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星座的你,知道中国古人也懂吗?
年轻人有事没事,喜欢玩星座。而在大家的印象里,星座和圣诞节、汉堡包等一样,都是西方的舶来品。
一般社会大众最爱听的就是有关自己的婚姻、爱情、子 女、事业、财运、官运,而西洋的占星数也特别迎合这些世人之所好,故近年来年轻的新新人类,以懂得西洋占星术为荣,俨然捧为流行的文化趋势。
十二星座时令图
追溯西洋人的占星术历史,欧洲的卡尔力亚人(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则首先开始了西洋的天文观测, 他们以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等,而作成了历书。
然而到了公元前五三年(距今约2050年前),卡尔力亚帝国 被波斯人所灭。后来在波斯帝国(即中东阿拉伯一带)的统治下,就是不知怎么传的,忽然传出了西洋占星术的术数了。随后波斯帝国的占星数便 传入希腊,后来在罗马帝国内就流传著这种有十二宫星座的西洋占星术。
一直到了距今一千年前,欧洲进入了黑暗时期,在这黑暗的日子中,人民深感前途暗淡无光,所以这时的欧洲人民兴起了 求神问卜。当时的英国是盛行白巫术,而希腊等国则流行十二宫位的占星术。到了公元1200年,意大利也传入了占星术,博洛尼亚大学更在在1225年设置了占星术讲座。英国的剑桥大学于1250年,也设置了占星术讲座。
到了十八世纪,也就是清朝康熙年间,欧洲才将自然科学的天文学与占星术分开,所以天文学与星座的占星术从此分了家。
十二星座天文图
同时期的清代,本国古代的煌煌学说,如易经、五行八卦以及堪舆、术数等,却未被分解出天文、地理、科学的高尚学问。
向来高喊为往圣继绝学的儒生士大夫们,依然不顾传教士们把持钦天监、执掌历法革新的现实,持续玩味着百千年来愈显固化的君臣、宗族伦理之道。
清末两次鸦片战争后,太平运动板荡大半个中国。很快,朝阁老儿的洋务革新、也在甲午一役幻化虚无。
此等境遇,四方来贺的泱泱华夏开始了真正的黯然悲颓,甚至引喻失义、妄自菲薄。于是四万万国人的国境里,举国汹汹、刀兵迭起。
恰逢此时,西洋唯物的所谓文明事物和「科学」之风,吹进了中国大地。极大部分文人开始躬处卑位、慕仰膜拜式的急就章、乱投医,学习一切外来事物及其学问。于是乎,不明就里的崇洋、媚洋之风渐起。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时期,蒋系政府及其上流人士、普遍信奉和奉行基督教是高级明智的上流社会之信仰。
新中国经过70多年的风雨兼程,国富民丰、激扬文字的时代始来。伴随传统文化的预热升温,激辩西风、狐疑传统的趋势逐渐显现。于是乎,商业营销化的社会里各种思潮涌现。“找爹”的文学叙事纷纷出现在快消费的网络世界。
本文难免落入“找爹”的窠臼,但本意只为强调优良的传统文化依然在那里等待着国人的发掘和光大。
很多人总觉得十二星座是个新鲜事物,在中国流行没多久。 如果承认黄道十二星座很显然是古希腊的产物,古罗马以降一直为西方人所熟知。那么显然,这些都没有在中国宋代以来以儒家道统为主导的华夏文化里生根。
然而十二星座在发掘古迹上的出现,及其再次引起现代国人的惊诧,却抛给当今国人一个严肃的问题:十二星座怎么现代就流行开来了呢?
问题当然是针对现代中国,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下,星座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而非天文学概念)是如何在中国流行开的呢?
