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离婚潮袭来,对女人究竟是解脱还是陷阱?

导读:一场疫情,演绎了多少生活的情景剧,有悲伤的,有感动的,也有意外的,离婚暴涨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离婚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据报道,随着疫情时间的拉长,我国离婚率有成暴涨的趋势,在西安、合肥、广州等城市,离婚登记预约已排成长队。而我的同行阿军也难幸免,城市解封的第二天就离了。他们夫妻都是我在传媒界的朋友,说离就离了,颇感意外。

疫情之外,离婚率暴涨,对女人究竟是解脱还是陷阱?

500

一、离婚潮彰显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女人一直是离婚现象中被社会舆情关注的焦点,此次离婚潮现象也不例外。

我国的离婚现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增长。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离婚率很低。来自民政部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年我国离婚率为4%,1999年达到13.7%,2003年达到15%以上。而到2019年,离婚率高达44%,有的地区甚至高达70.56%。

相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给女性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女子经济独立。一方面知识女性在职场日益如鱼得水,大展拳脚,并涌现出诸多女强人,另一方面,农村大量打工妹涌进城镇工厂,不仅赚取财富,更增加了见识。经济独立促使女性个体意识急遽强化,在婚姻上也有资本不愿再委曲求全,随波逐流,当婚姻关系破裂时,离婚是不二选择。

二是社会的宽松度和包容性越来越宽泛。这体现在婚姻上给予了女性离婚更多的自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法》经历了三次较大修订,第一次是1981年年初,我国第二部婚姻法开始施行,首次将“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标准。第二次是2001年4月,《婚姻法(修正案)》颁布施行,对感情破裂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细化。第三次是2003年10月,《婚姻登记条例》开始施行,这一新法主要特征是大大简化了行政程序登记离婚的手续。

据了解,在2003年之前,夫妻离婚非常麻烦,必须要由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介绍信,而2003年之后,如果双方是自愿的,只需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和离婚协议书,当天就可办理离婚手续。

伴随三次婚姻法规的修订,离婚案例一直攀升。特别是第三次修订后的2004年,全国离婚数出现了“井喷”现象,高达166.5万对。

一份网络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2017年间,由女方主导离婚的比例高达七成。

我的同行阿军此次离婚,据他抱怨也是由他妻子洪云主动提出。

很显然,此次疫情催生的离婚潮,其背后依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疫情仅是一个意外的巧合。

500

二、离婚潮很难改变女性传统婚恋地位

尽管女性在离婚中的角色有日益突出的趋势,但从一开始也一直被推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数千年传统婚恋文化积习,女性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当桎梏女性社会制度的硬盔消解后,文化的软甲依然存在。现代社会为女人们提供了婚姻的自由选择,传统的积习观念依旧在掣肘着她们的追求。

女性离婚的意识往往是被裹挟的存在。有媒体曾做过调查,很多女人离婚并不是为了追求男女婚姻平等,或者追求自我独立,而是因为婚姻“实在过不下去了”, 不得不离婚。阿军的老婆在离婚后也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一条既是抱怨也是为自己辩解的信息:“真的是过不下去了,疫情期间,他整个人的劣根性暴露无遗,无法忍受。男人都那德性?”

时至今日,很多离婚女子依旧成为被口诛笔伐的当然对象。在很多相关的调查问答中,网友的留言也是一边倒地对女性予以谴责,而有关为女性辩护的声音微乎其微,这显示出女性的婚恋地位依然未有实质性改观。

正因如此,很多女性即使离婚了,也选择“隐身匿迹”,自我保护。一位做导演的离婚女子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她可以光明正大去离婚,但离婚后却不得不选择对朋友和父母隐瞒。果断的离婚,和对离婚的隐瞒,是复杂社会意识在离婚女子们身上的矛盾观照。

无法跳出自我的婚恋思维藩篱,是困扰离婚女子的另一大羁绊。很多女子即使主动提出离婚,也依然是基于传统婚恋观而对新的婚姻寄予着更为高质量的完美期求。这在一些优秀的女子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或者说更为困扰。

曾有一位女总经理,非常优秀,离婚后一直期望能找到比前夫也比自己更优秀的男人,结果蹉跎多年毫无结果。这表明,即使是多么优秀的女子,内心深处也依然不能摆脱传统婚姻中长期积淀起来的那种“男强女弱”的弱势定位心理的影响。有婚恋专家指出,女性婚恋地位的改变很难一蹴而就。时至今日,女性社会价值日益彰显,但作为婚恋对象而存在的价值依旧被压制甚至被否定。

500

三、离婚潮下,注定一些女子爱恨交加

然而,离婚终究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犹如潘多拉魔盒,打开了,很难回到过去,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文化,而是社会制度。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明宽松度的不断增加,离婚的女子将会越来越多,也必将会有很多女子坚持独立,彰显个体价值。

但审视离婚背后一些深层次的现象,也依然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国离婚现象的变迁,由曾经的离婚难到如今的离婚自主,大抵上体现了“女性平权”“婚姻解放”的进步历程。但社会经济结构的急遽发展和变化,给婚姻的形态重组带来未曾足够预料到的影响。打工人口迁徙移动的繁密与庞大,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虚拟化”的社交形态让人的交往更为多元宽泛,涉及到婚姻层面,人的行为日益率性无拘,离婚越来越向年轻化、随意化、草率化蔓延。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带给女性的是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二次伤害。

500

拖儿或带女是对离婚女子最为不利的因素之一。基于母爱,往往离婚女子争夺抚养权不遗余力,也使自己在再婚的选择中陷入被动。阿军与洪云是协议离婚,阿军净身出户,女儿的抚养权归洪云。阿军离婚后已去了北方创业。洪云的单位也已复工。孩子的管理便成为一大难题,尽管暂时她请了母亲来帮忙,但长期下去问题显而易见。我在微信里曾给她发去问候,她淡淡回了句:“没事,我能挺过去!”看似淡淡的坚强里,依然能感觉出心力交瘁的忧伤。

对再婚的失望是对离婚女子二次伤害的典型打击。太多的女子之所以离婚,是基于对新的婚姻的美好期待。但“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的轮回事实让很多女人在婚后重蹈覆辙。有媒体披露,一些随性的年轻人,离婚结婚,又离婚再结婚,如此折腾,依然没找到真爱,而有些女人基于对离婚的后怕,再婚后选择妥协,甚至容忍男人包二奶等等,而更多的女子,则在再婚后的琐碎日子里继续煎熬着经营新的婚姻。

后悔已经日渐成为离婚群体的一个标签。英国一项调查显示,54%的人在离婚后感到后悔。很多人在离婚后意识到,他们对前配偶仍有爱意。其中42%的人对于离婚有更强烈的遗憾感,并试图恢复关系。国内尚未有确切的调查数据。但“这山看着那山高”的心理,让有着离婚再婚体验的女子内心早已五味杂陈,爱恨交加。

500

离婚看似简单的个人行为,实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离婚的女人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被裹挟的群体,被社会所完全容纳、接受路还很长。

然而,婚姻价值观的重塑,心灵的不断开放,已成为婚恋发展的主流。而女人似乎永远难逃离婚关注的焦点。离婚对女人既不算陷阱,但也难言坦途,在这离离合合的征途中,离婚的女人们终将一路前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