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马杜罗访华是“来要钱的”,先看看这篇文章
马杜罗今天来中国了。这距离他上次来,过去了整整3年。
这3年,无论是马杜罗还是他治下的委内瑞拉,一直都处在国际舆论漩涡的中心。今天,是他今年5月再次当选总统后首次访华。而这,也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格外的关注。
西方的催眠术
国内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下面这样的声音。
这是一些民众直观、简单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一下。
其实有迹可循。这些国人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西方舆论长期催眠的结果。
第一,西方媒体一直在炒作委内瑞拉欠中国几百亿美元,把委内瑞拉塑造成一个老赖的形象。第二,委内瑞拉当前出于极端困境当中,西方舆论又进一步强化了委内瑞拉的困境,给人感觉委内瑞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已经崩溃。第三,马杜罗本人更是被西方舆论大力进行妖魔化。
纽约时报去年就高调喊出——“中国是时候抛弃委内瑞拉了”。
纽约时报2017年2月的评论
咱们怎么就不想想,委内瑞拉欠的是中国的钱,西方为什么这么着急呢?皇帝不急太监急,那这个太监是不是另有用心呢?委内瑞拉的实际情况,是不是真像西方舆论说的那样呢?
实际情况
西方舆论对委内瑞拉充满偏见的描述,其实经不起推敲。
委内瑞拉究竟欠中国多少钱,中国是否在与委合作时血亏,刀哥今年5月专门撰文《欠中国的钱,委内瑞拉能还吗?》,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刀客可以点击链接,再了解一下。刀哥综合多方信息得出结论,委内瑞拉现在欠中国的贷款,不到200亿美元。
因此,委内瑞拉不是老赖,即使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款状况也是不错的。
委内瑞拉的还贷能力不是大问题。有研究委内瑞拉的大咖告诉刀哥,中委“石油换贷款”的合作模式使双方都获利是不争的事实,到现在还没出现过委赖账不还的案例。
委内瑞拉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一。
相反,中资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一样都不愿离开委,因为它们都看好委资源市场和发展潜力。
在多次见诸报道的中委沟通中,贷款怎么还是重点之一。刚好有个国家,最近的表现可以和委内瑞拉互为参照,前不久,汤加首相波希瓦一度建议,太平洋岛国应该联合起来,让中国政府免除相关贷款债务。这样的口,委内瑞拉从没有开过。
现在的委内瑞拉,的确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陷入困境,很多媒体都有大量报道,刀哥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但西媒在报道委内瑞拉的困境时,却有意屏蔽了马杜罗的脱困举措。在内外交困情势下,马杜罗政府并未坐以待毙,而是接连出台“组合拳”去提振经济、稳定民心。
一男子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银行取款后,展示新的钞票。
比如改组国家石油公司管理机构,努力恢复石油产量;实施“移民返乡计划”,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对内发行“强势玻利瓦尔币”,对外推行“石油币”,以币制改革推动经济多元化等等。
虽然这些举措可能短期内无法根治委经济的结构性难题,但它们显示了马杜罗政府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西媒笔下,或者这些统统不见,或者是被矮化或诟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饱受西媒指摘,但马杜罗的总统之位是比较稳固的。这是因为西方几乎对马杜罗500多万铁杆支持者视而不见。所以,在西媒的报道里,我们经常只能看到委内瑞拉的反对派天天上街,却看不到马杜罗的支持力量在哪里。
总统大选中,民众集会支持马杜罗。
但马杜罗的确是在委合法的政治体制下被选出的合法总统,他被民众授权代表委内瑞拉,如果连这点都不愿意看清,那可能就是别有用心了。
帮?不帮?
看一下世界地图,看看委内瑞拉的位置,不难理解,为什么西媒特别是美媒,对委内瑞拉如此上心。在美国的后院,出了一个反美、反西方政权,并且和中国交好,这是美国及西方世界,都难以接受的,它们会竭力予以破坏。
马杜罗(资料图)
不可否认,委内瑞拉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马杜罗此行,自然有他的期待。分析人士预计,马杜罗这次来,主要想向中国学习多元化经济发展经验,还想与中国沟通项目合作,提高石油产量等。
也不排除马杜罗可能会提出一些具体请求。能帮的,咱们就帮。帮不上的,就坦率地说出来。这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中很正常。
中国与委内瑞拉有很多石油开采合作(资料图)
首先是量力而行。中国从来就不是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其次是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此外,中委合作并非中国和马杜罗个人的合作,是和马杜罗所代表的委内瑞拉合作。
这说的都是技术层面和外交原则的事。相信咱们的职能部门,会把握好的。
刀哥今天还想说说,一些国人心态的事。
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访问,觉得人家是“来要钱的”,这既是被西方舆论催眠的结果,更是这些国人潜意识里对其他国家的不尊重,是中国人自己也深恶痛绝的优越感的折射。
经济陷入困境之后,很多人忘了委内瑞拉是一个有风情、风景的国家。
国和国之间在发展状况、国力大小上确实存在差距,但中国一直奉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交往宗旨。这使得中国外交在国际上赢得尊重和空间。中国过去国力弱,曾饱受过看不起、歧视、偏见的眼光。现在我们的日子刚好一点,一些国人的心态马上就变了。
人与人相处不能嫌贫爱富,国与国交往,也该这样。
特别感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研究员王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