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史(1911-2010)第36章 东亚新兴(下)

500

大韩航空的波音747-400飞机遇到了来自韩亚航空的激烈竞争,同样的设备。

韩国的第一步

如果说1952年的伦敦-约翰内斯堡彗星1号飞机是公认的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开端,那么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前一年,韩国国防部重新建立了使用1949年由韩国国民航空公司开辟的 "斯坦森 "三发客机的地方航线,这时是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开始。1954年最终开通了飞往香港的航线,并于1960年购买了一架洛克希德星座飞机。但那时,K.N.A.几乎破产了。韩国政府接管了它,并将其改组为大韩航空(Koreanair),认购了60%的资金。1962年12月6日开始提供国内航线,1964年1月23日增加了40座的Fokker F-27涡轮螺旋桨飞机,年内开通了飞往日本的国际航线。经台北飞往香港的更多航线,为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准备了纯喷气式飞机服务。

首架道格拉斯DC-9飞机于1967年8月9日飞往大阪,随后又飞往香港,但由于政府裁员,于11月18日停航。1969年3月1日,这家航空公司被移交给赵氏兄弟拥有的私人企业--韩进集团。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航空公司于4月28日增加了60座的YS-11涡桨飞机,并于1969年9月29日增加了波音720飞机。1971年4月26日,一架波音707客机开始经东京和檀香山飞往洛杉矶的跨太平洋货运航线。这是1972年4月19日,707-320C客机开通每周两次的客运服务的前奏。南韩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短短十年内就在世界国际航空领域崭露头角。

K.A.L.成长起来了

起初,K.A.L.是完全成功的。1972年12月11日,第一架波音747宽体客机于1973年5月16日投入使用,1975年7月1日,道格拉斯DC-10三型喷气式客机投入使用,不久后,太平洋航线的服务就得到了加强。1979年3月29日增加了经安克雷奇飞往纽约的航班,同年9月16日增加了直飞洛杉矶的航班,1985年3月30日增加了汉城-纽约的远程航班。离家更近,1972年7月13日,波音727客机补充了DC-9客机,K.A.L.成为较早的欧洲宽体双胞胎客机--空客A300B4的客户之一。国家通过集中的工业发展而出类拔萃的决心,体现在富裕程度的提高,即使不是富裕,但也创造了国内外的航空需求。然而,这样的进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被一些事件破坏了韩国的形象。1978年4月20日,一架波音707客机在苏联的无冰港和大西洋海军基地摩尔曼斯克附近被苏联战斗机迫降。这次迫降只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但1983年9月1日,一架波音747客机在鄂霍次克海上空被苏联战斗机击落,距离苏联太平洋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不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太平洋基地,情况并非如此。这一次,269人被击落,4年后,在马来亚海岸附近的波音707客机遭到恐怖袭击,又有115人死亡。在1988年夏天,K.A.L.在这些挫折中幸存下来,并在1988年夏天成为韩国和日本联合主办的奥运会的官方航空公司,从而获得了一些补偿。

到了90年代初,K.A.L.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于许多老牌航空公司的全球航线网络,并在全球年客运里程数排名中名列前茅。1988年,该公司开通了飞往伦敦和加拿大的航线;1989年1月1日,取消了对韩国人的外国航空旅行的限制,释放了被抑制的需求。1990年12月,K.A.L.成为麦道MD-11型客机的首批运营商之一---延误已久的DC-10 "拉长 "型客机,新航线包括飞往澳大利亚悉尼和巴西圣保罗的航线,从而使其服务于六大洲。1994年12月22日,中国新增了4个城市,1995年7月26日,华盛顿加入纽约和加州门户,成为美国的主要目的地。

