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为中国开启“黄金十年”

【文/ 菲利普·斯蒂芬斯】

历史学家在撰写21世纪的重大事件时,他们一定会提到发生在2008年夏末秋初的两件大事。

在那一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宣告自己跨入全球大国的行列。

数周之后,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使西方的全球霸权大打折扣。正当中国要推门进入大国行列之时,西方主动为其打开了大门。

500

10年时间迅速过去,全球地缘政治的版图已经被重绘。当人们在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思时,盛大的北京奧运会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但这一巧合十分关键;西方失去的10年成为中国大步迈向大国地位的10年。

从千年之交到2008年,中国经济规模增长了两倍多。奧运会立即成为这一经济飞跃的庆典和意图宣言。

后来,我听到共产党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奥运会是民族自信的一个基本表达。

自那以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经济扩张带来了整体的地缘政治目的。

从这一点来看,西方银行体系在2008年9月发生的内爆是特大的好运。伊拉克战争和阿离汗战争大幅削弱了美国在冷战后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但金融崩盘则是重量级完全不同的事件。它标志着美国设计的国际体系和包含在华盛顿共识中的自由市场世界观的崩溃。

这大幅提高了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自信,其程度相当于经济衰退和紧缩政策对富裕的民主国家的经济打击。中国果断行动,缓和了金融崩盘所带来的通缩影响。欧洲则采取了自我毁灭性的财政紧缩政策。

在奧运会后的10年中,中国经济规模几乎又增长了两倍。“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它缩短了东西方的距离,使中国成为—个无处不在的亚欧大国。

500

虽然中国的军事实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国,但北京正在对航空母舰和远征能力进行大规模投资。

华盛顿的反应是,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唐纳德•特朗普已经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以作为对“经济侵略”的回应。

但与此同时,美国却一直在放弃其最大的优势:美国设计的全球体系下的联盟、条约和惯例。中国官员曾感収,撼动1945年以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将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现在,美国总统对1945年后的多边体系的每一次成功袭击都在为它的新竞争对手创造更多空间。北京现在无需再表现得忠于那个已经被美国唾弃的体系了。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13日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