显然建国以后鲜有这种“封建迷信”的生存空间,直至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气功热,特异功能热,才有这个条件。目前市场营销运作下的商品文化下,更提供了这样生存的土壤。
古代不流行十二星座,那旁门左派、三教九流的流传脉络总归能找到。根据学者的总结,咱们能看到的汉文资料里,最早提及十二星座的记录能上溯到五代隋朝。
十二星座天文运行示意图
黄道十二宫 星辰运行图
一、佛教的十二星座故事在中国传播
1、 公元556年,乌苌国(今印度周边地区)有一位高僧,叫那连耶舍,来中国宣扬佛教。不料,中原烽火不断,正遇周武灭齐。周武帝尊崇儒道,下令灭佛。耶舍改僧扮俗,惶惶不可终日,长达25年之久。 公元581年北周灭亡,杨坚称帝,隋朝建立,佛教得以公开。公元582年,那连耶舍翻译《大方等日藏经》。
在《大方等日藏经》这部经文里,讲了这么一个奇葩故事:
有一座大城名叫瞻波,天子叫做大三摩多。大三摩多是个好人,王后却多贪色欲,有一天在花园里看见一群驴,淫心大炽,脱了衣服与之交合,竟意外怀孕,生下一个头耳口眼都似驴的婴儿。王后大惊,把他扔了。这位驴头太子被一个叫驴神的罗刹女子收养,修成正果,成了一位大德,人称驴仙人,也叫印度诸葛瑾。
驴仙人名字古怪,学问却很大,就连帝释天都来亲自请教天文。驴唇仙人也不藏私,开始讲解起星宿法来,也就是佛教理论上对天文的认知。讲到月份时,驴仙人是这么说的:“是九月时,射神主当;十月时,磨竭之神主当其月;十一月,水器之神主当其月;十二月,天鱼之神主当其月;正月时,特羊之神主当其月;二月时,特牛之神主当其月;是三月时,双鸟之神主当其月;四月时,蟹神主当其月;此五月时,师子之神主当其月;此六月时,天女之神主当其月;是七月时,秤量之神主当其月,八月时蝎神主当其月。”
不过星座的名称跟现在不太一样,白羊叫做特羊,金牛叫做特牛……
“是九月时,射神主当;
十月时,磨竭之神主当其月;
十一月,水器之神主当其月;
十二月,天鱼之神主当其月;
正月时,特羊之神主当其月;
二月时,特牛之神主当其月;
是三月时,双鸟之神主当其月;
四月时,蟹神主当其月;
此五月时,师子之神主当其月;
此六月时,天女之神主当其月;
是七月时,秤量之神主当其月,
八月时蝎神主当其月。”
这大概是十二星座在中国的第一个翻译版本。
在这部佛经中,很多翻译用词,直接决定了我们今天对十二星座的称呼。例如9月的射神、10月摩羯之神、11月的水器之神、12月的天鱼之神。此外也不乏1月的特羊之神、2月的特牛之神、3月的双鸟之神、4月的蟹神、5月的狮子之神、6月的天女之神、7月的称量之神、8月的蝎神。
这里面的对应名称虽然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十二星座并非完全一致,但却意象一致,比如“秤量之神”与“天秤座”,“磨竭之神”与“摩羯座”,“水器之神”与“水瓶座”等等。
《大方等日藏经》经文
2、唐代占星书《灵台经》记下的名称是:狮子、人马、磨羯、宝瓶、双女、巨蟹、牛、羊、鱼、阴阳。这里阴阳就是双子座。唐朝的梁令瓒是四川人。他画下的图谱上每一个星座都对应了一个神怪。有的是人,也有兽,或者人身兽首。画上墨水很淡,每个人物一一用细线勾勒,看起来带着一丝魏晋时的清淡感。虽然是二十八星宿,但已经可以看到天秤、射手、双子的影子。
3、开元年间,大唐涌现出一位斯里兰卡旅华高僧,叫不空。不空来头很大,号称汉译佛经五大字幕组之一,开元三大士之首。他译过一部经文叫做《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悪宿曜经》,简称《宿曜经》。这部经与其说是佛门经典,倒不如说是《十分钟读懂印度占星术》,里面介绍了大量古印度占星理论,后来日本有个空海和尚把它学去,发展出了日本特色的宿曜占星术。
在这本经文里,十二星座出现了两次,两次的译名居然还不太一样。因为不空是口述,两个弟子史瑶和杨景风分别负责初稿和改订,俩人一看就没怎么商量,译名不太统一。
经文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天地初建,寒暑之精化为日月,乌兔抗衡生成万物,分宿设宫管标群品。日理阳位,从星宿顺行,取张冀轸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等一十三 宿,迄至于虚宿之半,恰当子地之中,分为六宫也。但日月天子,俱以五 星为臣佐,而日光炎猛,物类相感,以阳兽师子为宫神也;月光清凉,物类相感,以阴虫巨蟹为宫神也。