到1990年代中期,K.A.L.机队共有105架现代化的喷气式飞机,其中许多是全货机,因为为了支持韩国的工业扩张和出口贸易,该航空公司已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航空货运公司。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悲剧重演,1997年8月6日,一架波音747-300型客机在关岛坠毁,造成226人死亡,其他一系列事故(幸好没有死亡),导致需要进行价值1.14亿美元的安全改进计划。当时,一家新的韩国航空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已经侵蚀了韩亚航空的部分客流量。韩亚航空于1988年2月成立,是由朴信国主持的国浩商业集团的子公司。其波音737-300型飞机于1988年12月23日开通了国内航线,并于1990年1月10日延伸至日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向K.A.L.挑战,在国际上以波音767飞机飞往东南部亚洲主要城市,在洲际上以波音747-400飞机飞往洛杉矶。1993年7月26日,一架737-500客机的坠毁并没有减缓其增长速度,1993年11月,它成为波音767E货机的首发客户,仅运营5年后,就承载了第2000万名乘客。随后,该公司在地图上增加了欧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航线,机队也增加了空客A321客机。到2000年代初,与K.A.L.相匹配的是,它在中国的15个城市和日本的14个城市开通了航线,但与该地区的其他航空公司一样,它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并采取了严厉的经济措施,以避免破产。

韩国的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反映在经济蓬勃发展和个人收入增加上,这就是韩国工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势头,以至于这家强大的竞争对手航空公司的出现确实影响了K.A.L.的进步。这种进取精神还在继续,2003年10月,这家国旗航空公司订购了5架新的双层550座的宽体空客A380客机;2005年4月10日又订购了10架波音787梦想客机。然后在2006年11月20日又向西雅图订购了25架客机,价值55亿美元。当时大韩航空货运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拥有19架747-400F货机的机队。

对于K.A.L.和韩亚航空来说,2005年预示着韩国国内市场上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到来。1964年,日本通过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100英里/小时以上的高速铁路系统--新干线,也被称为 "子弹头列车",解决了每年在东京和大阪之间运送4000万名乘客的问题。现在,韩国成为亚洲第二个这样做的国家,在首尔和主要的省会城市之间开通了高铁,每个省会城市的人口都大大超过100万。这种新的地面交通形式侵蚀了国内干线航空线路的客运需求。

迟来的人

无论北朝鲜人在火箭科学和核工程方面有多先进,其快速高效的国内运输工具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它缺乏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无法在喷气式飞机时代占有一席之地。1950年,苏联与朝鲜联合组织了一家苏北航空公司(SOKAO),用利索诺夫-2型飞机(苏联DC-3型飞机)提供有限的国内航线以及平壤与海参崴、北京、赤塔之间的航线;但在朝鲜战争开始的6月,航线暂停。1953年恢复运营,在中国西北的几个点增加了航线。1954年改名为UKAMPS(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的缩写),其机队后来增加了苏联的喷气式和涡桨飞机,包括图-154和伊尔-62等。它也被称为C.A.A.K.,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事行政当局。在其与世隔绝的苏联控制的环境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变得更加野心勃勃,将航线延伸到莫斯科、东柏林、索非亚、哈巴罗夫斯克,甚至是曼谷。为了更容易获得国际认可,1993年,它采用了高丽航空的运营名称。朝鲜航空公司仍然十分内向,政府决心与其他周边国家保持对抗,其限制性政策与大韩航空的限制性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横跨其南部边境。

蒙古国与苏联的合作历史已经很久,早在1926年,莫斯科建造的多布洛尔洛特的容克斯-F13型列车就在西伯利亚铁路上连接了乌兰巴托(当时叫乌尔加)和上韦克内乌丁斯克(今天的乌兰乌德),与苏联的合作历史就已经很悠久了。这个以沙漠为主,耕地稀少的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农田。边远地区几乎与首都没有任何联系,虽然通过乌兰巴托铁路的一条支线与中国相连。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利卡科夫的双翼飞机取代了老牌的容克飞机,开始飞往一些偏远地区。当时的机场不过是沙漠中的小路,22个机场中只有三个是铺设的。冬天的气温可能降到零下20华氏度。

直到1956年7月7日,蒙古航空公司(MIAT)(即蒙古航空公司)成立,完全是国有的,但与苏联的俄罗斯航空公司有密切的联系。它用20座的李-2和32座的伊尔库茨克和北京,用8座的安东诺夫安-2双翼飞机和4座的雅克-12飞机连接小村庄。20世纪70年代,随着航空公司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它又购置了40座的安东诺夫24涡桨飞机,成为著名的 "蒙古航空"。成长起来,1987年11月2日,它从俄罗斯航空租赁了一架140座的图波列夫图-154M型飞机,并将航线延伸到莫斯科和北京。这是更进一步迈入全球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前奏。1992年,苏联解体后,大韩航空公司捐赠了一架138座的波音727-200型飞机,用于改善莫斯科航线,并将其延伸至柏林;但1998年5月26日的一次坠机事故,造成28人死亡,这让人们对过度的信心产生了震慑。尽管如此,为了保持其国际主动性,还是租借了一架214座的空客A310-300型客机。

