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飞速发展,欧洲慌得一批?

【文/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孔帆】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经闭幕,欧洲各国仍在关注中非合作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欧洲虽然有媒体对中非合作依然存疑(比如债务问题),但是,我们听到更多是冷静的声音: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加大,可以推动西方国家更好地与非洲合作;中欧可以在非洲共同取得成功等等。

“两大战略”推动中非关系发展

9月5日的《法兰克福评论报》以"中国的杠杆"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已经通过积极的非洲战略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文章列出了中国成功牵手非洲的“两大战略”:第一条战略是“实用主义风格”。中国的使节十分认真地对待非洲国家的代表,他们不会像传统的欧美发展援助政客那样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也不会去干涉政治改革或者社会治理。同时,中国人还掏出更多的钱,就像这次峰会上习近平再次所强调的那样:

第二条战略则是中国对具体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为什么美国和欧盟几乎从来不在欧洲造铁路?中国方面没有把这些建设叫做“发展援助”,但是北京花的钱却极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评论还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非洲时,是否多少实现了“消除逃难根源、减少难民数量”的愿望?大概没有。为什么默克尔无功而返?因为欧盟既没有政治资本,也没有合适的杠杆去影响非洲领导人的想法。中国的情况则不同。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将大多数非洲国家纳入到其影响体系之中。

500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马里、尼日尔、埃塞俄比亚在内的非洲多国。(安哥拉华人网)

欧洲叹息:为时已晚?

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一篇文章,点评了刚刚落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文章认为,欧洲正面临失去与非洲的联系之风险。现在欧洲再想占领非洲市场,“为时已晚”。

“为时已晚”的风险十分巨大。有可能,欧洲已经在经济以及地缘政治层面上失去了与非洲的联结。非洲如今和谁最热络?这可以从北京峰会上看出来。50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前去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习近平在开幕演讲中宣布在今后三年为非洲的发展投入600亿美元。

“中非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根据联合国方面的统计,2000年,中非贸易额只有大约100亿美元,2017年则已经达到了近2000亿美元。与此同时,非洲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则增长乏力。”

文章指出,中国在非洲追求的远不止经济利益。其“一带一路”规划正在为中国在非洲获得巨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英国首相特里莎·梅8月底曾访问南非开普敦,来促进发展英国脱欧后的“全球伙伴关系”。当时《金融时报》报道说,英国首相在同法国总统举行峰会后访问南部非洲,希望能够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在非洲取得和法国类似的影响力。特里莎·梅宣布将增加英国驻非洲外交官的数量,而且同受访国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签定商业协议。在开普敦,她承诺提供50多亿美元支持非洲市场,并承诺英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七国集团以外的非洲最大投资者。但是多方认为英国在非洲扩大影响的努力“为时已晚”。

同样为了寻求经济利益,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访问了非洲的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加纳。在过去的九年里,中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英国和德国要想赶上还差得很远。

日前,法国《十字架报》邀请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Alain Antil与法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俱乐部顾问Jean-Joseph Boillot对中非关系发表了看法。Jean-Joseph Boillot的文章重点强调中国在非洲市场上的地位,指出,中国已经成为活跃在非洲大陆的第一大经济体,占据投资与贸易近一半的市场。位居第二位的是美国,法国只位居第三。自2010年原材料价格下跌之后,非洲国家债务不断走高。问题是如何判定非洲是否负债过渡?非洲国家认为,中国是在投资未来。这些投资未来将可以盈利。作者认为,中国其实既向非洲,也向西方发出了挑战,一方面推动非洲国家在经济上起飞,另一方面推动西方国家更好地与非洲合作。

Alain Antil的文章则指出,中国在非洲大陆影响的成长表明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有自己的非洲发展战略。无论是土耳其,还是韩国都有类似北京中非论坛式的活动。一些非洲国家可以从中获益,借此走出与前殖民宗主国过于密切的关系。

法国《回声报》报道日前以图表形式展示中非贸易往来自2000年以来的发展。图表显示,在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的总体趋势下,非洲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总量始终高于非洲对中国的出口,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自2014年起,非洲对中国出口大幅减少。换句话说是非洲对华贸易严重逆差。文章强调,这次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凸现中国在非洲影响的成长。

文章还指出,非洲大陆国家几乎悉数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只有刚刚改名为伊斯瓦蒂尼的斯威士兰例外。斯威士兰是非洲大陆目前唯一依然与台湾保持邦交关系的国家。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跃居非洲大陆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主要投资国之一。在2020年时,中国对非洲投资就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非洲国家普遍欢迎这些投资,希望能够以此弥补本国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500

去年底,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科特迪瓦。(新华社)

中欧可以在非洲共同取得成功

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德国N-TV电视台就报道说,德国经济界在多个非洲国家的投资远不如中国。但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善。此外,德国经济界还呼吁,不要老把中国当竞争对手看。

德国将不断加大对非投资。德国经济非洲协会主席李彬表示(Stefan Liebing):“我们看到,我们在非洲大陆的投资和贸易在明显增长。”今年德国企业对非投资将超过10亿欧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0%以上。

李彬解释说:“能取得如此成就,与政府向一系列非洲国家放宽了出口贷款担保条件有关。”德国企业多年来的要求由此得到实现。“这一招很管用,一系列项目因此得以进行。”

德方对非担保金额今年上半年就已翻了一番,达10.9亿欧元。这已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水平。李彬列举了一些德国在非洲的项目。比如:大众六月份在卢旺达首都建立了一家组装厂。德国企业“Gauff 工程”和中国一家康采恩合作,在莫桑比克首都建造非洲最长吊桥。

中国多年来已是非洲最大投资商,而且是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李彬表示:“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的巨大投资促进了非洲经济。”“这些投资当然也带来了阴影。但由国家扶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绝对值得效仿。”“因此,我们不应总把中国当成是竞争对手。首批成功个例已显示,中国和德国可以在非洲共同取得成功。”当然,其他国家也一样,可以与中国共同在非洲取得成功。

很明显,英国、德国等与非洲加强联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希望阻止非洲移民涌入欧洲。著名独立加纳政策分析师尼·阿库特(Nii Akwuetteh)就这样说过:“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民众不喜欢非洲人。默克尔非常清楚,这就是她这样做的原因—我们希望在非洲创造就业机会,这样你们就不会来到欧洲。”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们不再迁移,减少移民到欧洲的人数,这是一件好事。然而,德法英等国家,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能力做到这一点。尽管大众汽车上周宣布,将在加纳组装汽车,并将尼日利亚建成汽车枢纽,但是,这相对于中国的巨大投资,对非洲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欧洲也许更应该争取与中国共同在非洲取得成功。化解猜忌和误解,不仅有利于中非自身发展,也有利于让中国在更大范围内与西方共同探索全球繁荣新路径。

500

本文为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