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坦克的缺陷——不存在的俯角

中东,中国乃至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多多少少接受过苏联的援助,尤其是军事装备,苏联坦克几乎遍布世界,中东的T-54/55,中国的59式均是苏联技术,印度也是苏联坦克的大用户。但是苏联坦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坦克炮俯角太小,只有5度。相比之下几乎所有西方坦克的俯角都在10度,这个特点被人戏称为苏维埃永不低头。

所以我决定从现实角度挖一挖苏联坦克的这些劣势,并从设计和战略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次就讲俯角了。

ps:配图部分来自于本人实拍,费了老鼻子劲。

在正式说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影响俯角的因素:

炮塔位置

一般前置炮塔能获得最好的俯角,后置炮塔因为炮管和车体位置的原因,俯角会比较小。炮塔内部空间,大型炮塔能容纳更长的火炮炮尾/反后坐装置,为火炮在大俯角射击时后坐行程留足空间。如果是敞篷车俯角想多低就多低,参照埃米尔和大麦克斯。

500

火炮的后坐力

一般后坐力越大的火炮,反后坐装置行程就会越长。如果俯角太大,轻则抛壳不能顺利完成,重则炮尾后坐打中炮塔顶部。火炮的后坐力和口径发射药、装药 、制退器等都有关系。

战略因素

坦克造出来要怎么用,在设计前对坦克作战目标的确定。

问题已经细化了,现在再说俯角的作用。

500

大的俯角可以给坦克带来在山地/丘陵作战时的优势,可以更好的隐藏坦克位置,减少被弹面积。

500

艾布拉姆斯进行大俯角射击

看到这些图,估计不少兄弟们要拿戈兰高地之战说事,以军的百夫长/M60等坦克依托山地压俯角来点名射击阿拉伯联军的苏制坦克,打的苏联坦克炮塔乱飞,差点成为宰人飞船发射场。

不急,现在咱们从刚才的因素上来分析一下苏联坦克的俯角为何如此差。

苏联坦克的炮塔设计一般都中规中矩,T-34/IS系列的前置炮塔,T-44/54/55的中置炮塔,T-62稍微一点前置的炮塔,除了那几个奇形怪状的试验品和图纸车外,苏联坦克炮塔位置设计还是很正常的。

第二个问题就开始困扰苏联坦克了。

苏联坦克炮塔内部空间是真的小,T-54开始为什么要使用圆炮塔的原因也在于尽量提升炮塔内部的面积,同时保证车体投影面积减小,有图为证。

500

59的炮塔内部实拍

500

T-54车间组装

这个空间可以说是很狭窄了。一个炮塔三分之二的位置被硕大的炮尾占据。花雪和另外一朋友身高均在190左右,钻进坦克都费劲,在车里坐着必须弯腰,不然头直接顶到天花板上了。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坦克兵要求个子不能太高。美国坦克我没进去过,但是可以想办法去北京钻钻M48。

第三个问题就是苏联坦克的火炮。

说来有趣,苏联人在二战到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怎么正经的给坦克专门设计坦克炮。连反坦克炮移植的事也没见多少。从二战开始,苏联人就热衷于扒拉现成的火炮塞给坦克。这样成本是节省了不少。T-34/85的火炮来自于52k/S-53高射炮.IS-2/3系列的D-25系列来自于A-19加榴炮。T-54的D-10系列是海军的S-34型100mm舰炮改进的。这样的确省成本,美国也把90mm高射炮塞过坦克。

500

B-34/61式100mm舰炮

B-34改D-10是成功的,但用在这种狭窄的炮塔里问题就大了。我们要考虑炮尾后坐的问题,理论上如果没有缓冲器,火炮的自由后坐行程要这么算,如果不想看数据可以直接往下翻。以这个某火炮数据为例。

500

根据自由后坐公式

500

m为炮弹重量,ω为发射药质量,mh为后坐部分质量,v和l在表里

求出后坐距离

500 

看L(后坐距离),这个某火炮的数据在炮管长度与D-10差不多,炮弹重量和后坐部分质量几乎为D-10三倍的情况下,自由后座距离有645mm,足足半米多。即使加了缓冲器,考虑到缓冲器的体积,这个数据也并不乐观。其中涉及到流体力学(D-10用的液压缓冲),火炮设计理论的东西,想看相关资料可以去学习通找教材。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重点。要是T-54把炮强行压到10度俯角,开一炮炮尾估计就怼到炮塔顶上了。相比之下,美国的大头娃娃坦克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同理,放到身材更矮,火炮更大的T-62之后的坦克上,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这和苏联的大纵深理论,卫国战争的实践,苏军的任务都有关系。苏军在冷战时面对方向主要在欧洲,欧洲地区波德平原,西欧平原都是连在一起的,大平地作战俯角并不重要。在几十年前通讯基本靠吼,火控基本靠手的时代,降低自己的被弹面积,提高生存性才是正道。

话又说回来,按照冷战时苏军的战术,坦克都是三打一依次射击的,所以下次在玩游戏时如果发现自己的T-54打不过M60,请和朋友组队,三个人上去打一个,才能得毛子真传。

写文不易,为了折腾这个公式,我凭着自己的一点工科知识,看了半天的书才搞懂一些。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觉得不错,可以赞赏转发分享择其一,哈哈哈。

作者:花雪,自由撰稿人。

投稿邮箱:laodaojun186@163.com;

联系微信:xiyuduhu2020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