2000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取得压倒性胜利,进一步推动了急需的发展,包括与大韩航空的恩人大韩航空的代码共享,增加了与汉城、大阪、伊尔库茨克和呼和浩特的国际航线。2002年7月19日,该公司租赁了第三架喷气式客机--162座的波音737-800,主要用于包机飞日本。蒙古国曾经是不可进入的象征,现在,蒙古国正成为更有冒险精神的西方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他们寻求探索更偏远的地方。

500

蒙古国很少有外国人到访。1956年之前,它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但在1992年进入喷气式飞机时代。这是它的空客A310客机。

从灰烬中复活

1950年代初,当喷气式飞机时代开始时,越南正处于前途未卜的状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法属印度洋的殖民地一直被法国维希军队控制,与日本占领者结盟。随着敌对行动的结束,中国人迁入,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英国人临时管理,将权力移交给了法国人,但他们的反动政客们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恶化了。即便如此,按照航空时代开始以来的惯例,立即采用了国旗,随后成立了国家航空公司。因此,1951年10月1日,越南航空公司(Hàng-Khõng Viêt-Nam)成立,接管了法航在当地的国内和地区性的DC-3航班,而法国的独立公司Aigle Azur(使用前T.W.A.波音307 Stratoliners)和SAGETA继续提供西贡和巴黎之间的联系。

但是,在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的酝酿下,爆发了军事对峙,最终在1954年5月8日,法国军队在中国北部印支那省同庆省首府河内附近的奠边府投降。此后,7月21日签订了《停火协定》或《日内瓦和平协定》,将越南在北纬17度线上分为两部分。越南航空的北方总站由河内改为Húê,1955年10月26日,越南北方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不久,它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并开通了飞往北京的航线。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越南航空在北方的越共势力集结起来,向南方挑战,在美国的强力支持下,越南航空岌岌可危地生存了下来。最终给南方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结果仍然悬而未决。南方航空公司的越航员工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1958年重组后,南越政府持有55%的股份,法航持有33%的股份。其通过法航提供的第一架喷气式客机 "卡拉维尔"(Caravelles),在周边国家展示了越南国旗。1968年3月1日,法航购买了两架波音727飞机投入服役,以取代Caravelles,并从台湾租借了不少于16架老式道格拉斯和柯蒂斯活塞式飞机。然而,在这一年,"四特攻势 "使北越的威胁变得严重,1969年1月,北越进一步和谈。越南航空将台北航线延伸至日本,而国内的航空运输量则在低票价政策和占领国美国军队和行政人员的大量赞助下蓬勃发展。在1970年末的几个月里,越南航空公司租借了一架波音707飞机,但由于北越航空的另一次大规模攻势,这种野心可能会受到鼓舞,但却被打消了。1973年4月,越南航空公司从泛美航空公司购买了一架波音707,并与727飞机一起,采用了全新的外观,用醒目的红色和黄色的油漆方案装饰机队。旧的标志--神话中的龙,被退役了。

1975年4月30日,南越政府向北越投降。1976年7月2日,越南正式统一,这块久违的土地开始了新的时代。同年11月,曾是北越民航局的一个部门的越南航空公司(Vietnam Airlines)成为越南航空的新成员,并迅速将河内与胡志明市(前西贡)、老挝万象和柬埔寨金边连接起来,并以苏联的客机和707客机为机队,运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老挝和柬埔寨实现了独立,前印支两省的同庆省和安南省合并为新的越南。越南航空反映了河内政府的政治妥协政策:在商业和贸易的实际问题上与西方国家达成协议,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1988年,它还在曼谷发生了图波列夫图-134飞机坠毁事件,造成81人死亡。这种实用主义的做法--类似于俄罗斯的 "围剿 "政策,导致了河内航空公司的成立,也就是纪律严明。1990年2月,河内的越南航空成为越南航空公司。所有权从国防部转到了交通、邮政和通讯部,在那里它处于半自主地位,并被允许进行商业运营。试图用西方飞机升级机队的企图起初因美国国务院的政治反对而受挫。1992年2月15日,两架波音737-300型飞机开始服役,航空公司从欧洲湿租赁(飞机和机组人员)两架欧洲ATR 72涡桨飞机。1992年8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和法航主席贝尔纳-阿塔利对越南进行了国事访问,恢复与西方国家的商业往来。

