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笨重不要紧,有雷达就好——50年前歼8的起源

500

       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中国国土防空十年作战 主要是夜间对付台湾美国的全天候侦察机 但是中国仅有的米格-17PF 米格-19P/PM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因为这些所谓的夜间战斗机雷达不行 飞行性能也很差。

       70年代 准备研发歼-7全天候型 屠基达到重庆大足的夜间战斗机大队调研 飞行员提到全天候夜间战斗机需要几个方面的要求:雷达必须要好(使用高度不低于2500米) 导弹必须要配备 机炮不行了 必须能远距离截获攻击 打轰炸机必须用导弹 飞机重一点笨一点都不要紧 仪表希望多一些综合性的 夜间战斗机最好是双座 加大飞机内油 加大航程和截击半径 飞机起降距离控制在500-600米等。

       50年代进口了四千多架的米格9、米格15、米格15比斯、米格-17系列、米格19系列喷气式前线战斗机 但没有进口专用截击机 热战需要战斗机空战 冷战更需要截击机来阻挡敌对势力的入侵。

500

       事实证明苏联前线夜间截击机如米格-17PF 米格-19P夜间根本没法用 因为苏联雷达技术太差 单发夜间战斗机的机头不足一安置相应的可用机载雷达系统,       

       我其实也怀疑米格-21PF的夜间作战能力(苏联留了一手,没有把防空军装备的雅克-25、28截击机转让给我国),实际上米格-21PF在作战上不管中东还是越南,大都是白天用为主,越南可能晚上还用用,阿拉伯军基本晚上不怎用。

       米格-23才是苏联第一款堪用的前线全天候战斗机。

500

500

       综上所述 50年代末 我军引进苏联装备上就要有所选择。

       如果在引进米格-19的时候 只引进米格-19S 和少量米格-19PM 同时向苏联提出引进全天候夜间截击机 苏联那时有雅克-25 飞行性能差些 苏联还研制了雅克-27 使用米格-19相同的发动机 苏联并没有把雅克-27列装 如果中国能提出引进雅克-27 雅克设计局肯定是最高兴的了,墙内开花墙外香,苏联派到中国的飞机设计顾问还是雅克设计局的马尔道文,正好也方便沟通。

500

       雅克121即雅克-27原型机是1956年夏天参加的土希诺航空展并被西方所看到的 同时米格-21的验证机也参展。

       雅克-27的导弹截击型雅克-27K在1958年并没有投产服役 因为苏军选择了苏-9 苏-9的速度更快 看起来各项性能更好 但实际上苏-9是非常不成功的一款截击机 性能很差 事故率很高 苏联60年代只好用苏-15替代这种截击机。

       雅克-27在制造难度上跟米格-19差不多 甚至还要比米格-19简单一些,最大的问题是雷达和火控系统,苏联费佐顿设计局的截击机载雷达。

       用于雅克-25的“索科尔”脉冲雷达"Сокол" (军用代号РП-6),这是一种简化版设计,与雅克-28P的雷达相比,明显的简单。这是苏联早期的雷达,1952年开始研制。

       当时设计这款雷达的就是季霍米罗夫设计局的前身,第17航空仪表研究所。但是生产是在339工厂也就是费佐顿公司进行。西方根据它有三种不同的扫描图形和方式命名为Scan Three,并认为它是以美国二次大战期间的SCR-720为基础研制的。

       该雷达包括远距通道和近距通道两套接收显示系统。大天线直径约1米,小天线约20厘米,液压驱动,分配馈给发射功率。脉冲周期有两种,同步交替,以提高抗干扰能力。雷达主要由后座领航员操纵使用。

500

  性能数据  探测距离 搜索25km;跟踪10km  探测范围 方位76度;/133度;;俯仰13DangerCode;/70度;  脉冲宽度 0.3μs  脉冲周期 170和180μs  脉冲功率 100km  跟踪体制 圆锥扫描,分远近两种频率  组合数目 26个  电源消耗 交直流共计3850VA

       要说笨重 雅克-27K肯定比米格-19PM要笨重 不过作为全天候截击机 这不是问题。

       RP-6也比RP-5笨重多了 但是性能上 RP-6要更靠谱一些。

       雅克-27增加燃油后 续航时间3小时没问题 夜间截击机的续航能力和留空时间很重要 双座截击机 前座飞行员负责驾驶和通讯 后座负责操作雷达系统搜索目标 比单座截击机更有优势。

