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五大家族--孙中山家族(下)

500

4.孙中山家谱

500

5.孙中山家族

(1)孙眉支

孙眉,谱名孙德彰,是孙达成长子、孙中山长兄,咸丰四年(1854)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南朗镇翠亨村,民国四年(1915)病逝于澳门住宅,享年61岁。有独子孙昌。

孙昌,孙眉独子,光绪七年(1881)出生于檀香山,曾在檀香山、澳门、日本读书,梁启超流亡期间曾教授孙昌国文。

光绪二十二年(1896),孙昌(15岁)在美国加州学医,后因学费不足而肄业,转而在美国售卖药物为生。

光绪三十三年(1907),父亲孙眉退出檀香山茂宜岛农场,孙昌(23岁)与父亲及家人迁居香港九龙。同年,孙昌参加广西镇南关起义,攻打督师衙门。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昌(24岁)娶妻王金顺(1888-1915)。

光绪三十二年(1906),孙昌(25岁)长子孙满(1906-2001)在美国加州出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孙昌(27岁)次子孙乾(1908-1999)在美国加州出生。

宣统二年(1910),孙昌(29岁)在美国加州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祖母杨氏(82岁)在香港去世,与妻子王金顺、母亲谭氏及孩子回国。

民国元年(1912),孙昌(31岁)在广州警察厅任职。

民国二年(1913),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孙昌(32岁)与家人移居澳门。

民国三年(1914),孙昌(33岁)加入中华革命党。

民国四年(1915),孙昌(34岁)父亲孙眉(61岁)、妻子王金顺(27岁)在澳门去世。

民国五年(1916),孙昌(35岁)娶妻梁旺(孙昌死后改嫁)。

民国六年(1917),孙昌(36岁)参加护法运动,任陆海军大元帅府别动队司令,奉命乘船押送军饷赴广州黄埔慰劳卫士队,由于事先未同海军联系,误入海圻舰警戒线遭炮击,坠入江中溺水牺牲,年仅36岁。孙昌有二子孙满(1906-2001)、孙乾(1908-1999)。

孙满,孙昌长子、孙眉长孙,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于美国加州,因父母早亡,由孙中山、宋庆龄抚养。在广州培正学校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后考入并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民国时期任中央信托局专员、全国工商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工业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专员等职。1949年迁居香港,1965年迁往台湾,1987移居美国加州,1989、1995年两次回乡探亲谒祖,2001年病逝于美国加州,葬于洛杉矶市郊,享年95岁,编有《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

孙满有二子孙元、孙杰,四女孙绍如、孙丽贤、孙爱娜、孙雅丽。

孙乾,孙昌次子、孙眉次孙,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美国加州,因父母早亡,由孙中山、宋庆龄抚养。在广州培正学校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身高1.85米,擅长排球、篮球。民国十三年(1924),中华民国第三届全运会在武昌举行,孙乾(16岁)带领培正中学排球队参赛夺冠,其后孙乾选入国家排球队。民国十六年(1927),在上海举行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孙乾(19岁)参加国家排球队战胜日本队和菲律宾队夺得冠军,同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政治系。民国十七年(1928),孙乾(20岁)去日本士官学校攻读工兵科。民国二十年(1931),孙乾(23岁)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担任广州燕塘军校教官,又被中山县长唐绍仪聘任县一区公安分局长,不久到南京任参谋部上校参谋,后被派往意大利陆军大学深造,归国后出任中央陆军大学工兵教官。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本全面侵华,孙乾(29岁)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后升任十二集团军通信兵团少将团长、一八七师少将副师长,率师转战粤北、湘赣,参与了数十个战役。民国三十五年(1946),孙乾(38岁)任中山县县长。民国三十八年(1949),孙乾(41岁)随国民党败退台湾。1956年,妻子苏仲英(孙中山妾陈粹芬养女,取名孙容,嫁孙乾后恢复原名苏仲英,生卒1909-1956)患癌去世,其后孙乾及家人旅居美国。改革开放后,孙乾多次回乡探亲谒祖。1999年,病逝于美国,享年91岁。

孙乾有五子孙必胜、孙必兴、孙必达、孙必成、孙必立,一女孙嘉穗。

(2)孙中山支

孙中山,谱名孙德明,学名孙文,自号孙逸仙,后流亡日本改名孙中山,是孙达成次子,同治五年(1866)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南朗镇翠亨村,民国十四年(1925)病逝于北京,享年59岁。娶两妻(卢慕贞、宋庆龄)三妾(陈粹芬、浅田春、大月薰),生一子(孙科)三女(孙娫、孙婉、宫川富美子)。

