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 和 引进日语词汇, 是两件事

发现奇怪文章一篇

<白话文的日本起源及对中国文化的灾难性影响>

任何脱离语境谈翻译都是搞笑

很多词汇中外各国, 根本就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典型的就是"龙"和"dragon", "凤"和"phoenix", 翻译得简直搞笑.

知道怎么回事就可以了

不要陷入文字游戏里.

而且,
白话文, 也不是从日语引进的.

小说话本,民间非正式的文字, 早就普及白话文了.

本来就是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简单来说,
就是大众的"俗",打败了小众的"雅".

隶书打败了小篆, 弋阳腔打败了昆山腔(就是现在动听但没人听的昆曲).

甚至满族放弃了满语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解释, 没有足够的钱, 小众没前途啊.

至少明清的小说, 已经基本都是白话, 文言式微是迟早的事.

从日语引进的, 只有一些日语词汇.  日本"兰学"早啊, 翻译西方词汇就是比我们早, 没办法啊.

国人有没有, 另外的翻译版本呢, 有, 但是没普及开来.

一边是已经成系统的, 固定的翻译, 一边是重复造轮子, 不统一的翻译.

傻子都觉得该选前者啊, 方便中国人间相互交流, 也方便看当时先进的日语书籍.

但是后来, 日语引进西方词汇, 走上了片假名名叫"音译",实际等于"换种拼音"的邪路.

中文引进西方词汇, 依旧广泛使用"意译".

尤其, 化学方面, 翻译得简直成神. 氕氘氚, 烷烯炔, 羟羧羰, ...

感谢老朱家对周期表的突出贡献.

有些引进的概念, 本来就是中文没有的, 如果用中文表达, 就算"强奸"中文的话, 像日本那样,大面积使用片假名"翻译"又算什么? 难道还有另外的处理方法??

奇怪的逻辑.

不要有什么"正统""纯净"汉语的想法. 正如没有什么"正统""纯净"的日语, 朝鲜语, 越南语.

胡服骑射也罢, 孝文汉化也罢, 不要搞什么严格的"华夷"区分, 狭隘的民族主义不符合我们的天下观.

我们没必要自卑到在这种地方找自信.

况且, 现在国家出面管理翻译, 起码不会有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这种事了

还是挺想念当年东亚虽然鸡同鸭讲, 却能书同文的年代.

表意文字还是有其优点的, 否则福建广东那片, 大概率得自造文字.

秦始皇千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