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再起,三文鱼出事了!到底是不是他国投毒?

摸牌新发地,下架三文鱼。

今天,北京的三文鱼火了!

500

原因正是新发地市场确诊多名新冠患者,并且有45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恐怖的画面瞬间拉回到2019年的华南海鲜市场。

丰台区封了两个点,西城区封一个点,一时间人心惶惶。

500

正当所有人都在猜测传染源的时候,诡异的消息再次传来,查出病毒的是砧板,剁三文鱼用的!

这个结果不仅是吃瓜群众,恐怕很多传染病专家都不敢相信,三文鱼能感染冠状病毒?这玩意儿咋不上天!

要知道,新冠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已知的科学证据都表明,它只能感染哺乳动物,不能感染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500

▲ 新冠病毒暂时没有感染哺乳类以外动物的案例

科学的说,三文鱼感染新冠病毒实在是匪夷所思,完全颠覆了现有认知。

或者,病毒并不能感染三文鱼,它是沾到三文鱼身上的!

500

按照国际冷链的运输标准,食物冷藏温度在-18℃至-22℃,这个温度区间显然无法杀死新冠病毒,相反可以让病毒长期存活,只要活体病毒飘落在鱼肉上,一定可以活着到达北京。

根据SARS、MERS等传统冠状病毒的能耐,最长可以在玻璃、木材、塑料、金属表面存在9天,一般情况下2-3天。

如果是低温高湿环境,存活时间可以无限长。

例如变暖的喜马拉雅山上就检测出28种:

500

冷链运输的三文鱼,显然属于这一类优越环境!

由于砧板也是竹木、塑料材质,当然也可以蓄养病毒。这就是为什么新发地市场的病毒在案板上被检测出来的原因!

毕竟,病毒是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东西,如果飘荡在空气中,很容易就被紫外线晒死了,存活时间也就2-3小时。

只有藏在砧板细缝里边才能活着进入人体。

从这一点上看,三文鱼有着其他食材不具备的优势,它是生吃的!

500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新冠病毒具备肠道感染的可能性!

500

500

这一点国内外研究人员都有确认,新冠病毒患者粪便中也确实检出过活病毒,并且存在肠道病变的例子。

结论就是,三文鱼带毒是一条可能的传染路径!

某群体免疫国家的工人带病加工三文鱼,因为某种原因,带有病毒的飞沫留在了鱼肉表面,这些被污染的肉类躲过海关抽检进入了北京,最后感染了食用者。

理论上,这是可能的;实际上,概率几乎是零!

500

首先,生吃的鱼,在生产端的卫生条件就极为严格,就算没有新冠疫情,员工也是戴口罩操作,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把飞沫喷到鱼上?

要知道,新冠病毒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完成感染,棉布口罩尚且能够阻挡,少量的病毒飞沫要穿过口罩在鱼的表面上达到致病浓度,这个可能性太小了。

再说了,三文鱼也是剥皮吃的呀!

从食用者来说,要在一块剥了皮的三文鱼肉上吃到足够的新冠病毒,概率极低,趋近于零。

于是立即有人意识到,这可能是美国的投毒!特工故意在某一条三文鱼体内注射少量病毒,这样就可以达成目的了!

理论上说,确实可以。

这样一来病毒集中在某几条鱼身上,流向不定,很容易造成全国各个地区爆发感染的局面,而且也确实解决了无意污染中病毒量级不足,且仅存在于表面的问题。

不过嘛,还需要最终证据。

如果胖兵是美国特工,干嘛要在可以溯源的进口三文鱼上投毒呢?我在走私冻品上投毒不行吗?

500

500

▲ 排查走私分子也是风博士的兼职工作之一

走私冻品无法溯源,流向更为隐蔽。放着这么好的途径不用,在严密监控的专业加工厂里边投毒,你以为CIA里的人都是蓬佩奥那脑子?

所以,如果美国人真的蠢到这种程度,倒是给了中国反击的把柄——一查监控你往哪跑?

但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胖兵认为,这个可能性需要严格检查!

那么,三文鱼砧板上的病毒还有种可能?

胖兵又重新看了一遍新闻:

6月12日,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市开展了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排查,共采集海鲜、肉类等食品及外环境涂抹标本5424份,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新发地市场发现40件环境阳性样本,其余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均为阴性。

请注意,检测标本的阳性分布非常蹊跷。

一共5424份样本,海鲜、肉类没有查出阳性,其余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也没有阳性,甚至海鲜三文鱼的源头,北京京深海鲜市场的三文鱼、环境、员工都没有查出病毒。

唯独新发地市场切三文鱼的砧板上查出来病毒!

那么,这块有病毒的砧板很可能不是因为切三文鱼而沾染病毒。

恰恰相反,他本身就带着病毒,却没有沾染三文鱼!

把病毒喷上砧板的,很有可能是本次传播的早期感染者,一位切鱼的小贩。

500

换句话说,6月12日的全面检测找到的是被病毒感染的结果,而不是病毒感染的过程。

因为现在发病的患者显然是一周前在市场被感染的,即6月5日左右。如

果在患者活动的区域均匀沾染新冠病毒的话,又冷又湿的砧板显然是最适合病毒存在的地方,这里检出病毒毫不意外。

其他四十份病毒沾染样品,相信也差不多是这么来的。

换句话说,新发地的爆发可能是被感染的结果,而非感染途径。

胖兵奇怪的是,我国国内已经多日零增长,根本没有传染源。

如果是从国外传入的,外国人进入中国都要经过核酸检测及长达14天的集中隔离和后续居家隔离。

就算这个外国人悄无声息的带着病毒进来了,经过快一个月无症状的感染者,传染可能性极小。

哪怕他真的传染了,患者也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发病,进而爆发,怎么会突然就爆出几十个人呢?

胖兵隐隐觉得,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病毒爆发的真正秘密,有可能就藏在新发地市场里!

所有人都知道华南海鲜市场是疫情的风暴眼,病毒是蝙蝠体内冠状病毒变异而来。但你也要知道,新冠病毒爆发的时候,武汉的蝙蝠正在冬眠!

500

如果钟南山院士的判断没有错,新冠病毒一定有个中间宿主,在华南海鲜市场引爆了疫情!

500

这个中间宿主到底是什么?或者到底是一些什么?

目前还没有任何结论。

因为,华南海鲜市场在病毒爆发后没多久,就被消毒液给淹没了,疾控中心只取了一轮样本。考虑到当时的情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没有查清楚中间宿主是一个遗憾,因为我们可以防得住人类,但很难防得住动物。如果无法确定中间宿主,就有可能发生疫情消失后再次爆发的情况。

找出那个中间宿主,才能彻底掐断动物向人传播的途径!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爆发与华南海鲜市场有相似性,那么就有可能是同一个(或者一类)中间宿主引发了本次疫情。

如果能在详尽的调查中找到病毒传播的途径,挖出那个隐藏了半年多的中间宿主,对于今后新冠疫情的防治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今日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自信让病毒在市场里再活几天,这是半年前不敢想象的。

复产复工之后,无论是人员流动还是物资流动都很快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由此带来某些地方的反弹是不可避免的。

但经过半年的锻炼,中国防疫能力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手机定位、凡事留痕的今天,几乎不存在追溯不到传染源的情况。

所以恐慌不必,但寿司还是暂时不吃为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