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19辆车凑个营:我军第一支三代坦克部队首秀记

五年前的9月3日,99A坦克作为机械化方队的“领头箭”首次参加首都阅兵,不过由于此前它就已经在“和平使命-2014”中俄联演中公开亮相过,因此这次受阅带给我们的震撼,就远不如1999年国庆阅兵时,99系列坦克中最早为全世界所知的、一度被误传为“98式坦克”的三代坦克阅兵车了。

500

▲此时三代坦克仍在定型试验之中,这些阅兵用车的生产启动资金都是从科研经费中预支的

2000年11月,国务院和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三代坦克设计定型,命名为ZTZ99,也就是99式主战坦克。根据定型状态技术标准,2001年上半年工厂生产了一批外观上看着和阅兵车大差不差的99式。2001年6月,首批19辆99式坦克正式列编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某步兵师装甲团(下文简称某装甲团)。

500

▲1999年国庆阅兵中,驾驶三代坦克阅兵车受阅的车组来自第38集团军某装甲师,该师装备的是同场受阅的88B坦克。后来装甲团换装99式坦克时,还邀请他们前来介绍经验

对于习惯了军改前我军坦克部队规模(普遍为10车一个连、31车一个营)的军迷朋友们来说,19辆这个数字确实看着有些奇怪。不过稍微一算就不难发现,在三车排仍是我军坦克部队雷打不动的基层建制时,三个各减配到两个排、无连长车的6车制坦克连,加上一辆编列在营部的,正好19辆。

500

▲虽然数量稀少,但它们在公开报道中也曾经上过几次镜

而且在换装99式坦克的50年前,我军也曾有过6车制的坦克连。1951年我军接装首批60辆苏制IS-2重型坦克时,共编成10个重型坦克连,分别编入10个坦克团中。在实战中,IS-2们有时还以半个连(3车)为单位加强给装备10辆T-34/85的中型坦克连,作为一个加强坦克连配属给军一级使用。

500

▲作为我军历史上唯一实际装备过的重型坦克,IS-2经常亮相国庆阅兵场。如果只看战斗全重,99式也确实是和IS-2差不多重的“重型坦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军坦克部队又经历了多次改编。从早期正规化整编建设时期下辖两个排的7车连这一通行编制,到1958年装甲兵党委决议增设指导员车后的8车连,中间几经折腾,等到1985年大裁军后,又回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10车制连(因装备数量问题,一些坦克团实际上又用过一阵7车连编制)。

说回今儿的主角某装甲团,作为“万岁军”主力师的坦克团,这支1953年就组建的老资格装甲部队,在换装99式之前,坦克都是“白板五对轮”——59式中型坦克。与所在师的两个功勋卓著的步兵团(“平江起义团”和“松骨峰英雄团”)坦克营一样,该团也在营部编列两辆坦克,这样坦克营就有32辆车,再加上团部编列的一辆,全团共有97辆“五对轮”。

500

▲在96式坦克批量服役之前,59式坦克就是中国陆军坦克部队的代名词

装备保障能力,是一支装甲部队作战能力的晴雨表。虽然和那个年代很多部队一样,车辆工具备品附件不齐的问题在这个团仍然存在,但相比很多同类部队在牵引、抢修、架桥和救护等支援车辆上的长期缺编,他们能做到这类装备的实际装备数量还略多于编制规定,已经较为少见了。另外该团下属其他分队的装备水平也很高,比如其机械化步兵配备的是86式步兵战车,炮兵营则是89式122mm自行榴弹炮,都是在1999年国庆阅兵中才正式曝光的(国内)一流装备。

500

▲即使是同在一个师的兄弟部队“松骨峰英雄团”,尽管按编制早该换装89式了,但实际上当时使用的还是老掉牙的70-1式

然而说到头来,装甲部队的突击矛头还得是坦克。即使不说“五对轮”的性能问题,我们知道,59式坦克真正投入全速生产已经是70年代中期的事儿了,而某装甲团列装的“五对轮”多数都是60年代中期生产的早期批次;三十多年用下来,这近百辆老坦克的保障难度自然是水涨船高。

此前为了排除59式坦克上装部分的频发故障,团里还得自己凑上十几万元找厂家买一批急需器材应急;纸面上还看得过去的装备完好率,里头又有多少是“临时抱佛脚”的成分呢?就在这当口,这个团又成了全军首个正式列装99式坦克的部队。大家想必都明白,新装备入列早期,又难免会有这这那那的问题,如果这时候就按照所在师的32车坦克营进行编制,团营两级的保障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500

