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说】《信条》还是《花木兰》,谁是疫情中好莱坞“全村的希望”?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您聊文娱的新之。看到我这个入场方式就知道我是刚看完诺兰导演的新片《信条》,不过按照片中的模式来说词儿估计全篇的字幕都得是乱码了。这个周末的电影市场其实挺热闹的,除了让很多影迷期待已久的“大神”克里斯托弗·诺兰倾情巨献的烧脑新片《信条》开始在全球院线同步上映,迪士尼的年度大作《花木兰》在9月4日也在Disney+线上平台放映了,虽然咱们这里电影院要11号才能看到,但估计已经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看到了正片。

关于《花木兰》我会在下周正式上映之后在和大家说道说道剧情和我个人的看法,毕竟嗯……你们也不会相信贫穷的我会花两百多人民币在迪士尼官网,俗称正规渠道上看全片。单说诺兰的《信条》,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导演不愧是你,这是一部对普通观众不太友好,但对电影自媒体极度友好的电影,毕竟当电影结束后放映厅的灯光再次亮起,很多朋友的第一个动作都是掏出手机,来到自己熟悉的平台,比如豆瓣,B站,公众号,输入“信条”,找到相关的文章视频诸如“深度解析,包你看懂”这样的标题,通过对那些“正向”“逆向”,“熵”“环形”以及各种彩蛋和思维导图的一番深入研究后,胸有成竹地再发一条朋友圈“《信条》不错,不难理解,第一遍就看懂了,大神厉害,推荐!一定要看!”,其中比较有钱的朋友还会结合研究成果再去买票二刷一次。什么是水平,这就是水平啊,如何站着把钱挣了,美誉度有了,电影票钱挣了,还带动媒体和公众号的内容创作者一起赚到了流量,相比之下当年周星驰请吴亦凡来演《西游伏妖篇》靠正主发微博催粉丝二刷三刷四刷的操作还是过于简单粗暴了。

新之我自然也不能免俗,在这里就不和大家一起烧脑班门弄斧了,不过我唯一到现在都不能理解的是,电影中的反派大Boss你都邪恶到要让世界给你陪葬这样一个人类公敌境界了,为何全剧至始至终都在为离婚和争夺儿子抚养权这种事儿磨磨唧唧,以及女主同学你空长了一副精灵族的身形和女特工的面庞,居然全程三句不离“我离婚一定要带着儿子”,实在是太不符合好莱坞时下的女性政治正确了,说好的“成长”就是全片结尾你一个谍战片的女主终于敢开枪了,优秀优秀。吐槽归吐槽,客观地看,如果说《信条》和《花木兰》两部大片目前为止收到一些诟病的最大原因,恐怕都是创作者过于注重形式而在人物塑造和核心的故事线上做了太多的减法,最终让满怀期待的影迷有了些许失望的感觉。

抛开对于内容的评价,其实我觉得《信条》和《花木兰》在同一时间选择以不同的发行方式全球上映,更重要的意义是,这是目前美国新冠疫情席卷之下,好莱坞大厂面向两个不同方向的一场“突围”和自救运动。

在我们所在的中国,新冠疫情的阴影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不仅复工、复产、开学让我们觉得年初口罩包裹之下的那种生死之间的紧张和恐惧已经不在,这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我发现连电影院的情况也好了很多,取消了上座率限制,FFF团的伟大发明,对情侣极度不友好的每隔一个座位的封条也取消了,影院业,这个最迟复工的行业终于也满格解锁了。

但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目前美国已累计650万人确诊,20万人死亡,每天疫情都要夺走将近一千人的生命,生存和死亡依然是每天悬在美国人民头上的一把利刃,美国本土最大的两个电影市场,纽约和洛杉矶的影院自3月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很多人曾经预言《信条》和《花木兰》的上映会促使纽约和洛杉矶重开影院,现在看来还是过于乐观了。即使华纳兄弟影业的CEO安·萨尔诺夫略带自我解嘲地对媒体说,她和她的小伙伴已经找到了带着口罩吃爆米花的秘笈,但是《信条》这部制作成本超2亿美元的巨作选择在这样的时机下以传统方式在电影院上映确实是一场大胆的冒险。

但是,对于导演诺兰来说,这是一场没得商量的选择,作为好莱坞的王牌导演之一,电影视觉体验的铁杆拥护者,《信条》这部精心打造的影片里具有震撼力的时空逆转、追车枪战,令人战栗的音效,一掷千金的实拍画面如果最终舍弃了影院舍弃了大银幕而让观众在电视、电脑甚至是手机屏幕上观看,对于导演来说那简直是比钝刀放血还糟糕的体验——IMAX摄影机白用了,二手飞机白买了,这么多国家也白去了,所以个人认为,华纳兄弟愿意拿出这么一部大成本的新片在疫情之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导演大人本人的强烈坚持应该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大片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一个密闭两小时的病毒培养皿里去烧脑呢?不过华纳兄弟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就在《信条》全球上映当天,华纳另一部正在拍摄的巨制蝙蝠侠在重启拍摄后仅仅3天,因为主演罗伯特·帕丁森新冠确诊而再次陷入全部停止,给前途未卜的华纳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没拍完的拍不下去,如果拍完了的又卖不了钱,事情就不妙了,不过《信条》第一个周末五千多万的全球票房应该说好于预期,最终的成绩能否帮助后来的大片,尤其是华纳兄弟的另一部英雄片《神奇女侠1984》重拾影院上映的信心,还有待观察。

