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必须戳破“中国远征军”的神话
目前媒体界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把“中国远征军”捧上神坛,无论任何人和事,只要声称和远征军沾边,媒体小编立刻纳头便拜,有人甚至把“中国远征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相提并论,这就太过荒唐了。
“中国远征军”号称“远征”,其实是一次被动防御
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美军迫近鸭绿江时,立即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并胜利地将美军驱逐至三八线以南不同,中国远征军的行动一开始就是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的结果——因为国民党军队在国内战场表现太差,丢失了所有出海口,只能依赖美国通过滇缅公路输血才能苟延残喘。
但尽管性命攸关,在1942年3月发起的第一次远征军行动中,国民党军还是重演了在国内战场的败绩,被日军击溃并逐出缅甸。10万远征军只有不到4万人撤回中国或进入印度,并且死亡的人大部分不是在战斗中牺牲的,而是在溃退过程中因病饿死于缅甸野人山的原始丛林里。
从1943年10月开始到1945年3月结束的第二次远征军行动中,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先后对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发起滇西缅北作战,取得了一定战绩,并终于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
但是,这些战绩并没有阻止国民党军在国内战场出现的豫湘桂大溃败,滇缅公路的通车也没有使国民党军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担负的所谓“正面战场”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唯一的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开始反攻的战场。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两次远征军行动,付出了十几万人伤亡的代价,却没有使中国在和英缅当局谈判有争议地区的归属时,做出任何有利于中国的解决!“江心坡”一带数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尽管中国远征军一度实际占领着这一地区),仍然被划归了缅甸。中国远征军的无量献血,就这样被白白虚掷了。
“中国远征军”被英国殖民者利用维护殖民统治
从政治的角度看,中国远征军从未被缅甸人民视为解放者,而是扮演了替英国殖民军火中取栗的角色。
中国远征军的行动,具有双重目的:一是打通滇缅公路;二是援救受到日军攻击的驻缅英军。
如果说第一个任务,可以被视为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具有积极意义的话,第二个任务就不能简单这么说了。
为什么呢?
因为缅甸本是英国殖民地。本着被压迫民族相互援助的基本原则,国民政府必须以英国答应允许缅甸在战后独立做为援救英军的前提条件,或者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帮助缅甸人民建立自己的自治政权和武装,否则,中国远征军就仅仅是帮助老牌殖民强盗(英国)抵抗后起殖民强盗(日本)而已,仅仅是为了保护和恢复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而已,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事实上,反而是日军欺骗性地举起了“支持民族独立”的旗帜,他们在进攻缅甸的同时,提出了“打倒英国统治,缅甸人民独立”的口号。
尽管日本的目的无非是要用自己的殖民统治取代英国的殖民统治,但这一口号还是获得了很多缅甸人的好感,他们因此对中国远征军入缅采取了敌视态度,日本间谍利用缅甸人民的这种心理,建立了一个十分灵敏的情报网,对中国远征军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这构成了中国远征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对于日本在政治上的捷足先登,中国远征军不仅没有做好政治准备,甚至连翻译都没有,根本谈不上赢得缅甸人民的支持和理解,部队进入缅甸后盲人瞎马,举步维艰。
1942年4月12日,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自己的日记中感慨:
“出国作战,以经常之军,作远征之举,可谓草率。”
一个多月之后,戴安澜所部在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四顾茫茫,但缅甸当地向导坚决拒绝为中国军队带路。
戴安澜将军悲怆不已,仰天长叹“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久留之地”,指挥部队冒着日军炮火和绵密的机枪火力强行突围,身负重伤,不久牺牲。
“中国驻印军”实际上是美国军官指挥下的半殖民地军队
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后,新38师和新22师撤入印度,史迪威将军以这两个师为底子,成立了中国驻印军。
中国远征军副长官部、第五军军部和军长杜聿明将军,都被史迪威空运回了国内。至于被史迪威称为“终日绕室彷徨,对于军队的教育训练毫无办法”的前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上将,也在担任了两个月的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后,被史迪威赶回了国内。
后来驻印军改为新一军,蒋介石派郑洞国担任军长。郑到印度后,其境遇与罗卓英无异,一直坐了两年冷板凳,根本无法行使军长职权,郑洞国后来在回忆录里抱怨“受够了美国人的气”。
史迪威根据他对国军的观察,认为中国士兵是优秀的,但军官不行,他要建立一支由美国军官指挥的中国军队。
他亲自担任了驻印军总指挥,美国将军柏特诺任参谋长,史迪威甚至从美国国内运来了300多名各级军官,准备将营以上指挥官全部换成美军军官,尽管最终未能如愿,但这些美国军官还是被派到营以上部队里做了联络官。
按照史迪威的规定,这些联络官的权限很大,但凡武器装备弹药的发放补充、军事训练的计划组织、作战计划的制定,全部由联络官与相应美军单位一手把持,中国的部队长官只有管理和发放后勤供应物资的权力。
这就是给盛名之下的“中国驻印军”——
总指挥、参谋长都是美国将军,各级美军联络官事实上享有管理、指挥权,装备训练后勤都由美军包办,重庆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除了按照史迪威的要求输送新兵补充部队外,已经失去了指挥、调动驻印军/新一军的权力。
这样的部队,我们还能说是一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军队”吗?
“中国远征军”的教训需要认真总结
无论是以维护中国民族利益的维度来衡量,还是以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的维度来衡量,中国远征军都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今天,与其把中国远征军推上神坛,不如认真总结其中存在的教训。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中国远征军的教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其背后的政治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
有人用所谓“民族大义”来混淆共产党的抗战与国民党的抗战的区别,这是蓄意把水搅浑。
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不仅是中华民族彻底独立和解放的一个阶段,也是彻底摧毁西方建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一个阶段。
但蒋介石的“抗战”,最高目的仅仅是要保住半殖民地的地位——这从他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就可以看得出来,更可以从抗战胜利后,他和美国签订《中美商约》,全面出卖中国主权这一点上得到证明。
为保住半殖民地地位而战——这决定了中国远征军的命运。
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帝国主义援助身上,由此而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这是中国远征军的根本教训。
在以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目标的人民武装已经崛起的情况下,显赫一时,美式配备的原远征军部队,抗战胜利后没几年就烟消云散了——他们必须要被消灭,不消灭,中国就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