又日性刚义,月性柔惠,义以济下,惠以及臣,而日月亦各以神宫均赐,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为次第,行度缓急于斯彰焉 。凡十二宫即七曜之躔次,每历示祸福经纬灾祥。又诸宫各有神形,以彰 宫之象也。又一宫配管列宿九足,而一切庶类相感。月广五十由旬,得系命以京吉凶。」
「···第一星四足,张四足,翼一足,大阳位焉。其神如师子,故名师子宫,主加官得财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足精神富贵孝顺,合掌 握军旅之任也。···第七虚二足,危四足,室三足,镇星位焉。其神如 瓶,故名瓶宫,主胜强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好行忠信足学问富饶,合掌学馆之任。第八室一足,壁四足,奎四足,岁星位焉。其神如鱼, 故名鱼宫,主加官受职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作将相无失脱,有学 问富贵忠直,合掌吏相之任。第九娄四足,胃四足,昴一足,荧惑位焉。其神如羊,故名羊宫,主有景行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多福德长寿 ,又能忍辱,合掌厨膳之任···。」
以上只是「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的一小段经文,实在因本书之篇辐有限,无法刊登全文。而佛经是远早于西洋占星 术之发明的,且于此部经典中,文殊菩萨所讲的天上星辰分为十二宫神, 即是西洋占星术的十二星序了,如下例∶
文殊菩萨于此经中所说的「羊宫、牛宫、婬宫、蟹宫、狮子宫、女宫、秤宫、矮宫、弓宫、磨矮宫、瓶宫、鱼宫」等十二宫神,即是相对于西 洋星相中的「牡羊座、牡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少女座、天秤 座、天蝎座、射手座、山羊座、水瓶座、双鱼座」等等星座的。
4、莫高窟第61窟于五代时期开凿,甬道则是后代重修绘制的,学界一说是元代,一说是西夏时期。虽然甬道壁画中的黄道十二宫距今时久,但现在依然能看的非常清楚(图中独立圆圈内)。
黄道十二宫线描图
5、北宋出土的陀罗尼经 被,同样会有十二星座图。
二、中国古人对十二星座的印记
6、陈伀,南宋人。撰《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呪妙经注》六卷,叙述真武升真及灵应之神话故事。十二星座竟然与中国传统的十二次、九州分野、干支纪年、十二生肖完美结合了。
7、辽代有一个人叫张世卿,死后他把天际的星辰画在墓室里。在他墓室的穹顶上悬着一面铜镜。铜镜周围绘着重瓣莲花,再往外就是淡蓝色的苍穹。苍穹上,画师绘下了二十八星宿和十二星座。曾有盗墓者来此探墓,留下了一个洞口,右侧黑掉的那一块是金牛。
细看一点就能看清狮子和天秤。还有双子座的小人穿着中国的服饰。
8、在河北省邢台市开元古寺内,有一口铸造于金代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大铁钟。该钟高米,重达9.1吨,棕红色的钟体历经800多年风吹日晒雨淋,却不生锈,熠熠闪光。
但这都不是今天要说的。这座金代大铁钟的钟体上,数百个文字记载了该钟铸造、监制、资助等人姓名、身份和籍贯,还有蕴含“乾坤浑圆”之意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更值得今天一说的,是钟钮下、钟体最上方的一层(圈),两个方框内是“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香花供养,佛法僧宝”文字,其余图案是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的日、月、人、兽、牛、鱼等12种图案。
巨蟹、狮子
双鱼、白羊
摩羯、水瓶
9、到了明代,慢慢的十二星座有了中国版的神话形象。道教将十二星座幻想为各种神仙:天秤宫尊神、天蝎宫尊神、人马宫尊神……
图片来自山西博物馆,明代宝宁寺水陆绢画,画有十二宫神,你能找到对应关系吗?
