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施一公
今日,在新浪网探索栏科学看点作者“商丘深度新闻”关于作者节选自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在“生命科学的极限”发表的演讲一部分文章,题目是:"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不存在(深度)”。这个题目可能是节选作者自加的,施校长的本意可能不是这样。
但整个节选出于施校长的演讲,表达出施校长看事物所持有的观点论据。
节选演讲的开篇句是“我们先看看人从哪里而来?"..........
具体的演讲文我在这里也不引摘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从网上自己找来看看。
我对施校长三个层面物质的说法表示不赞同,我觉得用五个层面表述才是完整的。这五个层面就是极宏观层面物质、宏观层面物质、中观层面物质、微观层面物质,极微观层面物质。这极宏观与极微观物质,因受限于人的能力,人类可能永不能知。但其余三观层面物质现代的人类己经可知,或正在做到可知。
若我们仅仅从已知未知的三观层面出发去回答宇宙存在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一切错谬会因此发生。施校长演讲的错谬就始发于从微观物质看整个宇宙存在。这在逻辑上並不为错:一切物质从小累大,因而越小的就是越基础的。这整个的思路是与现代科学界是一脉相传承的。科学界一直在找最小物质的存在。以为找到了,就能回答出宇宙存在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的正确答案来。
只可惜以人类的能力,永不可能知道宇宙物质的极小层面的存在是什么,怎样的。那么这样的思路碰到极微观层面得到只能瞎猜乱说和无法实证的猜想假说。这文章的题目“(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不存在(深度)”不知是不是施一公校长的本意,但绝对是因深陷微观是基础这样思路的产物。
哪么从宏观层面出发是否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同样也是逻辑思路对,但仍会明白不了。因为宏观之上,还有个极宏观层面,又是一个人类能力永不能知的存在。除了瞎猜乱想,假设猜想,还能做什么呢?原因就一个:没有谁有能力提出实证来!比如宇宙有多大?有边界吗?宇宙之外有什么?宇宙起始于一个极小的奇点?反正证无可证,谁说都对又不对。这正是当今科学界在极宏观层面与极微观层面的乱象产生的原因。
那么对宇宙事物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人类永远明白的回答不了吗?应该不会。因为在这五层次的物质存在中,我们已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的抽象模式存在,这就是宇宙自在的会自性自为的以虚实两质为中心核心的“质能时空信息场存在模式”,它才是一切宇宙事物存在的基础!它看不见,摸不到,但真正切切存在于一切层次的每一个事物中。
从这个无事物不有的基础场存在模式去观念科研分析理知推理,宇宙任一层次物质的存在,它们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都是能明白的,或明确的。它们中的有些具体可能不能知无法实知,但起码能有依据的去理知推理知,不会陷入无法实证下的瞎猜乱说的无明混沌。
当今世界科学界知识人,还没有一个机构团体从这个无事物不有的基础场存在模式出发去观念分析事物,做科研理论依据的。这是个能真正超越的好机会?为什么不去主动积极的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