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毁灭,谁还选择善良
黄渤处女作《一出好戏》已上映14天,猫眼电影上显示累计票房12.14亿,连续9天单日票房冠军,超过同时上映的《巨齿鲨》(累计票房9.09亿)。
我是在上映当天赶着去看的。买票前习惯性先在大众点评网上看故事简介,发现国民坏叔叔果然很坏,文字版剧情简介不但藏着掖着而且土得掉渣——
真正土得掉渣的电影也不大敢写这种简介,这明摆着欲扬故抑——有干货好宝贝先藏着,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期望值别那么高,上映时憋个华丽丽的大招。否则何以慰藉黄渤的苦心——前前后后筹备了将近8年,从正式开机到真正上映,花了共计529天。
黑格尔把悲剧冲突分为三种:由不可抗力产生的自然冲突(比如天灾瘟疫之类),这种冲突破坏原先的和谐生活,造成矛盾对立;由客观条件产生的人与外界的冲突,凡以自然或家庭出身为基础的冲突都属于此类;由心灵分裂而产生的自我冲突。
第三种冲突在黑格尔看来才是真正的冲突,第三种冲突也最难调和。
荒岛求生的人性剖析方面,《蝇王》是非常经典的悲剧,上面的三个冲突都包括。《一出好戏》也一样。加上从片头到落幕时不时冒出来的蜥蜴以及片尾用作关键情节转折的大火,说明这至少是一部向《蝇王》致敬的电影。
这部片子难道是揭示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蜕变的中国版《蝇王》?应该不是。一部被黄渤磨了八年的作品,绝不可能只有这么简单的层次。
故事开场是一个公司二三十号人坐游艇出海团建,遭遇巨浪海啸而滞留孤岛。男一号马进(黄渤饰)在公司里是标准穷屌丝一枚,心仪某女神(舒淇饰)始终不敢表白,把人生寄托在彩票上,希望能一夜暴富。男二号小兴(张艺兴饰)是马进亲生的跟班小弟,在公司里是吃技术饭的最底层。船上这群公司职员包括老板张总(于和伟饰)、中层老潘(王迅饰)、老余(张磊饰)和各色基层员工,高帅富、矮矬穷、高知专家、吃瓜群众、女神、屌丝……当今你能想得到的层级代表,这里都能找到。
各种亮相几分钟后,巨浪把众人抛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所有人财富积累归零,在大自然面前绝对平等。
海啸来临前,男一号发现中了六千万大奖,九十天内兑奖有效。六千万足以改变任何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男一号除了设法生存,还要想尽办法在九十天内回到人类世界。然而片头有陨石即将撞地球的伏笔,疑似世界毁灭。
好戏就此拉开。
绝地逆袭?更像一部极简人类发展史
一群人在荒岛求生存,外部世界可能已经毁灭,回归文明的最后一丝羁绊也荡然无存,每个人都在惊惧中被生无可恋的绝望攫住,用最原始的姿态挣扎。各种价值观不断碰撞,人类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寻找出路,新的模式不断涌现又不断被打破,有浓缩版人类发展史即视感。
落难荒岛,纯脑力劳动者最吃亏,在都市可以做白领金领,在荒岛只能做手无缚鸡之力的最底层,此时大家推选出参过军管过猴的导游小王当头领,带领整个团队在野外求生。屁股决定脑袋,当了“王”的小王完全采取动物世界那一套弱肉强食招数,用蛮力强权对所有人进行控制。
这是一种“权力驱动”的经济模式。
“权力驱动”在行动效率和组织集体方面有优势,但弊端明显,稍不留神就滑向压迫的另一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张总带领一部分成员出走,另辟蹊径,在一艘倾覆的商船里找到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两副扑克牌成为货币的替代品。船内的世界天地颠倒,但比船外总安逸舒适得多。
于是,岛上出现“资源驱动”的经济模式,与“权力驱动”经济模式并行,彼此虎视眈眈。
马进是跟着张总出走的“资源驱动”初创团队的成员,但难以忍受被合伙人欺骗,愤而再次出走,但苦于没资源没契机,一度窘迫到被人狂殴也换不来一条鱼的地步。躺在泥泞中的马进,像一条翻不了身的咸鱼。
否极泰来。一场瓢泼大雨,天降无数活鱼,给马进带来丰厚原始资本。于是他开始琢磨并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创造了特有的业务经营系统——这些都是标准的驱动市场战略。
他告诉小兴要这么做:
s 积累。岛上没有、或者生不出来的都是宝贝。
s 消耗。要坐山观虎斗,挑动小王和张总掐架。
s 希望。要了解岛上众人想要什么。要发挥特长。
在一个合适的时候,马进扯着高音喇叭告诉众人:
——希望!就是你们眼前的灯在亮,音箱在响,喇叭在运转!
——我们可能是唯一活下来的人!我们是新人类,要寻找新大陆!
于是大家史无前例地齐心协力,连服装都开始统一,因为看到了希望和方向。
马进自己也说:“会造梦的人,便能控制局势。”
至此,“市场驱动”经济模式建立。
梦想的走向可能有两种,一种只能梦里想想,一种是变为现实。就在大家万众一心其乐融融的时候,山背面居然定期出现一艘船。现状即将面临严重冲击,因为那艘船会把所有人带回曾以为毁灭了的那个现实世界,届时各归各位,公主不再落难,屌丝还是屌丝。曾以为到手的爱情,或许只是幻梦虚空。
历史的更替中没有赢家,有的只是各色各样的棋子。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人性本恶?所有与人性有关的问题皆无答案
这部剧不会只探究人性,但不可能不探究人性,否则就不会那么认真地向《蝇王》致敬。正如黄渤自己说的:“流落荒岛,道德还能成立吗?爱情还是爱情吗?”
如果人性本善,为何濒临绝境时,人性总会露出最狞恶的一面?
看到船的那一刻,马进和小兴都意识到,他们苦心营造的乌托邦社会就会成为泡影
“过去的世界根本没我们。现在因为我们,才有了外面的世界!”
固守的生存模式遭受威胁时,马进和小兴不得不用他们的方式极力捍卫,仰仗众人的信任,不惜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这种捍卫姿态,与此前小王为了树立自己权威而青筋暴起、张总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处心积虑,史教授为了融入阵营团队而竭力附和,没有本质差别。
如果人性本恶,却为何处处都能看到温情的闪光点?哪怕是最绝望的时候。
它是珊珊悄悄给马进和小兴送来的鱼,是小王在暴戾发作时眼中划过的犹疑,是张总看到女儿视频时滑下的泪水,是众人在一无所有时依然渴求“活得像个人”。
人性之善,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夜再黑,微光总是在。
即使是《蝇王》中,有人性之恶的代表杰克,但也有人性之善的代表拉尔夫。影片最后,象征拯救的白皮鞋出现在绝望逃跑倒地哭泣的拉尔夫面前,阳光被蒙上雾霾,但终究还是有阳光。
那么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或许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无解。
人性没法考验也没法预判,人性就像黑箱,打不开,也不能打开。
小兴的黑化与马进的纠结,是人性善恶两面的博弈。最终我们看到人性善的一面胜出,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为有希望。
很多好电影未必能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答案,但至少能启动某种思考。
如果世界走到尽头,善果与恶行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每个人都活得很艰难。假如那时你还活着,是否仍然选择善良?
一定有人会做出这个选择,因为希望的光辉,从来都是来自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