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再次对峙,印度“前进政策”将重演60年前历史?

中印边境又一次的低烈度对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于两国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的担忧。

印度与中国的共同边境线长约3500公里,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存在领土争议。两国曾于1962年发生边界战争,之后不时发生边界纠纷。

5月上旬以来,印方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执勤,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与2017年中印发生大规模对峙的中印边境东段不同,这次双方发生对峙的地区,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区,属于两国边境的西段。

500

印中最新军事对峙集中在拉达克地区,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沿与克什米尔山谷东北面,属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三方的领土争议区,现绝大部分领土由印度控制。

引发这场对峙的导火索是印度方面的公路修建计划。印度希望在班公错湖周围的指状区域(Finger area)铺设一条关键道路,同时修建一条公路连接加尔万河谷。对此,中方坚决反对。

据《防务新闻》报道,军方消息人士称,中印两国在争议边境地区的对峙已经超过25天,且双方正在正在向靠近拉达克东部(eastern Ladakh)的后方基地运送重型装备和武器,包括火炮和战车。

尽管中印双方都在通过军事和外交层面的谈判努力解决争端,但两国在争议地区的军事部署也在不断增强。

按照中国方面的报道,中国边防部队已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而按照印度媒体的报道,在中印两军的对峙过程中,中方一度扣留了印藏边境警察部队的一组巡逻士兵,甚至“抢走了印军士兵的武器”,直到两军会谈后才与士兵一起得到释放。印度媒体还播放了中国军队进入加勒万河谷以及在拉达克地区驻扎的相关画面。

500

▲ 印度媒体发布的解放军营地卫星照片

印度军方也在增派军队和火炮这样的武器装备达到争议地区。消息人士称,印度不会让步,直到班公湖、加尔万河谷和其他一些争议地区恢复现状。印度空军一直在争议地区进行着严密的空中侦察。

其大约1-2个旅共10000人的兵力正在完成向着边境地区的调动集结,除了1-2个旅的步兵部队之外,印度陆军配属的诸如重型火炮在内的中重型武器装备和武装直升机均已经进入前沿部署的状态。

印度陆军在短时间内的向边境地区的高密度部队调动,有赖于其从2013年以来积极在边境地区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7年以来印度已经悄然在中印边境完成了数百公里战备公路的建设,并且扩建了野战机场可以供诸如C-17在内的大型运输机使用,这使得印度陆军的调动和后勤保障能力得到的空前的增强。

消息人士称,卫星图像捕捉到了中国在实际控制线一侧大幅加强国防基础建设的画面,包括在距离班公湖地区约180公里的空军基地进行的建设活动。印度方面的评估是,中国军方集结的目的是向印度施压。

尽管印度军方随后发表了态度强硬的声明“坚决否认”有关印军士兵被扣留的消息,但就像印度军方在之前印巴空战中对于两军战况夸张的描述以及对于被击落米格-21战机飞行员阿比南丹在空战中的“英雄事迹”的嘴硬描绘一样,越是印度官方在这类事情上的表态越是缺乏可信度,因此除了双方的确在这一区域因为对峙引发了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集结之外,印度官方的所谓信息很难有更多令人信服的内容。

印度防长拉杰纳特周六接受电视台访问时说:“我要向国家保证,我们绝不会在任何情况下,让印度的尊严受损。”他以2017年多兰高地发生的类似对峙为例指出:“当时的局势非常紧张,但我们没有后退。”拉杰纳特表示,印度和中国正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进行谈判,印度设法确保边界紧张局势不会加剧。他说:“印度一向奉行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明确政策。”

就在印中军队对峙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表示,他“愿意且有能力”在两国间斡旋。拉杰纳特在访谈中透露,印度已婉拒由特朗普居中调解。他周五与美国防长埃斯珀通话时,向对方强调印度和中国设有双边机制,能通过外交和军事层级的对话来解决问题。印度国防部长辛格(Rajnath Singh)上周六表示,正在与中国进行军事和外交层面的双边谈判,以解决争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日表示,目前中印边境地区的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可控的,中印关于边界问题的外交、军事沟通渠道是畅通的。赵立坚说,中方在边界问题上一直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严格遵守两国签署的有关协定,致力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相信双方通过谈判协商,可以妥善解决两国间的问题。”赵立坚说。

