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聊聊瑞士被评为最安全国家配不配

这两天,朋友圈被刷屏了,因为《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报道。

在这篇报道当中,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是对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指数排名。

根据这项研究成果,从抗击新冠病毒的角度而言,目前瑞士排名第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看到小伙伴们刷屏般的转发,并且多次提到“今日新增为零”,“最安全的国家”等等振奋人心的词语,我一度怀疑这是一条为博眼球而炮制出来的假新闻。

500

为了验证真假,我专门跑到福布斯官网去查了,无论输入报道标题还是关键词,显示的都是“查无此新闻”,导致我一度确认这就是一条假消息。

直到在福布斯官网搜索 Deep Knowledge Group,才找到了报道原文。

原谅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这个 Group。但是看了它的数据来源,不乏全球最权威的数据库,想来应该有一定可信度的。

500

但是对于这个结果,作为一个见证了瑞士疫情发展的普通人,我真的表示无比震惊!

如此佛系抗疫的瑞士竟然排到了第一?那其他国家得有多差劲儿啊!

可是不对啊,我们中国明明是严防死守,全民禁足,为什么只屈尊排到了第7位?

于是乎,为了解开心中困惑,我竟然把这篇250页的学术论文找出来读了一遍。自打交完毕业论文,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劲头儿,不由得佩服一下自己的毅力。

下面,就结合自身感受聊聊读后感。我会努力做到真实客观,奈何学术水平退化,自身经历也有一定局限,若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区友好交流。

(感受到满满的求生欲了么....)

1,瑞士依然存在新增病例

首先,来辟个谣:瑞士每天都有新增病例,距离清零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福布斯的报道是美国东部时间6月5日晚上7:55发布的,那会儿欧洲中部时间应该是6月6日凌晨1:55.

朋友圈是从7号开始大规模转发的,不少人的转发内容都提到瑞士今日新增病例为零。

然而,无论6日7日8日,瑞士每天都有新增病例的,只是数量确实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维持在个位数。

我猜想可能是恰逢周末,查询的时候数据尚未更新,于是乎认为新增为零了,后面大家看到就直接复制转发了。

500

说来也巧,6月6日对瑞士而言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根据联邦委员会的决定,从6月6日开始,瑞士进入了新的状态,基本可以理解为全面放开的状态。。

从这天起,所有营业场所均可开放,在确保社交距离的前提下300人以内的集会可以举行,所有学校有条件复课,对高危人群的限制也放开....

跟很多企业一样,我司也于随后的周一也就是昨天召回了在家办公的员工们。我本人由于特殊原因暂时没有回办公室,但是听同事说其实有周围的人被确诊阳性,只是没有症状。

全面的放开并不等于绝对的安全,我们谁也不知道周围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谁也不知道病毒会不会反扑。

在大家热火朝天地庆祝解禁,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我的态度可能显得有些消极。但轻敌和傲慢都是危险的态度,在绝对的安全到来之前,我们还是尽量怀着敬畏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情。

2,这个排名是浮动的

除了新增病例之外,还有一个被拿来大肆宣传的点:最安全的国家。

其实,更准确的说,是瑞士目前居这个排名的第一位。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Deep Knowledge Group 的统计一直在更新。在这次的结果公布之前,以色列和德国都曾排在瑞士前面。

文中也提到,瑞士之所以目前位于榜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经济弹性,是其在逐步解封阶段的有力举措,在不牺牲公共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逐步恢复经济发展。

德国目前居于第二位,基本也与瑞士处于相同的阶段。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逐步放开,恢复经济。

500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疫情并不是一夜之间全球爆发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爆发和恢复的一个过程。

目前,整个欧洲都处于恢复期,包括最严重的意大利疫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也开始出门活动了。

但是,有些国家和地区,比如南美洲,目前正处于上升阶段。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不知道病毒的传播跟气候季节是否有关系。但是,在无论如何控制航班和边境都无法阻止全球化步伐的今天,独善其身真的很难,我们期待的是病毒连同这个排名早日消失。

3,排名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

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作为疫情期间一直在瑞士生活工作的人,相信不止我自己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吧。

毕竟欧洲的重灾区就在我们隔壁,瑞士的感染数也不算少,禁足令更是一天没有过,口罩也是爱戴不戴,可以说是相当佛系了。

但是读完报告,我承认自己的认识太流于表面了。

这篇研究中所考虑的参数就有130多个,定性和定量方面的都有,数据点更是多达11400个,从四个大的维度来做的分析,分别是:检疫效率、检测和检测、医疗储备以及政府效率。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影响被多次提到,几乎每个维度里面都包含了Ecobomic xxx 的指标。

500

不得不承认,瑞士在这方面做的真的挺不错的。无论是对短工时的补助还是经济循序渐进的恢复,每一步都落实的很到位,失业率也没有出现大幅增加,社会整体依然和谐安定。

时至今日,抗疫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它已经融入到了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对于很多没有储蓄习惯的民众而言,手停口停。对于一些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只有运转才有发展。

除了“躲”,更重要的或许是如何积极面对。

4,瑞士有其相对优势

除了超级提分的经济因素,瑞士在文化地理等方面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连苏黎世、日内瓦这种叫得上名字的所谓 “大城市”都被我们亲切地称为“苏村”、“瓦村”。而在瑞士,有一大部分居民确实是生活在真正的小村小镇。

虽然自始至终戴口罩都不是强制要求的,但是在疫情爆发之初联邦政府就强调了安全距离,时至今日保持安全距离也依然是工作和聚会的大前提。

大部分瑞士民众也显示出了比较高的自觉性,对政府政策相当的配合。一说放开呼啦啦山上湖边一夜之间冒出了好多人,但是每个人都跟你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连日常打招呼的都很少了。

而且在一些瑞士的乡间小镇,别说2米了,日常20米内都未必见的着人。不得不说,人口密度低也大大降低了抗疫的难度系数。

正如很多当地人开玩笑的,2米的安全距离要求结束后,我们终于可以回归日常的5米距离啦!

500

5,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前文提到了,这份排名是浮动的,瑞士只能说是暂居第一。

同时,在这份报告十分显眼的位置,作者也提出了排名靠前的国家将来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瑞士而言,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经济层面的:过度依赖出口。

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会导致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瑞士将近一半的GDP是出口贡献的,而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了其中三分之二。如果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出现衰退,那么对于它们的出口依赖势必成为瑞士的一个短板。

500

最后,还是想再强调一下,这篇小文是基于我个人生活经验对这篇报道的读后感,除了瑞士人自嘲社交距离的玩笑照片其他图片均来自报道截图。

若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也期待在评论区听到不同的声音。

原创不易,希望大家可以关注:生活在瑞士

生活在瑞士的职场妈妈,分享瑞士生活、工作、旅行、育儿趣事。

作者:博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