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年的叙利亚化武危机

叙利亚战争编年史(四)【2013】

01

在2011年和2012年,虽然国际多方和叙当局政府已经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可能,但是叙利亚危机还是在西方国家、海湾国家的干涉和策动下,一步步走向了全面爆发的深渊。2013年的武装冲突进一步扩大,陷入了惨烈的拉锯战。继“胡拉惨案”后又一个让叙利亚局势扑朔迷离的事件也在这一年发生,此事件为“化武事件”,又称“化武疑云”。

2013年前两个月并无大事件发生,所以本年度的编年史从3月1日开始。

3月1日,伊拉克政府军大量增援部队到达伊拉克与叙哈塞克省交界的Rebiya关口,在边境建筑物布置了许多狙击手,炮击了叙利亚叛军。另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伊拉克部队已经帮助叙利亚政府重新夺回了该关口。

500

哈塞克省Rebiya关口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建立了亲美政权,但在战后的政治进程中,伊拉克什叶派逐渐掌握了政权。2010年12月21日,伊拉克议会表决通过新的政府组成名单,批准来自什叶派达瓦党的马利基继续担任政府总理(伊拉克政府总理任期为四年)。而叙利亚政府是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掌权,伊叙两国自然都受到同为什叶派的伊朗的影响,三国加上黎巴嫩形成了一条什叶派之弧,伊拉克政府军支援叙政府军作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500

2007年8月20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前左)在叙利亚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参观大马士革的清真寺。

针对3月1日的军事行动,法新社报道,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3日指责伊拉克政府干预叙利亚内政,并攻击叙利亚人民。报道称,该组织代表表示,此伊拉克曾向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提供政治及侦察支持,如今转向新层面变为干预内政。他表示,伊拉克攻击叙利亚人民和其基本权利,并使叙利亚的领土主权受到威胁。

伊拉克警方4日说,一个护送叙利亚士兵回国的伊拉克军方车队4日在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遭到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造成至少35名叙利亚士兵死亡,此外有4名伊拉克士兵一同遇难。

3月7日,反政府武装叙利亚伊斯兰阵线宣布拉卡“全面解放”。

(此处为GIF)

2013年3月7日局势图

3月4日西北部和东南部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在拉卡省实现了会师,并在7日宣布“全面解放”拉卡省,叙政府军在拉卡省乃至整个北方和东部仅剩数个孤立的城镇和据点。

3月19日,叙利亚北部阿勒颇省的坎阿萨镇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伤。叙利亚政府指责反对派在阿勒颇省坎阿萨镇的交火中使用了含有化学物质的火箭弹,造成大量政府军士兵死亡,并请求联合国调查,叙反对派武装则指责这是政府所为。

500

坎阿萨镇的动物尸体躺满地,当地居民称它们死于23日的化学武器攻击

这是叙战爆发以来叙境内第一次公开发布的化武袭击事件,此后数年扑朔迷离的化武事件一直伴随着叙战。

据官方的叙利亚通讯社4月26日报道,叙利亚新闻部长祖阿比当天在莫斯科说,3月份出现在叙阿勒颇省坎阿萨的化学武器很可能来自土耳其,并称西方对叙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指控不实。

战前为防备以色列的袭击,叙利亚拥有一定数量化学武器和化武生产能力,但这并不能证明叙政府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因为属于叙政府的化学武器曾经被反对派武装缴获,反对派武装也可以轻易从外部势力获取化学武器成品和化武生产能力,并且生产工序和生产设备也极其简单。以沙林毒气举例,任何一位合格的化学家都可以制造它,而且可能只要数天就能制得,生产也不需要任何大规模的设备,一间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就够了。

500

1995年3月20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此事件本身的意义实际不大,但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好机会。与“胡拉惨案”一样,西方国家并不关心真相或是受苦受难的平民,它不过是用来反对阿萨德政府、激化对立各方矛盾、获取干涉借口的工具。

4月4日,叙利亚政府军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协助下发起古赛尔战役,目标攻占古赛尔附近被叙利亚反对派占领的所有村庄。

500

2013年4到6月古赛尔战役示意图

古赛尔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它位于黎巴嫩边境,毗邻黎巴嫩村庄al-Qasr,是反对派武装从黎巴嫩境内向叙利亚走私武器装备的主要通道。同时,该镇还扼守了大马士革——霍姆斯高速公路,是霍姆斯省反对派武装补给线与拉塔基亚省政府军补给线的交汇点。因此,在叙利亚战争初期,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都在这一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和装备,形成了长期的对峙。

500

叙黎边境的战场废墟

早在2013年的2月,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发生了零星冲突,但这些事件仍然不是正式的军事行动,对于是否入叙作战的问题在黎巴嫩真主党内部一直存在争议。伊朗“圣城”部队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在叙利亚政府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展开了协调工作,最终使双方同意在叙利亚境内开展联合军事行动,真主党正式入叙作战。

