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正在形成的反华联盟
微信公众号:风生于地
中印边境摩擦导致印度内部的反华情绪高涨,印度政坛的反华势力以及反对党借机发难,不管是处于平息内部怒火的的强硬作秀,还是处于地缘政治的现实考虑,印度倒向美国将不可避免。而更进一步的,以美国为首的反华诸国的协调越来越明显。
自古霸权的秘诀,都是以多胜少,建立统一战线围剿对手。
斯巴达联合伯罗奔尼撒各邦合击雅典,唐朝拉拢新罗夹击高丽,英国联合欧陆围殴法兰西帝国,后又联合俄法两次围攻德国,美国联合中日欧伊斯兰封锁苏联。
历史上的霸权总是缺乏以少胜多的神来之笔,但永远处于以众击寡的不败之地。
那些败亡的雅典贵族、高丽王公、法国皇帝、德国精锐、苏联元帅们,无不人中龙凤,雄才大略,但一隅何以抗全局,一国何以敌天下,列强围剿之下,战术上的英勇和精巧无法抵消数量级的实力差距,哪怕有一次以少胜多的宝贵胜利,但总会有十次寡不敌众的无力溃败。
如果周边国家站队到中国的对立面,对中国来说极易形成不断失血的伤口,而美国可以假借盟友之手,不断消耗中国的实力。
一个同时在中印边境、南海、台海、甚至中俄边境等多个火药桶上跳舞、四面出击、分散力量的中国,断无崛起的可能,这是我们必须避免的困境。
01 中印关系已无法修复
本轮中印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内部反华运动,由民间自发的抗议声浪,被逐渐放纵为打砸行动,最后发展成官方的对华敌对措施。
一开始是民间的反华运动,游行、打砸。这在关系紧张的的两国间经常发生,坦白讲,这种民间的抗疫浪潮对于官方的政策影响有限。如果反华行动仅局限在民间,对于中印关系而言并没有根本性影响。
接下来,是半官方的小动作。
印度海关部门以疫情为借口,在中印边境冲突之后,“扣押”来自中国的集装箱,导致大量中国制造的电子元件等商品积压在印度港口,印度媒体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这种海关搞的小动作属于常见操作,通常只是膈应一下对方,并没有到撕破脸的地步
但是,当官方下场表态的时候,性质就不一样了。
印度政府信息技术部于6月29日正式宣布以有损“印度主权和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由禁止59款APP,59款APP全部为中国背景的APP,包括在印度很有人气的TikTok。
官方出面,针对某一国家的商业利益进行封杀,这已经是非常显然的敌对行为。至此,中印关系算是撕破脸皮,不可能回去了。
在此之际,一个更重要的讯号是,印媒7月4日报道援引多名印度高级政府官员的话称,因近期的中印冲突事件,印度仍坚持拒绝加入由中国主导的RCEP。报道援引高级官员的话称,印度决定不加入任何由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
这是对中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明确拒绝,也就是说,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中美冷战中,印度不太可能站到中国一边。
这可能意味着有12亿人可能将站队到中国的敌对一边,这对我们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国内媒体更多在关注莫迪视察列城并向中印边境增兵的新闻。确实,政府首脑在敏感时期到访边境军事基地,是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姿态。
但笔者并不认为这是印度即将对中国开战的前兆,恰恰相反,印度跟中国一样希望避免战争(尤其是同时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关系紧张的时候)。作为执政党首脑,莫迪必须摆出强硬的姿态,一方面跟中国的“胆小者游戏”中不可退缩,更重要的是,莫迪必须通过这种强硬的作秀压服国内的反对者情绪。
所以莫迪视察中印边境,以及向边境增派几十辆坦克(T-90坦克在高海拔的加勒万河谷毫无用处)的行为,更多是一种表演,不必过多关注。
02 中印暂时不会开战,更大的隐患在于印度倒向美国
2017年,美国正式提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简称“印太战略”),随后重启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四方安全对话。
对于美国推动的“印太战略”,印度的态度一直扭扭捏捏,一方面希望加强与霸主美国的关系,捞取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不愿公开与中国为敌,避免来自青藏高原的压力。
在同时与中美交好的平衡中,印度捞取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包括美国支持印度加入管理核物质出口的核供应国集团,承认印度的有核国家地位
中印冲突打破了这个脆弱的平衡。国内的压力使得印度官方必须与中国撕破脸皮,但仅凭印度的实力无法独自面对中国的压制,于是倒向美国成为现实选择。印度已经走出与中国决裂的第一步。
