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三体》编剧是权游主创,Netflix这次能继续克服“水土不服”吗?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三体》英文版剧集要来了,奈飞的海外本土化路线终于走到了中国大陆,还一次性就看上了这么难啃的硬骨头,领头编剧是《权力的游戏》的两位“DB”。
昨天(9月1日),三体宇宙、游族集团与全球最大付费流媒体平台奈飞共同宣布,将联合开发制作《三体》英文系列剧集。原著作者刘慈欣与英文译者刘宇昆(《三体Ⅰ》和《三体Ⅲ—死神永生》)将共同担任制作顾问。
主创名单里,影迷还看到了让人又爱又恨的“2DB”:《权力的游戏》系列主创大卫贝尼奥夫(David Benioff)和DB威斯(D.B.Weiss),将携手担任《三体》的编剧和监制。
David Benioff(左)和 D.B.Weiss(右)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由于《三体》在中文科幻小说中无可比拟的地位,该系列的影视化落地一直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这次项目被奈飞拿下,“美剧思维+本土表达”的模式能不能在中国大陆走成,成为谜题。作为高度全球化的流媒体巨头,近年来,奈飞在内容制作方面积极走“合拍”路线,为减少“文化折扣”、克服“水土不服”,该公司一直尝试海外的本土化运营。
此前奈飞与韩国的合拍片《王国》,与日本合作的《火花》和与中国台湾合作的华语片《谁是被害者》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也走了包括《彼岸之嫁》在内的一些弯路,但合拍片中确实不乏精品。
这下又由2DB领衔操刀剧本,既代表了《权力的游戏》前七季的高水准,又让人对权游最终季的烂尾心存芥蒂。毕竟按照原作者马丁大爷的剧情线好好走,权游还是那个史诗巨制,第八季时,由于马丁大爷更新太慢,参与甚少,所以“锅”都由2DB来背。
这次不一样,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完结,原著完整,能不能拍好,就到了考验2DB的时候了。
作为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由《三体Ⅰ》《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作品组成,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故事叙述从中国出发,与中国历史和社会环境有着不可脱离的联系。其中,《三体》系列的第一部经刘宇昆翻译后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部曲”在国内外均具有巨大影响力。
在三体宇宙公布的英文剧集首批核心主创名单里,除了2DB,亚历山大·伍(Alexander Woo)(代表作有《极地恶灵》、《真爱如血》),莱恩·约翰逊(Rian Johnson),拉姆·伯格曼(Ram Bergman)(代表作有《星球大战VIII:最后的绝地武士》、《利刃出鞘》、《环形使者》)等业界大佬也赫然在列。
此外,游族集团、三体宇宙,裴淳华和布拉德·皮特的Plan B等任监制方,为英文剧集的整个制作过程保驾护航。
据《好莱坞记者报》报道,该剧已预订整季,但制作细节和计划上映日期尚未公布。
对于这一万众期待的项目,两位DB接过重任后表示:“刘慈欣的三部曲是我们读过的最宏大的科幻系列小说, 从我们所在的淡蓝小点到遥远的宇宙边缘,故事带领读者踏上了段从20世纪60年代直至时间尽头的旅程。我们期待用接下来的人生岁月,将这个史诗般的作品呈现在全球观众的面前。”
原著作者刘慈欣也对主创团队表达了信任和期待,“我非常尊重和信任《三体》英文系列剧集的创作团队,相信他们一定会为全球的《三体》爱好者带来一系列精彩的视觉享受。我想讲述的,是一个超越时间、跨越国家、文化和种族边界的故事,一个迫使我们思考人类共同命运的故事。作为作者,我很荣幸能看到这部特别的科幻作品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并得到许多粉丝的喜爱。我也很高兴世界各地的新老粉丝们未来能够在奈飞上看到这个故事。”
消息传出,《三体》迷的情绪很复杂。一批人很激动,毕竟,Netflix出品,制作经费和特效不用担心,还有大佬和原著作者加持,有一定质量保证。
但是,中文科幻巨制要被拍成英文,故事能讲好吗?谁来演呢?
毕竟,游族影业出品的《三体》电影2015年就拍好了,到现在也没上映,冯绍峰、张静初、吴刚、唐嫣、杜淳、张翰等演员对原著的还原效果还没经过验证。而中文版电视剧《三体》也才在8月2日官宣阵容,将由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等主演,这批人马的呈现效果也未可知。
现在英文剧集又来,如果换成一批亚裔演员,能拍出《三体》的中国味道吗?
