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入的是山海关还是函谷关?

说实话,我头次听说入关的时候,哪怕一直到后来知道了,也一直觉得所谓“入关”应该是入函谷关。
入函谷关,指代的是汉替秦。天下苦美久已,和苦暴秦久有异曲同工之妙。伐无道 诛暴秦,而戍卒叫函谷举。而历史上亦有“先入关中为王”的典故。
汉伐秦,是有道伐无道。而且秦末豪杰并起,项羽刘邦皆英雄也,但结局不同。也是说明了一方面,项羽的霸王之道并不可长久,二来也可以说对于美国,我们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宜将剩勇追穷。
而且秦末的起义,是一种被压迫的广大群众忍无可忍的反抗。和今天世界人民被美国压迫是一个道理。而入函谷关,则是去终结一个时代,是在入关前就已经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了。而不像是入山海关,更类似于开端,和进去了才掀起波澜……
而且,要骂关内大儒……什么是关内大儒?人家就是走姿派和公知嘛,算个屁的大儒。正经做学问的教授学者都是对他们嗤之以鼻的。无奈人家得宠势大,又有话语权,而真学者往往舆论炒作少,声音很小。
而入关,要打的是指鹿为马的位高权重的赵高!这些人才是要打击的所谓“大儒”。而不是入关了干掉关内秦朝的“博士”。
而且,反抗暴秦的,基本上原来都是秦朝体系内的人,是自家人。入关不是为了洗劫和作威作福,而是简单的与民“约法三章”,令百姓能修养生息,能有活路。
这和今天我们要“入关”,不是成为另一个霸权国家搞称霸,而是我们本来就在全球化体系里面,只是给大家争取更自由和平的生活环境,简单和各国“约法三章”,能让各国都安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所以,入函谷关,终结暴秦,比起什么明清入山海关立意高远,道义义利并存,更也能显示王道霸道的路线问题,亦能暗合解放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更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而且,从历史逻辑看,清朝入关却对中国历史进步无大作为,而汉替秦,则奠定了今天咱们还是汉人,说汉语,写汉字的中华汉文化的基石。
一个是开创绵延至今的文化,一个做历史终结最后一个王朝…哪个更好?咱们入关是为了做八旗子弟么?
不!我们入关依然是汉用秦制,依然维系全球化这个历史进程,在欧美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人类成为命运共同体,揭开地球历史新篇章!

本评论由用户“徐书婷”推荐,来自《孔元:“入关”与“伐纣”: 关于中国崛起的两种知识论图景》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徐书婷用户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