印度边境桥梁垮塌,孱弱的基建水平可能无法支撑印度在边境的野心
在边境摩擦中,中国的工业能力和基建水平使得我们能够迅速加强边境的基地
巨大的工业实力的差距,让印度认识到独自对抗中国胜算极小,在反华狂热同时,倒向美国便成为冷静选项。
03 一个反华联盟的雏形
任何军事同盟的形成都是渐进的,各方需要在不断的磨合中讨价还价,最终确定各自在同盟中的义务,还要在国内的财政中编列必要的预算,支撑各自在同盟中的义务。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过去不得不在没有盟友全力支持的情况下,自己与中国单挑。但从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开始,我们看到一个旨在联合遏制中国的愿景,如何通过一个个条约变成现实。
2016年8月,美国与印度签订《物流交换协议备忘录》
2020年3月,日本与澳洲签订《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允许日本与澳洲在必要的时候互相派驻军队,这是日本与美国以外的国家签订的第一份防务宣言。
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和澳大利亚签订《印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全新军事合作协议。
于此同时,印度正在与日本商讨签订《军需相互支援协定》。
如果不出意外,美国与印度的协调将从《物流交换协议备忘录》升级到更加全面的军事协定。
而美日之间早已有高水平的《美日安保协定》,同时美澳之间也已经有了《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或称澳纽美安全条约(ANZUS))
至此,一个渐进形成的,以美日澳印四国为核心的反华同盟越来越清晰,经过几年的磨合,四国联盟逐渐由上述条约固定下来。
印度的站队,标志着美国领导的反华同盟开始得到地区强国的呼应。在联盟的支持下,印度更有自信对华发动军事冒险。
印度还可能带动墙头草国家的站队,那些与中国存在利益冲突的地区小强,可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这里简单做一个预测,接下来可能与中国爆发摩擦的可能是印尼或韩国。印度尼西亚早在2013年就对当时还是学术概念的“印太”表达了兴趣,甚至曾提议东亚峰会与会各方签署“印太条约”。印尼作为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群岛国家,通过推动构建有利于印尼的“印太”概念,以加强自身在地区和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企图非常明显。
周边国家站队到中国的对立面,对中国来说极易形成不断失血的伤口,而美国可以假借盟友之手,不断消耗中国的实力。一个同时在中印边境、南海、台海、甚至朝鲜多个火药桶上跳舞、四面出击、分散力量的中国,断无崛起的可能。这是我们必须避免的困境。
04 警惕一个全球性的反华联盟
除了在中国周边积极布局印太战略,美国也在进行全球性的反华同盟的协调。
G7首脑会议2020年由美国做东,特朗普有意扩大阵营,不仅增加了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还增加了俄罗斯,形成所谓的G11集团,其中澳大利亚、韩国及印度领导人都已作出积极回应。在全球大国中,唯独排除了中国。
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希望新邀请的国家与七国集团一道讨论“中国的未来”。而这四个受邀请国家分别位于中国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将中国包围在中间。
美国试图打造一个反对中国的世界联合战线,而上述11国是美国挑选的骨干力量。对于特朗普来说,在美中关系日渐紧张的当下,如果象征西方领导地位的七国集团如愿站在他的一边,将会成为他第一任期中的一个显著外交功绩。
需要看到,美国精心编织的反华同盟仍然在形成过程之中。
首先,欧盟的态度很重要,欧盟与美国虽然有意识形态上的共同点,但反华并无实利,反而会伤害中欧之间深厚的经贸纽带,德国已经明确表态不参加今年的G7峰会。
美国对俄罗斯的封杀比对中国更甚,俄美之间几乎不存在互信,而俄罗斯与中国已经建立良好默契,背靠背共同抵抗美国。俄罗斯官方(副外长的表态)也表示,“(G7峰会)缺乏中国的参与无法有效讨论全球事务”。
日本虽然是美国的殖民地,但仍然有强烈的动机与中国友好,比如日本是RCEP主要的推动者之一,而RCEP必须获得中国的支持。
中国需要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尽可能避免一个反华同盟的产生。当发生群殴的时候,要确保自己不是人少而被围殴的一方。
延伸阅读: 我们为什么需要避免与印度的战争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风生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