在此之前,法航的机队共有16架苏联客机,其中有十几架是老式图波列夫的图-134飞机,这对于一个重新崛起的航空公司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旗帜型航空公司。1993年1月,它与大韩航空公司达成协议,租用了波音767-200ER和空客A300/A310飞机,用于飞往汉城。第一架150座的A320飞机于1993年10月25日抵达,并开通了飞往莫斯科的航线。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2月初解除了贸易禁运,美国参议院于1月27日投了赞成票。随后,越南的经济复苏令人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8年里,航空公司的运输量平均每年增长36%。现代化的机队使其可以飞往柏林和巴黎,并租赁了更多的西方喷气式飞机。尽管1997年9月3日又有一架图-134型飞机坠毁,造成63人死亡,但在2000年,该航空公司共运送了365万名乘客。对于一度陷入困境的新的越南航空公司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在2001年12月,越南航空将俄罗斯飞机的历史遗留问题远远抛在后面,订购了6架波音777-200ER飞机,2002年8月又订购了5架空客A320飞机。已与几家美国航空公司签订了跨太平洋航线的代码共享协议。到了2003年,尽管SARS病毒的爆发推迟了扩张计划,但越南机队的现代化程度不亚于该地区任何一家航空公司。同年,为了与邻国相媲美并确保未来的发展,越南航空公司订购了6架波音787-8全复合材料梦幻客机,并在2007年10月1日向空中客车公司订购了20架A321和10架新型A350-900XWB飞机。与越南战争时飞机载着士兵去岘港时相去甚远,现在的飞机载着游客。

500

随着越南在前法属印度洋南部建立起了自己的舰队,它经营着一支卡拉维尔斯舰队。

500

在1954年《日内瓦和平协定》之后,前法印地区内的航空服务是零星的。它们从法航的波音707喷气式飞机飞往巴黎,到国际管制委员会运营的1940年代的老式波音307飞机,作为连接越南北部和南部的中立纽带。这两代波音客机的相遇,是1967年在金边拍摄的。

500

500

越南航空是越南联合航空公司的代表,于1992年开始从英国湿式租借了一架ATR 72航班,开始提供服务。

柬埔寨的崩溃与再生

1953年,柬埔寨从法国手中获得独立,自1863年以来,柬埔寨一直是法国的印度支那殖民地的一个省。1960年,日本人在1941年占领东南亚时指定的统治者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为第一任国家元首。

1956年6月14日,与法国人达成协议,于10月15日成立了柬埔寨皇家航空公司(R.A.C.),柬埔寨政府占38%的所有权,法航占34%,私人投资者占28%。10月20日,它的首航,与喷气式飞机技术相差甚远。它用一架老式道格拉斯DC-3型飞机连接首都金边和暹粒(吴哥窟附近的机场)与曼谷。1957年7月2日,一架同样是战前的波音307 Stratoliner飞机开通了飞往香港的航线。1961年1月,与法航签订协议,使R.A.C.进入喷气式飞机时代。然而,在60年代,航空公司的发展反映了前一个时代的标准,增加了一架道格拉斯DC-4和DC-6的航线,飞往万象、河内和广州(广州),最远可达新加坡。但南北越战争的升级,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苏联甚至有一架苏联赠送西哈努克亲王的俄制伊尔-14战斗机,但在1969年1月,它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喷气式客机 "卡拉维尔"。1970年春,北越入侵柬埔寨,西哈努克被流放到北京。回顾其古老的历史,柬埔寨成为高棉共和国。

