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狗贱?中国国犬地位何以至此?

在农村的时候,村里有很多无人认领的野狗,大多数是黄狗,就是中华田园犬。看起来是很可怜的,寒冬里也只能在街上倒泔水的地方找些食物过活。

 

500

有一年出门,不知怎么的,跟回来一只黄狗,四体勤健,体态轻盈。原本不欲养之,但看实在可怜,喂了几次,便留在院子里。

起初有点不喜欢,但到后来,出入门庭,殷勤相随,时日久了便也颇为爱怜。到后来,亲自为其筑起窝棚,也算苦尽甘来,由一条野犬变成了家犬。

500

我们都不知道他之前的遭遇,虽然在我家住下来,出入都跟随在后,俨然也将我家人视作主人,但想要抚摸玩耍的时候,他总会警惕地跑开。

我在家时,因有一日三餐亲自喂养的情分,故此可以偶尔抚摸,除我以外无论是谁,都不能碰一下。

这里附近有一些人以偷狗、杀狗为业,诸多无家可归的野狗们今日还在流浪,明日就可能消失无踪;我们都知道是被抓走谋杀,或者现时今日正在成为盘中餐。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人作业大多数趁着月黑风高,绝不敢白昼里明目张胆,否则绝对会被人抓住一番恶惩。

 

500

但是,世人好利,多贪多杀,狗肉消费不绝,偷狗不止。我的这只狗狗大概在变成住家犬之后,逃过了许多次暗夜的追杀。有一天早晨醒来,狗狗被压断了一条腿。后来虽然好了,但是走路只能用三条腿了。

我以前只叫他狗狗,后来我开始叫他三条。但幸运的是,三条伤好了以后,依旧健硕,只不过缺一条腿的的确确让他在走街窜巷的地盘斗争中失去了一些力量,但好歹,附近的邻居家的狗都是被拴起来的,所以他依旧是附近巷子里的老大。

我后来每次回家,他都会第一个跑过来接我。每次离家,他也是送我最远的。我现在还记着他跟在我后面摇尾巴的样子。我觉得,他肯定是记得我随手喂饭之恩。狗至如此,人何以堪。

 

500

后来又一次我回家的时候,没有看见三条跑过来接我。我莫名觉得可能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爸爸果然告诉我说,三条丢了。我猜测可能是被那些人抓走了。 

新近,又有一条黄狗想留宿,我忍着没有喂食,怕以后遇到什么不测,到时只徒增伤感。奶奶住在我家后面,有一天她告诉我,有一条黄狗悄悄住在院子里了。

去岁新冬第一场大雪的时候生了小崽。寒夜冻死一条,剩下一条被发现,于是奶奶给她们娘俩铺了棉被在以前的狗窝里。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候心无余力,告诉我爸爸说让把小狗送人。他告诉我说,没有人想要一条狗了。但凡喜欢狗的,都有了狗了,不愿意再养一条。

 

500

我知道有一个认识的爱狗如命的,家里养着几十条大狗小狗,我说,不若给了他去。我爸说,人家不会要这种黄狗。我以为那人爱狗的,多一条有什么区别。后来那人果然拒绝。说是这种土狗没有会要的。他家养的都是什么马犬,杜宾犬,牧羊犬,斗牛犬。以前藏獒火的时候,还有好几只藏獒,但是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也没有问。我现在知道他绝不是什么号称的爱狗之人了。

 

500

有人说,这种黄狗土狗,是低等狗,没有人养的。但私以为狗的品种的高低贵贱都是人分出来的,某一种高贵的狗,也绝对有低贱的时候。就像藏獒,贵的时候数百万的也有,到现在我知道的,送人都没有要的了,说是吃得太多!要是真爱狗,那里分什么高低贵贱呢!说狗有高低贵贱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说那是狗的品种的问题,就是有的狗好,有的不好。

 可是,那人呢?人也分品种。有白人,黄人,黑人,还有棕色人。那是不是某一个时候白人贵了,其他人中就可以胡乱扔掉杀掉?等黄人、黑人贵了,白人也可以做垃圾一样处理?人们说,可不是怎地?以前的时候,黑人可不是就被当做奴隶当做低贱的黄狗一样的处理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了。因为这是实话。黄种人也有过这样的日子啊。

 

500

这些人说黄狗低贱,却不知道在中国,黄犬历史悠久,为良犬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犬种之一,被称为国犬。

《礼记》里就形容狗乃“至阳之畜”,认为这类狗的血液可以辟邪除恶,秦朝时还有将狗血涂在门上去除不详的风俗。

周朝时期,专门设置“犬人”一职,就专管养狗以用来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汉朝时期,“狗监”一职专职饲养皇家犬类,若是“鸡鸣狗吠”便是天下太平,若是“鸡犬相闻”便是无为而治,田园之乐。

宋代苏轼说: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里的黄便是黄犬,又中华田园犬。可见在古代,黄犬不仅能当猎犬,还是贵族官宦喜欢的宠物

 

500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这也充分说明,在至少在秦代,黄犬作为优良的猎犬便开始在达官贵族之间流传了。还因李斯这件事,产生了“东门黄犬”这个成语。

晋朝陆机养了一条黄犬,名为黄耳,曾为陆机传送书信。据《晋书》记载,陆机客居京师,很久未见家信,就对黄犬说:“汝能赉书取消息否?”“犬摇尾作声以应”,机即写家信,封于竹筒中,寄犬颈下,“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故此后世以黄犬为信使的别称。

 

500

宋秦观《别程公辟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鸾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由此观之,黄犬不仅具有忠诚勇猛的性格,还具有丰满的文化符号。在后世很多小说作品中,都将其作为配角出现,称作大黄。概十分怜爱的称呼,类家人也。

时至今日,黄犬地位如此,实在是让人唏嘘,那些看似爱狗者,也不过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500

以前见过藏獒数百万一条的,但没几年,又见它们成了无人问津之物,据说那些曾经爱死了藏獒的人,一夕之间变脸,将自己的爱犬抛弃,说什么吃得多,费钱,昔日的香饽饽一夕之间连流浪狗都不如,被弃之如敝履。

 

500

又听说要出台一条禁狗令,城市养狗需要缴费,当然最终证明并非真实,但由此引发了一大波所谓的爱狗人士弃犬潮。一夕之间,昔日在主人无比爱怜之下的狗狗们成了丧家之犬,流浪在街头巷角。

此类种种,概人之心难测,喜恶存乎一心,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犬类命运在人的喜欢和厌恶之间上下颠簸,何其悲矣。人之心,不可测呼,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何以解惑?久思不解,若有见解,畅所欲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