4月7日,叙政府军收复距离首都30公里的拉贝达区。

7日当天叙政府军士兵在拉贝达区巡逻。

500

7日当天,叙政府军士兵在拉贝达区警戒。

4月11日,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之一的“救国阵线”,宣誓效忠基地组织,正式承认自己为该恐怖组织的分支。

前文说过,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在战争中被极端宗教分子渗透,并且极端宗教分子逐步在反对派内部形成独立的组织,救国阵线只是其中之一。

此前两天,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宣布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胜利阵线”联合,今后将以共同名称IS运作。这也是叙战中IS的第一次公开出现。

500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极端组织汇合(黑色)

4月28日,叙当地媒体报道,驻守首都大马士革郊区的部分叙政府军士兵出现化学气体中毒症状。

叙利亚化武牵动各方神经,美国多名国会议员28日说,叙利亚境内大量化学武器可能在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倒台后构成更大威胁,甚至落入打算袭击美国本土的武装人员手中。不过,以色列驻美国大使迈克尔·奥伦认定,军事打击叙利亚化武设施不易,可能伤害平民,触犯国际法。

5月15日,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上,以107个国家赞成、12个国家反对、59个国家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一份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12个国家投了反对票。

5月15日联合国大会的现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联大通过有关决议答记者问。他说,中方高度关注叙利亚局势发展,一直在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认为,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叙利亚的前途命运应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当务之急是敦促叙利亚有关各方尽快停火止暴,在“行动小组”日内瓦外长会议公报基础上实施政治过渡。包括联合国大会在内的国际社会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并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500

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讲话

6月4日,联合国叙利亚问题国际调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称,有“适当理由”相信,叙利亚冲突中已使用了数量有限的化学武器。

500

同日,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称,根据法国实验室检测的样本,叙利亚冲突中使用的化学武器是沙林毒气。法比尤斯的这一说法没有得到联合国方面的证实。

6月5日,叙利亚国家电视台报道,经过近三周激战,叙政府军当天清晨全面控制霍姆斯省靠近叙黎边境仅10公里的战略重镇古赛尔,赢得对反对派武装的关键一战。

500

叙政府军收复古赛尔

6月5日凌晨,叙利亚政府军与真主党武装对古赛尔镇上反对派武装的最后据点发起了进攻,反对派武装不再抵抗,而是选择向北逃亡,并设法穿过了达巴地区逃出了政府军的包围圈。当天上午,古赛尔镇宣告全面收复,但零星的战斗持续到了6月6日。

500

阵亡的真主党士兵遗体被运回黎巴嫩

在反对派武装撤离古赛尔时,反对派的所谓阿勒颇军事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贾巴尔·阿基迪上校正在率领援军靠近古赛尔镇。他描述叙利亚政府军的火力为“压倒性的”。他沮丧地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可怕的火力。”

叙利亚政府军坦克在古赛尔郊外活动

根据叙利亚政府军及黎巴嫩真主党发布的统计信息,在古赛尔战役期间总计有1257名反对派武装分子被击毙,1192人被击伤,另有大约1000名反对派武装人员被俘,其中包括一些来自车臣地区的女性狙击手和一名澳大利亚人。

亲反对派的媒体SOHR报道称反对派武装在古赛尔地区总共有约800人阵亡,而反对派自身在战后公布了总计有431名在古赛尔地区阵亡的士兵名单,更严重的是此战的战败直接导致叙利亚自由军失去了叙利亚反对派中的主导地位。

更多有关古塞尔战役的资料可在本公众号查找“黎巴嫩真主党的叙利亚首秀——2013古赛尔战役回顾”

6月13日,美国“认定”叙政府军对反对派武装动用化学武器,越过了美国划定的“红线”,并决定向叙反对派提供包括“军事支持”在内的更多援助。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来,化学武器一直都是美国制裁或干涉内战某国的理由之一。

500

叙利亚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驳斥美方说法。声明说,美方谎言连篇,目的是以化武为借口干涉叙利亚局势。一系列证据表明,反对派拥有化学武器,而白宫却依据捏造的信息,指认叙政府使用这类武器。“为了让奥巴马武装叙利亚反对派,美国用了一个可耻的借口。这显示美国在对待恐怖主义时公然采用双重标准。”

俄总统普京的外交政策顾问尤里乌沙科夫14日同样质疑美方关于叙政府动用化武的说法。乌沙科夫说,“美国官员近期向俄方提供一些叙政府动用化武的信息,只是这些信息不足为信。在我们看来,美国人提供的信息和情况没有说服力。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那次著名会议上,美国时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挥动一个小瓶。我不愿意相信,美方这次提供的证据与那次相似。我不想把两件事相提并论。”

6月22日,由11个国家外长或外交大臣参加的“叙利亚之友”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会议同意向叙利亚境内反对派提供紧急援助,包括军援叙反对派武装。