70年代中期,红色高棉政治运动开始了恶性内战,最终于1975年4月17日投降金边。此后,大部分柬埔寨公民被强行疏散到 "杀戮场",当时可能有200万柬埔寨人被处决或死于苦难和饥饿。1979年1月8日,叛军政府将柬埔寨改名为 "柬埔寨",1982年9月7日,柬埔寨航空公司开始飞往胡志明市的航班。1983年越南人的第二次进攻,导致政治和社会动荡,直到1991年越南人最终撤军,叛军与政府签订了和平协议。西哈努克亲王流亡归来。暹罗柬埔寨航空公司以S.K.航空公司的名义成立,泰国航空公司和柬埔寨航空公司各占55%的股份,经营从泰国航空公司租赁的波音737-300型飞机。金边航空公司和柬埔寨国际航空公司也使用湿租赁的Fokker F-28型飞机执飞同一航线。

这样的竞争环境在1994年底随着政府的更迭而戛然而止。柬埔寨的所有航空服务都归属新的柬埔寨皇家航空公司,并取消了短期独立航空公司的许可证。1995年1月2日,柬埔寨皇家航空首次开通了飞往吉隆坡的航线,使用从马来西亚租赁的146个座位的波音737飞机,随后又开通了飞往曼谷、香港和新加坡的航线。一架70个座位的ATR-72型飞机为胡志明市提供服务,这架多功能涡轮螺旋桨飞机开辟了飞往杀戮场幸存下来的外围社区的国内航线。1996年11月2日,新的R.A.C.重新开通了飞往广州的航线。第二年,更宽松的政策允许柬埔寨政府和泰国东方航空公司合资成立了柬埔寨航空公司Kampuchea Airlines,该公司拥有一支由洛克希德TriStars和波音737飞机组成的机队,在包机工作中取得了成功,特别是为国际移民组织(I.O.M.)在世界各地的内战难民的康复工作中取得了成功。

从反复的内战和种族灭绝中解脱出来,柬埔寨的自由事业似乎生机勃勃。1999年10月25日,西哈努克亲王的儿子所拥有的金边皇家航空公司开始向省城提供服务,2000年12月28日,开始向曼谷提供服务。暹粒航空公司于2000年11月3日加入,从曼谷航空公司租赁了ATR-72客机,后来又租赁了一架140座的空客A320客机,因为游客对吴哥窟的需求量很大。面对这种竞争,柬埔寨皇家航空公司于2001年10月16日暂停了所有服务。

500

皇家航空柬埔寨皇家航空进入喷气式飞机时代,卡拉维尔斯型客机。

500

代表柬埔寨民族复兴的暹粒航空,与泰国联合运营的暹粒航空。这架波音717飞机机身上展示了旅游景点。

老挝的航空公司

与柬埔寨的情况密切相关的是,法属印度支那第五省在进入20世纪后,没有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的优势。这个国家是个内陆国家,除了自给自足的农业,没有任何工业。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沿湄公河的河流交通。老挝于1893年成为法国保护国,1949年7月19日恢复独立,成为苏万纳-普马亲王领导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老挝航空成立于1952年,一半由老挝人拥有,另一半由法航(30%)和Aigle Azur(20%)拥有,法航以几架DC-3飞机提供技术支持。12月开始服务,往返于湄公河上的港口万象和老首都琅勃拉邦之间,以取代河上的船只。航空公司还在小城镇开辟了 "呼啸而过 "的航线,佛教僧人可享受八折优惠。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外长会议导致越南在纬度17线分治。但在老挝,共产党的巴老和亲西方的诺山将军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通往河内的航空线路被一条通往岘港(原图兰)的航线所取代,这条航线被前艾格尔-阿苏尔-波音公司的波音飞机延伸到香港。但老挝境内的战事仍在继续,美国仍通过美国航空公司参与航空活动,代表C.I.A.的名义运营。两个对立的派别主张主权,1962年6月联合政府成立后,争端得到解决,当时老挝皇家航空公司接管了老挝航空的两架DC-3飞机。它与香港的国泰航空合作,零星地使用一架道格拉斯DC-4,后来又使用DC-6,并与香港的国泰航空合作。1973年2月21日,根据停战协议,美国航空和美国大陆航空分阶段撤出。1974年,老挝皇家航空从法航租借了一架Caravelle飞机,运营到曼谷和广州,但在1975年12月3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将 "皇家 "一词从航空公司名称中删除,将飞机归还。该航空公司继续执行飞往胡志明市的外交航班,直到1976年8月一名劫机者在驾驶舱内自爆。

