能力极限,于是,参谋部出现了。
德国的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搞的军事革命是现代陆军改革的最后一步——参谋部革命——他们开始用很多个“臭皮匠”基层军官组成一个班子,这就是参谋部。
有基层经验、实战经验的参谋们的智慧、计算、谋划叠加起来,参谋们开会,反复推敲庙算,选定合理的战略战术,并细化为一道一道具体命令,由参谋长交给军队实施。参谋部的“臭皮匠”们还会在战役过程中根据新情况调整战术,发布最新命令。
(沙恩霍斯特
天才好像都不太喜欢梳洗)
——
——
“总体战总结者”
鲁登道夫
——
一战后鲁登道夫写作《总体战》“现代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过是对古斯塔夫“民族国家战争”、莫里斯“让民众知道为谁而战”、拿破仑“总体战”思想的细化、条理化总结。
《总体战》中“国民经济军事化......要建立独裁式的战争指挥体制......”这就是将沙恩霍斯特开创的陆军参谋部升华到整个国家层面,要用“经济总参谋部”——类似计划委员会——统合全国资源经济人力,为赢得战争出力。
属于汉尼拔、拿破仑等人的英雄时代好像已经远去,自沙恩霍斯特改革以后,很多个参谋“臭皮匠”组织起来,就顶了一个拿破仑那样的天才“诸葛亮”。
到鲁登道夫总结出“总体战”后,在战争中整个国家成为了战争机器,如何让“经济参谋部——计委”管理、指挥整个国家的经济资源人力组织体系,也成了一门科学,需要更多的逻辑、精密、准确、底线思维、纪律。
陆军打仗从此就靠参谋部,陆战开始“高度组织化”、“工业化”、“总体化”。
从1614-1814年,回顾欧洲陆军这两百年的军事改革,我们发现,历史总是不断轮回,说起来,早期雅典、斯巴达、罗马的军队也是“民族国家军队”,士兵知道为谁而战,也发展出了适合当时技术水平的协同战术。
可是到了中世纪,罗马帝国解体,诸侯蜂起,任何一个诸侯都养不起大陆军,于是只好“众筹”,谁急需一支陆军,谁就出钱到市面上聘用一伙雇佣兵(瑞士山民组成的雇佣兵据说对雇主最忠诚)。
“为钱而战”的雇佣兵成了中世纪战争的主流,在雇佣兵洪流中,会点缀有几个忠于某个大公、诸侯的骑士,作为诸侯召唤出的这支陆军士气、凝聚力的支撑。
直到中世纪末期,欧洲的“春秋战国”到了尾声,兼并出的几个稍微大一些的强国才又开始有经济实力、国家组织能力去推行征兵制,让士兵知道为谁而战。
在中世纪末期、近现代欧洲还出现了几位军事改革家,推动军事革命,将战争艺术发展成了一门融合了工程、地理、数学、物理、经济学、交通学、统筹学、哲学、宗教、演讲煽动术的相对精确的现代科学。
——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