国内的,由于存在审核问题,小说中的有些情节可能真的拍不出来,或者被删减。另外影视技术方面也是国外的强一些。
而国外呢?有可能会真实还原小说中的剧情(尤其是第一部的,但也有可能不会还原)。
不过谁都知道,按照西方国家的尿性,他们绝对会在里面加杂进自己的私货(至于是什么私货,你懂的,无非就是皿煮这类东西),可能导致整个剧集变得很西化(比如直接将里面的男、女主角由中国人变成西方人面孔,甚至名字都改为西方人的名字,这类事情,西方国家早就做过了),看过原著小说的中国人会觉得不对劲,进而失去兴趣,但有可能网飞根本不会在乎中国人的感受。
西方著名的科幻小说《沙丘》,60年代出版 ,直到80年代,隔了20年,才出了第一部电影(而且电影还非常失败)。阿西莫夫的《基地》,70年后才开始影视化改编。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40年后才被改编成了电影《星河战队》。
而《三体》第三部出版至今才过了10年,就要开始影视化改编,是不是有点太过仓促了?
除了叶文洁那段,大多数哪怕是国内现有技术也都容易实现。但问题就在于,三体的第一部影视化,没有那么多“科幻”的东西,或者说,和大多数普通观众心里预想的科幻有挺大差距,没那么多绚烂的特效,也就三体游戏和古筝行动、三体世界的部分多一些特效。其中的大部分,更偏向于悬疑警匪剧。
而第二部、第三部因为时间架构宏大,人物众多、内容繁杂,单单以几部电影电视剧的形式,肯定无法展现全貌。而且单纯地按照小说的进展顺序拍,绝对是不行的!
我其实闲得无聊所设想的,就是拍成类似漫威电影宇宙那种,每一部电影以三体里一个或几个事件为主,拍成一系列电影电视,甚至每一部影视剧除了共用世界观之外,别的都不需要有太多联系,仅在部分情节上可以相互补充。
从这点上,章北海传其实是非常成功的。他只说章北海这个角色,并且在小说的内容外给这个角色增色了不少。
国内的,由于存在审核问题,小说中的有些情节可能真的拍不出来,或者被删减。另外影视技术方面也是国外的强一些。
而国外呢?有可能会真实还原小说中的剧情(尤其是第一部的,但也有可能不会还原)。
不过谁都知道,按照西方国家的尿性,他们绝对会在里面加杂进自己的私货(至于是什么私货,你懂的,无非就是皿煮这类东西),可能导致整个剧集变得很西化(比如直接将里面的男、女主角由中国人变成西方人面孔,甚至名字都改为西方人的名字,这类事情,西方国家早就做过了),看过原著小说的中国人会觉得不对劲,进而失去兴趣,但有可能网飞根本不会在乎中国人的感受。
西方著名的科幻小说《沙丘》,60年代出版 ,直到80年代,隔了20年,才出了第一部电影(而且电影还非常失败)。阿西莫夫的《基地》,70年后才开始影视化改编。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40年后才被改编成了电影《星河战队》。
而《三体》第三部出版至今才过了10年,就要开始影视化改编,是不是有点太过仓促了?
科幻作为一个文学形式,有个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他可以将所有的观点和思想轻松地推向极致——类似于逻辑上的归谬法。所以思想观点主义是正是误可以一目了然。
譬如大刘的另一部小说:《赡养人类》。这部小说就描写了在“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原则之下,人类社会发展到极致会是怎样一副场景。故事中,地球是另一个星际文明在地球上播下的文明火种。但是地球并不是唯一的播种地,另外还有三个,而且都早于地球(小说中将他们称为哥哥星球)。在地球人类还没有来得及动员起来应对危机的时候,哥哥星球的移民舰队抵达了。
哥哥星球上的人为什么要移民地球?因为在“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之下,那个星球上的所有资源都已经归于一个人名下了(他被称为终产者),所有其他人失去了一切。终产者很慷慨,造了几千艘空舰将星球上的所有其他人送到地球。
当然地球也已经人满为患了。舰队上的人给的方案是,所有地球人迁到澳大利亚,由他们按目前地球人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生活资料。
为此,地球上的富人们紧急动员起来,成立了一个“财富液化委员会”竭力给穷人发钱,让最穷的人也富起来。
所以我觉得,《赡养人类》其实是一部宣扬共产主义的小说,虽然全篇没有一句口号和说教。
而《三体》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以说比起《赡养人类》毫不逊色。小说中的关键人物程心,超级圣母,几次断送了人类文明的前途,却是民主制度的宠儿。可以说《三体》对民主制度的批判是极其猛烈的。现在西方国家能将《三体》原汁原味地拍出来吗?非常不可能。甚至掺私货都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如果正面描述民主制度,《三体》的故事线就会被完全扭转。
指望美国人将《三体》原汁原味地拍出来,恐怕要等到川皇成功家天下的那一天才行了。
原著作者刘慈欣也对主创团队表达了信任和期待,“我非常尊重和信任《三体》英文系列剧集的创作团队,相信他们一定会为全球的《三体》爱好者带来一系列精彩的视觉享受。我想讲述的,是一个超越时间、跨越国家、文化和种族边界的故事,一个迫使我们思考人类共同命运的故事。作为作者,我很荣幸能看到这部特别的科幻作品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并得到许多粉丝的喜爱。我也很高兴世界各地的新老粉丝们未来能够在奈飞上看到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