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怎么过|学以何为?(精神洗礼)

按:贴出笔者在B站2018年发的一篇旧文(大学怎么过:学以何为?(精神洗礼) - 哔哩哔哩)。参与一下最近有关大学的讨论。期抛砖引玉。

引言

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博士曾做了个演讲,主题是《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他在工作中的发现令人震惊: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自杀,不是想死,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徐凯文老师给这种病症起了个名字,叫“空心病”。 

这是多么的令人心痛!考入北大,天之骄子,竟然那么多厌学、甚至厌世。我真的不明白!我又真的很明白:找不到“自我”,缺失理想导致心灵空虚,感觉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对于一颗敏感的心来说,那真的是生不如死,因为曾经我也经历类似的“空心病”危机,幸好我走出来了。 

其实,这些孩子恰恰是有慧根的!他们在潜意识里寻求智慧,寻之不得所以得了“空心病”。

其实,他们与智慧仅有一门之隔,推开这扇门,痛苦自去,智慧即来,心不再空。

因为,烦恼即菩提,他们敏感之极的心恰恰最能感悟痛苦,而人类是以痛苦为代价学会真理的。

所以,这些孩子应该去找禅宗大师,或者伟大的人文典籍,甚至是毛主席的老三篇,而不是去找心理医生。

西方的医学和科学根治不了“空心病”。因为,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心药在哪里?在儒道佛那里!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学到大学要完成“受学”到“求学”的“范式转换”,这是一场思想革命,我将此学习道路上的“范式转换”类比于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 

 求学!求什么呢?我觉得还是古人讲的最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士大夫,现在应该对应的是知识分子,也就是或许是将来的你们,的伟光正的人生理想和路径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我们现在都没多大问题,一直在格,一直在致,也是在大学最基本的功课。但到诚意正心这段就不大行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新中国的建设者做到了,后来的人大多就慢慢丢弃了传统,意不诚,心不正了。诚意正心做不到,修齐治平就别提了,更别说什么明明德。 

如何诚意正心?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一场精神洗礼!

 一、莫负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名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虽然早在中学时期我们就将这段背的滚瓜烂熟,但多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根本无法进入保尔说这段话时的精神世界。所以,遗憾的是,我的大学就是虚度的(因为稀里糊涂),之后也是碌碌无为的,曾经一度,我既悔恨又羞愧。

人类以痛苦为代价学会真理,当我的精神感知到保尔所体味到的痛苦时,我就进入了保尔的精神世界,于是就有了以下受保尔的激发而写下的文字: 

“生命是一种使命同时也是一种神圣。浪费生命是对生命使命性的无耻背叛,对生命神圣性的无情亵渎。这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是一种罪过!” 

意识及此,我觉醒了,并开始了自救,疯狂的补学本来应在大学期间就该做的功课。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开始,终有所得。初得在专业上,经过近一年“5+2、白+黑”的业余时间学习,通过广泛涉猎和系统梳理,我将我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整理成一个体系置于4个课件中,并在公司内部开了讲座与大家分享。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成就感”,也从此开始不断精进。 

领悟保尔这段话的精神,从而“不负大学好时光”,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才“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二、不失激情

没有激情,你将无法克服那十分顽固的惰性;没有激情,你做什么事都是那么索然无味;没有激情,你永远是被动的;没有激情,你将只是动物般的活着。 

 罗素概括了《三种激情》: 