而另一边的业界巨佬迪士尼则选择了彻底放弃美国本土的院线,转而把赌注压在了自家的Disney+线上流媒体平台。《花木兰》这部迪士尼最成功的IP的电影真人化原本被寄予了极高的希望,伴随一代人成长的童年情怀,高度符合政治正确的主题,以及巨大中国市场的加持原本可以让这部电影成为“史上最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美国新冠疫情打碎了这一切,在盛大的首映礼之后这部电影就宣布撤档,最终迪士尼在权衡再三后放弃了欧美国家的院线,让花木兰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美国家彻底成为了一部“网络大电影”。而像中国这样的未开通Disney+服务或者说疫情不严重的市场则依然采取院线放映。

这样的操作其实也不算意外,咱们中国电影2020年原本神仙打架的贺岁档曾经就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各个大片纷纷选择撤档延期的情况下,徐峥的《囧妈》就选择一次性卖给平台,打着“请大家免费看《囧妈》”的口号,既赚了一波口碑,弥补了电影本身质量的不足,还用流量收益的来填平电影的成本。但我们熟悉的迪士尼爸爸可不会采取如此“大善人”的操作,如果你要在网络上看这部电影,首先你要花最少6.99美元成为Disney+的会员,美国的流媒体视频网站是不存在尊贵的会员去广告的哦,不掏钱你连贴片广告都看不到。成为并不那么尊贵的会员之后,要看《花木兰》您还得继续充值,不是九块九,也不是19块9,而是惊人的29.99,也就是30美元,折合两百多人民币您才可以看到木兰小姐姐的飒爽英姿。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呢?《花木兰》不是号称是父母带着孩子去电影院找童年情怀的合家欢电影吗,美国电影院的票价差不多每张9美元,30美元正好是一家三口去电影院再加上碳酸饮料和爆米花的钱——不多不少,迪士尼给您算得刚刚好,放心,一分钱都不会少赚您。

迪士尼选择如此精打细算也有它的苦衷,曾经风光无限一路买买买的迪士尼爸爸在疫情之下面对这家大业大的苦衷。8月4日迪士尼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迪士尼的营收比去年下降了41.8%,净亏损47.18亿美元,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主题乐园及相关产品业务下降了85%,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就是在疫情下表现不俗的线上业务Disney+,上线一年6000万订户的成绩让迪士尼相信可以赌一把。然而美国人民家也没有余粮啊,如此操作也难怪85%的美国网友认为“不值”——昂贵的价格带来的就是掏银子掏到肉痛的消费者开始对电影横挑鼻子竖挑眼,高标准严要求。我的木须小龙那里去了?我的蟋蟀哪里去了?迪士尼好听的主题歌哪里去了?为什么剧情一点儿也不欢乐?为什么这片子还是13禁?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爷的青春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最后,担心“美好的旧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除了美国的观众还有美国的院线。在这场各谋生路的突围战中,还有一路绝望的大军那就是美国的电影院。我们知道,一部两亿投资的电影如果票房两亿那肯定是会亏到裤子都不剩的,一般来说,院线要分掉的票房收入差不多是扣除电影各项税金、服务费之后的六成左右,而且由于院线对于排片和销售具有自主权,往往也让它面对电影的制作方的议价中处于一种优势的地位。

然而,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订阅网站的崛起影响的是上下游两个产业,一方面做大之后这样的网站可以不用仰人鼻息,面对拥有丰富片库的大制作公司俯首帖耳,而是投拍大制作的“自制剧”吸引市场——在电视剧市场取得成功后,很多流媒体平台近年也纷纷试水电影。而这样的网站也可以取代院线的功能,成为电影首发的平台——大多数小成本的电影仅仅靠这样的平台就足以回本和盈利。院线不再是电影制片方唯一的选择。迪士尼相对于奈飞更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完全的自产自销,自己本身就是大制作公司,无需狂买IP就有足够吃老本的丰富片库和海量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垄断自己的片库,自己的付费点播平台又可以迅速吸引海量订户,就像手握QQ用户的腾讯,做微信完全不担心拉人的问题。这就使得迪士尼敢于冒得罪美国院线,让他们的前期宣传统统打水漂的风险,自己选择通吃。

另一方面呢华纳兄弟就纯良很多,毕竟自家的HBO Max暂时运营得还不那么成功,而选择在迪士尼得罪院线的时刻挺身救市,自然也得到了北美院线投桃报李的回报——那就是超过平时2到3倍的排片量和院线不遗余力地宣传。看一看瞧一瞧,买信条你买不了吃亏,看信条你看不了上当。

正如鲁迅先生的那句著名的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趟地雷的《八佰》在争议中取得了预计28亿的不俗票房成绩,9月两部大片的暖场之后,中国的电影业可以预见将会在国庆档持续爆发,重新进入正常的循环。而大洋彼岸好莱坞的艰难求生也许并不是中国观众非常关心的内容。毕竟以目前国产影视的水平,就算好莱坞集体关门歇业,我们也没有能力填补这个巨大的空白,无论是未来的多元化发行模式还是多样化类型创作,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词,那就是“任重道远”。好了,本期的新之说就说到这里,下周我们来好好说道说道《花木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号新之AKIRA,本周一定更新。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