1977年12月21日,政府拥有的老挝航空公司用40座的安东诺夫安-24涡桨飞机恢复了从北方到南方这个狭长的国家的航空服务,并飞往曼谷。老挝航空公司逐渐适应了邻国的技术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租用了一架波音737和两架图-154,2002年又租用了一架福克F-28。2003年更名为老挝航空公司。当年曾短暂租赁了一架140座的空客A320飞机,但业务的扩大主要是为了在老挝境内提供良好的服务。70座的ATR-72客机在东南亚各地开始流行,后来又补充了4架西安Y-7(中国安-24客机)和5架17座的哈尔滨Y-12客机,同样来自中国。有了航空服务的帮助,这块曾经偏僻的土地,现在距离东南亚的大都市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到达,而不是坐船、吉普车、大象,甚至一两个星期就可以到达。

500

一架老挝皇家航空Caravelle客机。

豪华航空公司

如果说老挝是法属印度洋的穷亲戚,那么大英帝国的前哨之一文莱则处于富裕的另一端。自1909年以来,文莱苏丹国一直是保护国,1959年制定了国家宪法,1979年1月7日实现部分独立。总人口约5万的文莱苏丹受益于其油井带来的财富,因此,苏丹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其个人收入可能相当于老挝的国民生产总值。甚至在独立之前,文莱就已经拥有了一家服务标准和设施完善的航空公司,反映出文莱的富裕程度。

政府拥有的文莱皇家航空公司成立于1974年11月18日,最初的工作人员主要是英国侨民。第二年5月14日,它用一架波音737-200型飞机从斯里巴加湾(文莱的前身)开通了从文莱港(Bandar Seri Begawan)飞往亚庇(前身为杰瑟尔顿,在沙巴州(英属北婆罗洲的前身)海湾对岸的亚庇,并飞往新加坡。第二天,又增加了古晋(砂拉越)和香港。随着第二架737于1975年8月11日交付,1977年4月3日飞往马尼拉,1977年12月9日飞往曼谷,一个高效的航空网络将苏丹国与其所有的邻国联系在一起。1980年,文莱皇家航空公司在其母国基地建成了一个新的机库,可以容纳半打737飞机,甚至是一架波音747飞机。

1984年1月1日,文莱实现了完全独立。1980年代,文莱皇家航空公司继续扩大航线,1986年又增加了两架波音757飞机。这两架波音757客机配备了142个座位,其中16个头等舱是全躺式的,厕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最豪华的,并配有金色的装饰。菜品和服务都是一流的。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每年前往麦加的朝觐航班,因为文莱皇家航空公司每年与沙特航空签约的朝圣者多达4000人。作为一家穆斯林航空公司,不提供酒类饮料。

1990年6月10日,一架波音767-200ER型飞机在一次运送航班上,从西雅图直飞内罗毕,几乎用了18个小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样的长途航线是受欢迎的,因为1991年晚些时候开始了飞往法兰克福的长途航线,随后在1991年又飞往伦敦,并在珀斯、巴厘岛、北京和苏黎世等地进行了全面扩展。1995年,文莱皇家航空公司的地区航线也没有被忽视,两架多尼尔228型飞机开始开通了飞往马来西亚北部的Mulu、Bintulu和Labuan的本地航班。此后,文莱皇家航空公司有能力开辟到其他远方目的地的航线,如果运力不足,就会终止这些航线。随着2003年两架空客A319和2005年两架A320飞机的交付,文莱皇家航空公司的长途航线网络大大减少,伦敦仍是欧洲的主要终点站。

1991年的日本航空线路

500

到了20世纪末,日本的洲际航空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日本引领亚洲复兴

当东南亚各国都在发掘工业潜力,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时期,显示出了自己的实力。

其国家航空公司反映了国家的成功。到了20世纪末,日本航空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