这三种激情虽然简单,却异常强烈,它们统治着我的生命,那便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同情。这三种激情像变化莫测的狂风任意地把我刮来刮去,把我刮入痛苦的深海,推向绝望的边缘。我曾经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能使我欣喜若狂——这种喜悦之情如此强烈,使我常常宁愿为这几个小时的愉悦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其次是因为爱能解除孤独——在这种可怕的孤独中,一颗颤抖的良心在世界的边缘,注视着下面冰凉、毫无生气、望不见底的深渊。我寻求爱还因为在爱的融合中,我能以某种神秘的图像看到曾被圣人和诗人想象过的天堂里未来的景象。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虽然这似乎对于人类的生命来说过于完美,但这确实是我最终发现的东西。我怀着同样的激情去寻找知识,我曾渴望着理解人心,我曾渴望知道为何星星会闪烁,我还企图弄懂毕达哥拉斯所谓的用数字控制变化的力量,但在这方面,我只知道一点点。爱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引我接近天堂,但同情之心往往又把我拉回大地。痛苦的哭泣回响、震荡在我的心中。饥饿的儿童,被压迫、受折磨的人们,成为儿孙们讨厌的包袱的、无助的老人们,充斥着整个世界的孤独的气氛,贫穷和苦难,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人类生活原本该具有的样子所作的讽刺。我渴望消除一切邪恶,但我办不到,因为我自己也处于苦难之中。这就是我的生活,我认为值得一过。而且,如果有第二次机会,我将乐意地再过一次。 

这里的“爱”是一种大爱、博爱,心中有爱,才能体味生命的美好。渴求知识的激情也就是我们的求知欲,求知欲一旦被激发,你将体会什么叫“废寝忘食”、“乐而忘忧”,套用一句广告词,你的学习就“根本停不下来”。

同情之心让我们“站在大地上”(尼采语),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同时,“大慈悲就是大智慧”,怀悲天悯人之心,智慧之光就会照耀你。麻木不仁的人是不会有智慧的。 

同样,正是有罗素所说的“三种激情”,我的工作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再也不是被动的“工作机器”,再也不是被逼的“加班狗”,而是作为一个人对于国家、民族乃至于人类的责任担当。 

500

恶劣的生存环境危及健康和生命 

“寻一种生命意义,多一点人文关怀,立一项行业使命。”  这就是我为我的工作所赋予的意义。 

有了这层意义的加持,我的方向就明确了:

将西方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堆积(叠床架屋式的)而成的技术体系推倒,以存量单项技术为基础并引入新的流量技术重新整合而构建全新的技术体系,创立一套大幅减低投资、效果更好的技术体系,以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上缺少资金且效果不佳的困境。 

大方向对了,思考终有所得,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煅履堂薪火”查阅以下两篇文章: 

《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环保技术体系的“范式革命”》 

《续文-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环保技术体系的“范式革命”》 

这个方向现在有业内大咖也正在开始做,但:

第一,我比他们的觉醒早了大概七八年;

第二,我比他们的立论更为宏阔,也更有胆魄。

为什么我能做到这样,不是因为我比这些大咖更聪明,而是我身上的罗素的“三种激情”更为纯粹和强烈,尤其是“爱”和“同情之心”。

现在都在谈论创新,但创新的前提是你得有理想,最不济你得有野心,佛系是不行的;有野心你就有问题意识,有问题意识你就会发现问题;提得出问题才会有创新,没问题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的;提出一个好问题,创新就成功的一半,即使你不能得竟全功,自有后来人接过你的旗帜继续奋进。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来这世上一遭,总得留下些什么。古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总得立点什么啊!

三、拒绝自轻

重于泰山,还是轻如鸿毛,这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我要说的是,人不可以妄自菲薄,不轻视别人,更别轻视自己,我们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王阳明语)。 

 马克思在他17 岁时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段话曾深深震撼我的灵魂,现在依然是我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不再局限于那“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矢志不渝于“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此,我要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马克思的言行,马克思的选择,与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人生需要意义的支撑,我现在将我的经验和感悟写出来分享,对于即将入学的大学生是意义重大的,至少,我自己赋予了这件事情这样的意义。 

毛泽东有个老师叫杨昌济,他的目标是“欲栽大木柱长天”,我也以此激励自己,但凡有一人得到启发,也算功德无量也。

套用一句鸡汤: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结语

最后,让我用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演讲的那段名言作为结尾: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演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