       东风-107和东风-113是由于大跃进的失败而下马 其实没有大跃进 这两种飞机也要下马 因为是脱离了当时中国能力的设计。

       1962年得到米格-21 经过三年的摸底 认为完全吃透了米格-21 开始设计新飞机 实际上从后面进程看 根本就没吃透米格-21的各项设计 直到70年代末 中国也没吃透米格-19的设计 一直处于混沌的状态。

       从歼-8来看 说是战斗截击机 即带有截击功能的战斗机 主要以战斗机使用为主 可是看看搭配歼-8的204雷达的设计指标:对付三万米高空三倍因素的敌机 搜索距离100公里。这么远的搜索距离先不说能否做到 即便做到了 用什么武器呢 射程5-7公里的红外弹 ?1公里的机炮和火箭弹?

       搜索距离100公里的战斗机机载雷达对于中国来说真是天顶星科技了 204雷达研制了20年 中间停顿了十多年 最终定型时的性能为搜索距离20公里 搜索距离100公里的国产雷达装备用到2000年之后了。

500

(本帖图片均转自网络)

       如果中国跟以色列一样 实事求是 根据需要来确定指标条件 60年代以色列有幻影III,有理论上搜索距离40公里的西拉诺雷达,但是以色列根本觉得这雷达不好用 还不如装雷达测距器把幻影战机当白天型战机使用。

       如果1964年中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科研能力和需求 在掌握米格-21的基础上 先搞出一款机头进气的双发大米格-21 作为前线战斗机 先用装雷达测距器的白天型 同时研制相当于米格-21PF的RP-21雷达,即搜索距离20公里左右,放大到搜索距离30公里也可以,分两步走,先搞出能飞能打的机型再说 如果歼-8一开始不要求装雷达 搞不好还能缩短一些 提高部分飞行性能。

       同时在歼-8研发的同时 参照雅克-28 搞一款全天候截击机/前线轰炸机 作为歼-9这种不靠谱研发项目的替代。

500

       如此两款看似落后的飞机 比较容易很快搞出来,投入服役,然后再慢慢的改进 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慢慢解决好坏的问题。

       苏联的雅克-28P截击机一直使用到80年代中期 接替它的是苏-27P。

       中国如果70年代初期能搞出雅克-28来 用到90年代初期 正好也要苏-27替代。       雅克28的带机腹弹仓轰炸型还可以作为海军反舰导弹载机使用 还能作为空中电子战飞机使用 两翼翼吊布置的发动机舱 维护保养更换十分方便 还能更换更好地发动机而不变化飞机的气动和结构。

       雅克-28作为战斗机是不行 不能格斗 但是除了战斗机外 雅克-28还真是多功能战机平台。

       为何说中国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需要这种专用截击机呢 还是要从历史史实分析。

       韩战后到50年代末 中国主要是针对日韩的美军和台湾 台海争夺制空权是主要是 中国需要的是米格-17F和米格-19S这样的前线战斗机。

       50年代末 美台了解到中国研发核武器 就加大了对中国大陆的电子侦听侦查和图像侦查力度 基本上是经常性的侦查。

       P-2V电子侦听机和U-2成了中国夜空的常客 中国从五十年末进口苏联C75防空导弹系统 进口米格-19P和米格-19PM前线截击机。

       整个空军 海军航空兵和地面防空部队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防空任务非常重 由于没有专用的夜间截击机 在屡次空中遭遇美蒋夜间侦察机的时候 都发生了攻击不中的事情 还损失了不少飞机 连空中探照灯这种原始用法都用过。       

       所以说 50年代 中国应该从苏联进口专用的夜间截击机 50年代末 苏联服役的夜间截击机也就是雅克-25K了 不过中国可能不太喜欢雅克-25K 雅克-27K没怎么装备 但是符合50年代末中国的需求 其发动机、雷达系统、导弹系统等也适合中国进行仿制 至于雅克-28P 苏联自己出来都要60年代初了 已经赶不上中国这趟车了。

