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展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政策感觉很不错啊
来源:微博@新媒体女性
8月17日,据包括羊城晚报、中国妇女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广东省妇儿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福利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下称通知),将于2018年9月开始在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将性别平等教育内容融入德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规范性别平等教育的工作制度、教学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培育“性别平等教育”示范学校,定期举行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课或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性别平等教育特色精品课程。
△ 性别平等教育有专门的领导小组和专项经费啦
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相关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妇儿工委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地要向本级财政争取专项经费。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为性别平等教育进入中小学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通知明确职责分工,各级妇儿工委负责统筹协调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各级妇联要发挥家庭文明建设作用,做好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宣传工作。《通知》还要求创新教学特色、组建工作团队、加强舆论引导,有效推进全省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
△ 具体如何实施?“中山模式”可以借鉴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通知的背后是广东省自202年起就开始探索的性别平等教育经验。广东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自2012年开始,选取了珠三角地区的中山市和粤东西北地区的茂名市为试点,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率先编写教学大纲和指南,大胆开展教学实践,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中小学各类学科课程中,从小培育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形成了可供全国借鉴、复制的“中山模式”和“茂名模式”。
何谓“中山模式”?
中山市妇儿工委副主任萧亦充在接受“南方+”2017年12月7日的采访时表示,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山已初步建立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性别平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小学、普通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各年级的样板课程。在教学大纲方面,中山市率先编写了国内首个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教师指南、教案汇编。在课程设置上,中山开设了专题课、融合课和实践课的三类样板教学课程。
从中山市发布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来看,破除性别刻板印象是应有之意,同时还包含了性教育、防治性骚扰的内容:
中山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部分)
●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学习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
●5-6年级学生要了解性骚扰和性侵害的危害
●初中学生则要接纳自己的性别特点,了解生涯规划可以突破性别限制
●高中学生则要消除性别分工的偏见和误解,理解性与爱的关系,消除对性行为困惑
——南方日报,《性别平等教育 中山走在前列》
《中山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初稿)》新观点
女可刚男可柔
传统观点认为,男生行为阳刚,强壮、勇敢、独立、追求成就、富竞争性;女生行为阴柔,娇弱、顺从、依赖、温柔、整洁。在性别平等教育中,会通过角色分析,消除学生对性别角色单一、固定、僵化的认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同时拥有阳刚和阴柔的特点,只是程度不同。同时,要让学生跳出“女生说话要轻声细语,男生说话要爽快果决”的框框,学习不带有性别偏见和歧视的方式相处。
和爸爸谈生活和妈妈谈工作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中唱到,“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谈谈”,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方式。但是,《大纲》提出,要打破这个传统的家庭和社会分工,即和爸爸谈生活和妈妈谈工作。另外,还要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性别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认识到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不应该受到性别因素的限制。
女学理工男当护士
“我们以前选特长生,篮球老师多找男生,舞蹈老师只选女生,今后我们必须男女都有。”一所中山市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学校的老师表示,今后选拔人才也将考虑平等,在兼顾男女性别特点,“扬长”的同时注意“补短”。“在日常生活中,女生不被鼓励学理工,男性不做护士和幼师,这些我们都要通过教育进行改变。”他说,“传统的性别观念限制了人的职业发展,要改变,让学生认识到性别不同者都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中新网,《广东中山学校将开性别平等课:女学理工男当护士》
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报道一窥性别平等教育课堂的情况:
“Ta哭了,大家才想和Ta说话,Ta就哭了,Ta在很多人面前哭了。Ta是男生还是女生?”“女生!”
课上,讲课老师黄喜璇给学生提出了以上一个问题。40多名学生现场一致认为,“Ta”就是一个女生。然而,“Ta”却是一名男生,老师选取的这一具体情景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孙杨以0.13秒的劣势与金牌失之交臂。赛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禁失声痛哭。“这是学生们的最本能的反映,受整个社会影响,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已根深蒂固。”讲课老师黄喜璇在课后评价说。
——南方+,《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全覆盖,中山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建议学校设置一些女生优先使用的体育场地,鼓励女生多参加运动。”“根据调查,女生使用厕所的时间是男生的1.5倍,建议学校应增加女生厕位。”
12月23日,广东中山市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该校五年级(5)班的同学正在上一堂特殊的性别平等教育实践课《从性别视角看校园》。该班级学生不久前启动一项调查,“运动设施”“功能场室”“公共厕所”“社团培训”“课题教学”“饭堂配餐”6个调查小组,分别从性别视角调查了校园资源运用中存在的性别差异。
当天,6个调查小组分别上台发布了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校领导随后上台一一回应同学们的建议,当场承诺将设置一个女生优先使用的篮球场、将根据建议改进饭菜质量等,并接受学生们提交的调查报告。这堂别开生面的性别平等教育课,引起了所有参加培训者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
——中国妇女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探索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
△ 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 别的省市也没落下
广东省率先在全省推广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别的省市也没有落后。据报道,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山东省、贵州省、上海市、黑龙江省、陕西省等多个省市都开展了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试点。
“改变性别刻板化印象不能急,必须要看到传统性别观念的顽固性和各地传统性别观念的差异性。”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李慧英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认为,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仍需循序渐进和经历“滚雪球”式的发展。各地应有足够的耐心去推进这项工作,经过10—20年的坚持和落实,人们的性别观念将有望发生变化,这具有战略意义。
“定型观念太自然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问题。”同样接受了南方日报采访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莉从事性别平等研究工作多年。在她看来,性别观念是最难撼动的观念之一。教师是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工作的关键一环,必须首先从教师这一关键抓起,在源头上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
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