▲当年一辆99式坦克的价格近2000万,在当时国内很多工厂一年都未必能赚出这个数的年代,这些“宝贝”们一旦因为保障力量不足,出了需要返厂大修的故障,损失确实难以承受

当然了,作为一款地面装备,99式坦克在当年看来非常高昂的价格,加之该车当时防护性能尚未完全达标等情况,也让上级在做采购决定时更为谨慎。就这样,99式坦克在正式列装部队的同时,也得先在这种“不忘初心”的临时编制下打磨出战斗力——至于当时还远没有在本级配套起来的保障能力嘛,既然作战单元编制都是临时的,保障单元动用师一级的人员和装备去“临时”一下,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500

▲今天看来,混编59式和99式,就像混编歼-6和歼-10一样不可思议;但在那个时候,这类临时凑合事儿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

2002年8月,列装一年多的99式坦克首次参加师实兵对抗演习,发挥优异。军委首长闻讯后,决定带队亲自视察这支部队,看一看这款在我军国产第三代主战装备中率先形成战斗力的“骄子”的表现。为了让军委总部的首长们充分感受99式坦克的机动性能和火力性能,装甲团所在师,在其分队技战术综合训练场设置了包括反坦克壕、车辙桥、土岭、弹坑和凹凸路面等在内的障碍,颇有点小号远古版“阿拉比诺”的意思。

不过以咱们那时候的观念,跑车的比重还是远远小于射击的,所以现场的工作重点仍是精心布设靶标,以在首长面前充分展示部队对新型装备火控性能的掌握。说起来99式坦克刚定型时,其特级射手(简称特射)考核标准还是参照96式坦克制定的。而在蚌埠坦克学院射击专家的授课辅导下,通过对装备性能一年多的摸索,某装甲团发现,以99式坦克的性能,这一标准定得稍保守了些;在这次迎接首长视察时,该团就展示了按照新制定的特射考核标准进行实弹射击的场面。

500

▲与10辆三代坦克阅兵车混编受阅的96式坦克(后排8辆),作为三代坦克研制中部分成果“领先应用”的产物,85IIAP/96式坦克满足了三代坦克成熟前的急需

我们知道,在俄罗斯“坦克两项”比赛中,三个静止不动的正面坦克靶离射击地线的直线距离是1600-1800米;而在99式坦克特射考核中,不仅三个主炮靶的距离更远,而且除了一个静止的正面坦克靶和一个地堡靶之外,还有一个运动的侧面坦克靶。另外,考核还要求坦克射击时速度不小于X5千米/时,而且接下来的科目——炮手使用并列机枪打击火箭筒射手靶——也要求在运动过程中完成。

500

▲虽然我军考核时用的是比“坦克两项”中的破甲弹初速更高、弹道更笔直的穿甲弹,但X0秒内全部命中以上目标才算合格的要求,仍说明99式坦克特射的考核标准相当之高

由于这个标准刚刚制定出来,为了在这场单车战斗射击演示中确保万无一失,在师一级组织下,团里抽调出水平最高的99式坦克车组成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训,最终在正式演示中取得了全部命中的成绩。接下来的连进攻战斗演示更为复杂:6辆99式坦克在连长的指挥下,在行进间用主炮对3个坦克靶和3个地堡靶(距离要求比“特射考核”稍微放宽)、用并列机枪对3个火箭筒射手靶,分别进行两轮集火射击——以上实弹科目,要求全部使用绿色靶标进行。

虽然在这场战斗演示中,9个靶标全部被命中,但由于有车组未能命中主炮靶(换言之就是6个主炮靶上的弹孔不到12个),因而没能达到“优秀”的总评标准;不过这支全军首支列装99式坦克的部队的总体表现,仍然得到了军委首长的高度评价。而由该部制定的、包括特射考核标准在内的多项相关条令规范,也随着99式坦克的逐渐换装,在全军同型装备部队得以推广改进——当然也包括此次出征“坦克两项”的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

500

500

▲这次比赛96B坦克使用的绿色涂装,也与99式坦克使用的一种涂装有些相似

后来,这个装甲团全面换装了国产新一代主战装备,几经编制改革,而今连其所在的中部战区陆军原“土豪师”,也都在最新一轮改革中成为往事了。但19年前,由19辆“白板99”开启的中国陆军三代坦克时代,仍在随着新型坦克的生产交付,而不断续写着新的章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