此幅题目为宝瓶、金牛、天蝎、巨蟹、摩羯宫神,以手中物表明身份。然而中间一人两臂上立一鸟一兽,为题目中漏写的双子。右下方一深目浓眉人,手抱一狮子,为另外一幅水陆画提及的狮子。至于摩羯,可能是立于左方长袍广袖按剑之老人。
9、中国还有“十二次”之说,意义与十二星座大概相同。他们分别是:星紀、玄枵、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道藏》书里就做了对应的记载:
“十二宫谓之地盘:
地盘名号例:
子名玄枵,又曰宝瓶;
亥名娵訾,又曰双鱼;
戌名降娄,又曰白羊;
酉名大梁,又曰金牛;
申名实沉,又曰阴阳;
未名鹑首,又曰巨蟹;
午名鹑火,又曰狮子;
巳名鹑尾,又曰双女;
辰名寿星,又曰天秤;
卯名大火,又曰天蝎;
寅名析木,又曰人马;
丑名星纪,又曰磨蝎。”
10、徐光启作为明末崇祯年间,中国的首位深入研习耶稣会教义的朝阁士大夫,已经用中国星象的十二次对译了西方十二星座。
然则中国古老的星象十二次,唐朝到明初并非绑定节气。明朝引入西法之后到清朝又绑定节气,或者说从天赤道为根本的(黄道数据为赤道投影)变乱成西方的黄道制。到现在西方占星等宣传横行,世人只知回归制的黄道十二宫。十二星次都快被世人遗忘了。
11、那么十二宫这些现代流行的名称翻译,是谁最早确定的呢?这人大家都听过,姓康,名有为,被高晓松称为妄人的康圣人。
康有为1885年写过一本书,叫做《诸天讲》,二十八岁开笔,死后才刊行。在这本书里,他把“阴阳”改为“双子座”,“双女”改为“处女座”。
这书的主体,是介绍西方的各种先进科学理论,尤其是天文学。不要小看这本书,书里很多见识,在当时牛得一逼。比如他写月亮“月为地而生而分体至亲”,引用的是英国天文学家达尔文刚发表的月球起源共振说。写太阳系“成于螺旋状星云,以二太阳之互相接近,各以其引力而生潮汐运动”,则是美国天文学家摩尔顿才刚刚提出来的新雾说。那时候没互联网,也不知道康圣人怎么知道这些学术界最新动态的。其他篇章如《地为他星所吸故南北斜倚》、《日之原质》、《月之山与地异者皆作环形》、《黑子》、,甚至连《火星之人》、《或谓火星冷无物为大谬》这样一听就很科幻的文章都有。
顺便一提,康有为在这本书里,前头引述天文成果还算严谨,后来就越玩越High。他把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叫霞云天,然后说宇宙浩渺无穷,天外有天,霞云天外一定还套着更大的天地。康有为那会儿应该比较闲,一共想象出二百四十二级天地——这还不算最闲,他居然把每一层天的名字都想出来了!其中最高的一层天,是元元天。康有为平时上的什么网站,可想而知。
说跑题了。总之康有为旁征博引古代历书、佛经、明清时代译的西方天文书乃至西方近代经典,梳理成条。在书里,他明确提出“双子座”是阴阳宫的正确翻译,之前的古人全弄错了。从此以后,一男一女的阴阳象——明代把星座译为象——终于正式回归了两个男孩的形象。后来天文书都沿袭此译,只有赵挹芬的《天地辩》别出心裁,把双子座译为“阴阳井”,这个井字,真不知是据何本而出了……
参考资料:
《黄道十二宫的中国化问题》
《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星宿和黄道十二宫》,《考古学与科技史》,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十二星座照耀中国》,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