       所以整个60年代 中国是急需这种夜间截击机的 空军不喜欢截击机 但是空军自己又没有好的飞机和办法。

500

       1964年,中国提出研制新机,就应该根据现实考虑:

       一是前线战斗机,夺取制空权,规避米格-21的弱点,重点在速度高度航程空中作战时间等方面强化 具备基本的空中截击功能(即类似米格-21PF的雷达性能)这项有无不是最重要选项;

       二就是夜间专用截击机,发动机、材料、武器等可以跟前线战斗机通用,使用过载5-5.5G即可 机体平台可作为前线超音速轰炸机、侦察机、电子战机,近程核轰炸机、鱼雷导弹攻击机等综合平台。

       到了70年代初 中美和解 美台不会再入侵中国的领空了 中国就不需要专用夜间截击机了 所以需求窗口就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

       1957-1959年这三年 对中国来说从苏联进口最好的截击机就是雅克-27K 不过这种飞机在苏联没有投产装备 这款飞机用的是RP-6M雷达 具有一定的低空搜索能力 还有早期的K-8导弹系统 即AA-3导弹 算是苏联的早期主力拦射弹了。

        对中国来说K-8导弹是非常关键的。      

       50年代中国从苏联进口了米格-17PF(60年代国产为歼-5甲) 米格-19P(歼-6甲)、米格19PM(歼-6乙)       

       随飞机引进的雷达为RP-1、RP-5或者还有RP-2Y,空空导弹为K-5(AA-1)、K-13(AA-2) 国产仿制的雷达为射雷-1、射雷-2J,导弹为霹雳-1、霹雳-2。

       RP-6雷达有大小两个天线 4个显示器 电子管249个 指示灯32个 单座飞行员是无法有效使用的。

        从雅克-25到雅克28 从50年代初中期到60年代中期 整整13、4年 雅克设计局从中单翼到上单翼 但是起落架还是用自行车式。

       雅克的设计能力其实很一般,跟雅克25同期的法国南方航空公司设计的SO.4050几乎也是采用跟雅克25相同的布局。

       但是作为轰炸机使用的话 雅克-28除了速度快 在载弹和航程上都远逊于法国产品。

500

       如果歼-8不太强调格斗性能,突出截击性能,60年代中期完全设计一款低技术双座双发截击机。

        完全可以结合雅克-28和图128的设计:

       机身两侧进气(半圆进气锥,参考米格-21F-13、图-128),前缘45度角后掠中单翼(参考雅克-28),机长18米,机翼面积35平方米,翼展10.5米,机翼展弦比3左右,主起落架机翼翼下布置,双腹鳍。两台涡喷-7发动机,后机身并排布置,后机身参考米格-19(机尾整流罩)。

       非金属材料机头,设定204机载雷达,前期用645雷达替代,翼尖有导弹滑轨,可装红外导弹,机翼下四个外挂架,机身下一个外挂架。串列双座。       

       飞行性能满足最大速度1.8马赫,升限18500米,起降速度低于米格-19,航程内油1700公里,机内满油外挂超音速副油箱(1个800升,2个600升)航程2300公里

       苏联1961年举行土希诺航空节,雅克-28和图28都参加了飞行,留下影像(西方也确定这两款飞机为截击机),之后几年苏联没开过航空节,直到1967年又一次召开,雅克-28和图128此次都是按生产型参加飞行表演的。

500

       雅克25-28可能机身设计都差不多,因为雅克-25是亚音速飞机,强度一般,雅克-27算跨音速飞机,类似米格-19,雅克-28虽然是超音速飞机,高空能达到1.7马赫以上,不过可能由于机身强度设计的问题,雅克-28在8000米以下不能超音速飞行,而且1.1万米的巡航效率也不行,只适合1.4万米高空使用。

       (转自百度贴吧,原作者“真的dada”

       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歼8应该学雅克-28的技术路线,无需机动能力,够高够快机体够大能装大功率雷达就好。

        不过作者的推演分析有个重大漏洞——雅克-25、28和苏-9、15一样,都是防空军装备的截击机,根据冷战苏联的军售原则,防空军的截击机不卖)

500

(冷战中的苏联,宁可出售空军、防空军通用的米格-23,

也绝不会出售防空军的雅克-25、28、苏-9、15)

500

——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狗2017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