500

▲ 当年印度媒体还指着米格-21的残骸非说是F-16……也是没辙

拉达克地区所在的中印边境西段与2017年中印两军密集对峙的洞朗地区所在的中印边境东段在地形上都属于高原,不过在兵力部署上,印度军队对于东西段的态度和部署并不完全相同。在中印边境的东段,印军一直以重兵部署的状态进行所谓的“攻势防御”,也就是在2017年洞朗对峙时被中国媒体反复提及的3个山地军超过10万人的庞大作战部队。尽管因为地形原因,加上印军在装甲机械化部队、炮兵、陆军航空兵甚至是摩托化运输能力以及基础设施上的全面缺陷,这些部队更多时候只能在中印边境的东段地区分兵据守,无法发挥其数量上看起来的优势,也很难组织起一场像样的现代化进攻作战。

500

▲ 中印边境东段印军只有很少的装甲部队,更多是要以山地步兵来迎战解放军的“钢铁洪流”

而在中印边境西段,形势对于印度其实更加恶劣。这一方向上印度的北部军区总兵力也有第14、15和16三个军,但由于北部军区同时要兼顾印巴边境北部的防御问题,实际负责中印边境的只有第14军一支部队,该军目前下辖两个步兵师以及相应的军属炮兵旅以及独立装甲旅,尽管这些部队在上世纪90年代装备的T-72M1主战坦克曾一度让解放军深感不安,但在今天,面对解放军西部战区现代化的作战力量,印军在这一方向上可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不到便宜。在军改之前,新疆军区经常进行的所谓“万人千车千里机动陌生地域”的演习行动,如果部队最后被拉动到了阿里军分区,那么这次行动十有八九就和印度有关。

毫无疑问,在这次增兵之后,印度陆军在班公湖前线以及拉达克地区的正面兵力,将形成同解放军二比一到三比一的数量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拉达克附近除了解放军之外,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还驻扎有一个旅左右的巴军部队。因此,整体的兵力对比上印度陆军虽然处于优势。但是仍然不足以使得印度陆军在博弈的过程之中能够取得压倒性的结果。

500

对于解放军而言,虽然在整体兵力部署上处于劣势,但是在地形和部队质量上却处于优势。印度陆军在拉达克地区如果要同解放军对抗那么必须以不利的仰攻的形式实施作战,而解放军则可以以逸待劳,使用西部战区长期部署西藏地区的某重型合成旅的坦克及装甲部队高效的消灭来犯之敌。

500

当然,无论是空军助阵还是地面上的步步蚕食,印度所谓的“前进政策”始终是一种“占君子小便宜”的策略,在此前中国综合国力有限,在西部地区的兵力投送能力不强,对此类行径长期持妥协退让的态度,即使在边境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回击,因为在外交政策上顾全中印两国关系大局,中国政府也极少在媒体上对印方在边境上的卑鄙行为予以曝光。也正因此,外界对于中印边界上两军日常的摩擦也知之甚少,而印度方面出于维护自身形象的因素,显然也不可能对外释出什么印度军队在边境上吃了大亏的消息内容。结果这种单方面的消息经过网络自媒体的“进口内销”,就成为了刺激中国民间情绪的“兴奋剂”。

500

▲ 一张照片形成一段观点,一段视频又扭转这一观点

与2017年中印围绕洞朗地区进行对峙的时候相比,2020年的国际局势无疑更加诡谲多变,无论是新冠病毒对全球的感染,还是由此造成的全球经济和产业的萧条,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危机和乱局,加上新一时期西方政治领导人素质的剧烈波动,都让当今世界更加充满不确定。

对于目前的中印边境而言,最大的变数实际上来自于莫迪是否能够很好的掌控印度军队。由于上台以来莫迪一直在利用国内的激进民族主义势力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使得印度国内的左翼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虽然对于莫迪而言,其可以利用在强硬和退缩之间的反复切换来实现“左右逢源”,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他手下的少壮派军官们是否也有类似的政治思维,而如果在拉达克地区集结的印度大军的指挥官出现头脑发热的症状实施军事冒险,那么60年前在边境一溃千里的窘状将再次降临到印度军队头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好战略定力有的放矢,而不是为眼前飞舞的苍蝇迷惑了方向,对于大国而言才是更加稳妥的行动。

来源:时政文摘;编辑:郑文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