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任素汐和左小青在《我就是演员》之《一九四二》中的表现?

《我就是演员》之左小青&任素汐《1942》:

有人认为任素汐的表演“情感不够”、“不体验”,就因为她“技术太好了”。在他们的理念里,技术好竟成了弊病,甚至提出“表演需要技术吗?”

500

任素汐(左)与左小青(右)

表演当然需要技术,就像徐峥说的,尤其是体验派所要求的“体验”本身就是表演中最难的内心技术,它需要演员具备强大的信念感,能够做到完全投入角色、完全相信情境。而任素汐在《1942》这个片段中的表演,证明她是相信情境、投入体验的:

1.任素汐没有从头到尾悲悲戚戚、虚虚弱弱,有些人质疑她中气太足。我很知道一个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看到希望是什么状态。作为一个徒步穿越爱好者,我体会过那种血糖耗尽、连喘气都困难的绝望,但我也真的体验过在看到终点的那一刹整个人“活过来”的时刻。如果真的理解当时的情境,就该知道“洛阳城”对逃难的人意味着什么样的希望,就会明白任素汐的表演是真实准确的。人在如此巨大持久的灾难中,反而会对苦难麻木,会更加坚强,更要求生,而不是自怜自艾。想想《1942》电影开场那些饥民围攻主人公所在的堡垒,那是什么状态?病病怏怏的吗?有气无力的吗?

2.任素汐对孩子没有那么温柔,但亲妈本来就不会对孩子过分轻手轻脚。一直小心翼翼像捧着个瓷娃娃,反而不像是自己家的孩子。

3.任素汐送走孩子的时候没有大哭,是不想当着孩子的面崩溃,希望留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印象,鼓励孩子勇敢面对今后的生活(就像《美丽人生》里爸爸和儿子诀别)。这是一个妈妈给孩子最后的爱。

4.任素汐节奏好、反应快,不是因为她跳出角色控制拿捏,相反,这正是她全情投入真实体验的证明。演员节奏不好、反应慢,才是没有投入角色的表现。

表演节奏慢,往往因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演员紧张走神或体验能力不够,造成无法做到情感连贯、真实交流,于是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动作之前都要重新酝酿一番情绪,这就慢了。第二种是演员始终把自己包裹在一个情绪里,而不再接受对手给予的新刺激和新的情境;此类情绪化的表演乍一看很饱满,似乎全是“信念感”,但实际上注意力全在自己身上,这和生活中人的状态是两样的,是不自然的;生活中正常人的注意力通常不会在自己身上,而在环境和对手,反应通常都是灵活的,行动节奏通常都是流畅的。

如果演员相信了情境,真实地体验,忘记了在表演,进入了下意识,真正做到如同生活中的一个活人那样自然,节奏就会好,反应就会快,这才叫信念感。即所谓看不出表演的表演,和那种跳出角色抖机灵的“反应快”是两码事。所以若将任素汐的表演误解为“不投入”,那就搞反了,把杂念少的说成了杂念多的。

任素汐的表演是典型的体验派,更多依靠相信、投入、和下意识,而非设计和拿捏。她在上台前她也会梳理自己的逻辑,明确上场任务并让自己进入相应的情绪,但上场之后她就会生活在场上,会像生活中的人一样不断接受新的事实,产生新的情绪和任务,于是节奏会紧凑并富有变化,而这绝不是预先设计或者边演边跳出来控制拿捏所能达到的。

本来就难得出现一个真正的体验派演员,难得出现一个真实自然不做作的演员,如果被贴上了一个“不纯粹、不体验、情感不够”的标签,那就太造孽了。即使真的不喜欢任素汐的表演,就说:她演得烂透了!这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不能打着“专业人士”的幌子,颠倒概念、胡扣帽子,这样将来要是出了偏差,是要负责任哒。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