500

卡塔尔代表出席叙利亚之友会议。

本次会议会后发表了简短声明:“叙利亚之友”成员国可以以自己认可的方式援助叙利亚反对派,有责任促使叙利亚当局停止暴力,保证在日内瓦会议公报基础上寻求政治解决,向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提供的军援落到“叙利亚自由军”手中等。有2个国家的代表对军援叙利亚反对派持不同意见。

据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卡塔尔的外长或外交大臣在会议上还讨论了叙利亚危机对周边国家及地区产生的影响,以及黎巴嫩真主党与叙利亚局势的关联情况等。

500

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叙利亚之友”会议发言。

会议结束后,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哈马德承认会议就军援叙利亚反对派存有分歧,但他拒绝透露具体细节。他说,与会代表同意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也赞同向叙利亚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11个国家的代表中除2个国家外均赞同向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提供军事援助。

哈马德称,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所有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努力均告失败,国际社会不能因为联合国安理会没有就解决叙利亚问题达成一致而继续等待下去,而应快速行动起来,对叙利亚进行干涉。他说:“卡塔尔不反对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也支持召开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建立一个不包括巴沙尔及其追随者的过渡政府。”

克里表示,他赞同制止叙利亚境内暴力事件的发生,允许叙利亚人民决定自己的未来,同时也不能偏袒叙利亚任何一方,使其在冲突中获益或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他称,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支持是为了叙利亚人民的利益和未来。他还说,叙利亚当局和反对派都可以推举出维护所有叙利亚人民权益的人选,最终使叙利亚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22日,伊朗和黎巴嫩两国外长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呼吁外国势力停止武装叙利亚反对派。

伊朗外长萨利希说,叙利亚的前途命运应由叙利亚人民自己决定,危机必须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他还说,伊朗支持旨在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国际会议。黎巴嫩外长曼苏尔说,外国势力武装叙利亚反对派无助于叙利亚危机的解决,只会延长暴力冲突,不符合叙利亚人民的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

7月10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维塔利·丘尔金当天向记者表示,俄罗斯已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转交俄专家对从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现场提取的样本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化学武器非工业化制造。

500

8月4日,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反政府武装对拉塔基亚省发动了第一次进攻,第一次拉塔基亚战役开始。

拉塔基亚省省会城市拉塔基亚是叙利亚第五大城市,位于大马士革西北约385公里,是一个毗邻地中海的港口。而拉塔基亚省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所属的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因此该地被视为巴沙尔政权的大本营。

500

拉塔基亚省濒临地中海

500

拉塔基亚省的旅游景区

本月4日,基地组织分支“支持阵线”等反对派武装向拉塔基亚省东部郊区发起“解放叙利亚沿海行动”,意图攻占巴沙尔政权的大后方。

500

央视报道8月11日叙政府军进攻拉塔基亚省

本次拉塔基亚省的战斗持续至8月19日结束。此战也是政府军名将苏海尔·哈桑第一次指挥部队作战,从此开始了他内战中的传奇生涯。

500

叙利亚之虎----苏海尔·哈桑

8月18日,联合国叙化武调查小组抵达叙利亚,准备就此前三起化学武器传闻展开调查。

联合国14日发表声明,宣布联合国调查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已与叙利亚政府就合作方式问题达成共识,并即将赴叙境内展开调查。

据联合国方面说,调查小组将就包括阿勒颇省坎阿萨镇在内的三起化学武器事件传闻进行调查。

8月21日,大马士革发生发生“821化武事件”。

遇害者基本是在晚间睡觉时死亡的,遇难者身上基本没有任何伤痕而死去,症状包括昏迷、鼻子和嘴喷涌白沫、瞳孔收缩、呼吸困难等。

500

袭击中死亡的儿童

事件最早由叙利亚反对派披露,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表示至少有322人死亡,其中包括46名反对派士兵,其余都是包括许多儿童在内的平民;地方协调委员会表示有1300多人遇难,自由叙利亚军声称多达1700多人被害。事发地为反对派控制的地区,反对派指责叙当局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发动了此次袭击,不过叙利亚政府否认这个指控,称是反对派所为。

联合国调查小组由于受到叙当局的干扰而还未得出确切结论,不过许多国家根据情报已经确定巴沙尔政府是事件的罪魁祸首,主要证据包括被拦截到的叙利亚高官的通讯记录,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瑞典、土耳其、加拿大,以及阿拉伯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表态要求叙利亚当局要对此负责,其中美国政府认定包括426名儿童在内的1429名平民遇害,美方还掌握搭载化学武器的火箭弹发射和降落的时间与地点。

为什么联合国调查小组在叙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到达叙利亚,然后就发生化武袭击事件呢?叙利亚政府又怎么会授人以柄呢,这种栽赃实在是很明显。至于有多少个国家和组织指责或认为叙政府发起化武袭击,更是不能作为证据,只能代表每个国家和组织的政治立场或政治考量。

500

事实证明这不是第一起“化武事件”,也不是最后一起“化武事件”。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来自大马士革的钢(ID:LZDMSGDG)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