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无凭无据的报告:中国家庭债务是可支配收入的107%,你怕了吗?

最近,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家庭债务已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

报告还表示,如果考虑到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统计的部分,“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500

报告特别强调,即便从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截至2017年中国这一比值为48%,也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GDP与居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且家庭部门加杠杆的主体——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速,这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

报告最后面危言耸听地认为,家庭债务的累积不仅会对消费有挤出作用,也会连锁至企业部门,甚至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平均而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GDP年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

这份报告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也吸引来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其中港媒《南华早报》就将其与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联系在一起,认为家庭债务水平的上升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中国中产阶级进行高消费的能力和意愿,这样的变化会导致中国政府期待中强劲的内需增长可以抵消掉与贸易摩擦有关的出口损失的希望破灭,从而无法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

500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南华早报》完全就是莫名其妙。它的报道犯了一个典型的逻辑错误:树立稻草人。

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的总体格局影响有限,因为中美双边贸易仅是中国外贸总量的一部分。尤其对于进口来说,中国从美国进口仅占自身进口总额的7.08%,这样的占比使得贸易摩擦对中国总进口的影响非常小。

当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相比进口要大一些,毕竟中国对美出口占自身总出口的比重达22.27%。但是,即使在极端的情形下,美国对中国所有出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出口增速下降达8.24个百分点,中国出口的负增长速度也只不过是0.34%。中国完全可以承受这一出口的负增长速度。

500

经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可以对此有更直观的感受。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年份,也就是2009年,中国出口负增速达16.01%;2015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的负增速也曾达到2.94%和7.73%。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其严峻程度尚不及中国前些年经历过的外贸下滑,中国显然有能力承受。

既然中国有能力承受这一点损失,那把损失从内需中补回来这种说法,又谈何说起呢?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说的就是《南华早报》。

第二点,就是这份来自上海财大的报告,本来就是错误百出。它居然也能得到支持和引用,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首先,“中国GDP与居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样的话语和观点,本身就不值得一驳;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速,也大为错误。公开资料显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反而是跑赢了GDP增速的。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这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5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另外一家外媒彭博社就直接打脸了这份报告以及《南华早报》的报道。前者认为,大量的事实和数据都证明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中国居民的消费也是在不断升级的。

报道称,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的200多页征税清单中将数十种海鲜列入,来自于浙江台州的天河水产有限公司深受影响。因为在此之前,天河水产公司中的1000多名工人每年处理将近10,000吨淡水小龙虾、冷冻鱿鱼、海鲂鱼片和其他各类海鲜,销往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但是中国政府6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在对美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得益于20-30岁年轻城市居民的旺盛需求仍然让小龙虾产业的经济产值较去年上涨了83%。

“我们不担心对美出口的下降,因为我们国内的消费者也开始关心起食品的质量,而公司此前销往发达国家的水产正好迎合了民众消费升级的这一变化。”该公司的一位销售代表Doris Chen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弃美国市场。”

包括来自华润控股的数据也显示,该集团旗下的3000多家超市在上半年中,阿根廷红虾的销量提高了20%。华润方面表示,国内的一些中间商原计划进口阿根廷红虾加工处理后出口到美国,但是现在本地需求就足以消化他们的出货量,因此有不少做海外贸易的公司开始转向经营国内市场。

500

家庭消费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走势变化

ING Bank NV驻香港的经济学家Iris Pang表示,2016年和2017年家庭消费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9%以上。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他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只会让这一占比更加提高,因为他完全相信中国政府借此机会重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健康的经济结构的能力。

所以,我们完全不知道上海财大高等研究院报告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是如何站得住脚的。甚至于他们的数据,也应该持怀疑态度。

最后,中国居民在面对消费议题时,往往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哭穷”,一个是“炫富”。

有些中产阶级,爱哭穷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哭着哭着,哭到自己都信了。最著名的论调,就属于年入30万活不下去,年入50万勉强卫生,年入百万刚刚及格,你已经落后你的同龄人多少多少……按照这种莫名其妙的理论,敢情那些不用申报个税的中国人早就“饿死”了。

爱哭穷的中产阶级和自媒体们,都8102年了,编瞎话也要讲点脑子。这种强行制造的财务恐慌,明显和居民生活的实际感受大相径庭……

另外,这样的极端常常让很多经济学者摸不准中国经济的脉搏,一些报告出现失准也其来有自。所以上海财大高等研究院,如果你们有更为详细的报告内文,麻烦请公布一下。

(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