孙科,孙中山独子,光绪十七年(1891)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南朗镇翠亨村。

光绪二十一年(1895),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孙科(4岁)随家人逃亡檀香山,其后在檀香山完成小学、中学、高中学业,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光绪三十三年(1907),孙科(16岁)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

宣统二年(1910),孙科(19岁)考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担任《自由新报》《大声周刊》编辑。

民国元年(1912),孙科(21岁)与陈淑英(孙中山三叔孙观成的外孙女,生卒1893-1990)在檀香山成亲,婚后继续读大学,陈淑英相伴而行。

民国二年(1913),孙科(22岁)长子孙治平(1913-2005)在美国加州出生。

民国三年(1914),孙科(23岁)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

民国四年(1915),孙科(24岁)次子孙治强(1915-2001)在美国出生。

民国六年(1917),孙科(26岁)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

民国七年(1918),孙科(27岁)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

民国十年(1921),孙科(30岁)担任广州市市长。

民国十一年(1922),孙科(31岁)长女孙穗英(1922-)出生。

民国十二年(1923),2月,孙科(32岁)再任广州市市长。10月,参与中国国民党改组,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党纲章程。

民国十三年(1924),孙科(33岁)主持国民党广州特别党部,与黄季陆合作提出《弹劾共产党案》。

民国十四年(1925),孙科(34岁)父亲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任政府委员。同年,次女孙穗华(1925-2016)出生。

民国十五年(1926),1月,孙科(35岁)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5月,第三次就任广州市长。

民国十六年(1927),3月,孙科(36岁)任国民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7月,随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清共。

民国十七年(1928),1月,孙科(37岁)与胡汉民、伍朝枢赴英德等地考察,起草《中国国民党训政大纲》,协助制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0月,任铁道部长与考试院副院长。11月,兼任交通大学校长。

民国二十年(1931),3月,孙科(40岁)升任行政院长,任职不足一月因财政危机辞职。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对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孙科(41岁)回南京任立法院长,曾鼓吹实行立宪制度,但遭蒋介石冷遇,其间连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民国二十七年(1938),孙科(47岁)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谈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苏商务条约》,争取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民国三十年(1941),孙科(50岁)在《纽约时报》撰文,畅谈在中国实现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

民国三十四年(1945),孙科(54岁)出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长,国民党中常委。

民国三十五年(1946),孙科(55岁)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孙科(56岁)胜任国民党副主席。

民国三十七年(1948),4月,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李宗仁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孙科(57岁)票数低于李宗仁落选副总统。5月,蒋介石、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正副总统。11月,总统蒋介石任命孙科为行政院长。12月,李宗仁、白崇禧要求蒋介石下野和谈。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行政院长孙科(58岁)赞成和谈,亦要求蒋介石下野;蒋介石面对党内外压力而辞去中华民国总统,由李宗仁代理。3月,由于同时得罪蒋介石、李宗仁,遂辞去行政院长;当月,代总统李宗仁任命何应钦为行政院长。6月,何应钦辞去行政院长,由阎锡山接任。12月,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孙科去香港。

1951年,孙科(60岁)去法国。1952年,孙科(61岁)去美国,担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长。1954年,孙科(63岁)次子孙治强从香港举家迁居美国加州,孙科及妻子陈淑英与次子同住,照料孙辈及家务。

1965年,孙科(74岁)从美国回台湾,任总统办公室高级咨议。

1966年,孙科(75岁)任考试院院长。

1973年,孙科(82岁)病逝于考试院院长任上,有二子孙治平、孙治强,四女孙穗英(1922-)、孙穗华(1925-2016)、孙穗芳(1936-)、孙穗芬(1938-2011)。

孙治平,孙中山长孙、孙科长子,1913年出生,就读于北京海外补习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49年后长期寓居美国,1965年孙治平随父亲孙科返台,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总统办公室国策顾问、台湾电视公司副董事长、联合发展企业公司董事长等职,2005年在香港病逝,享年92岁。有一子孙国雄(1943-)。

孙治强,孙中山次孙、孙科次子,1915年出生,美国加州大学毕业,1965年孙治强随父亲孙科返台,曾任中央信托局顾问、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职,2001年在美国洛杉矶病逝,享年86岁。有两女孙嘉霖、孙嘉瑜,两子孙国元、孙国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