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酒中仙误入帝王家—宋徽宗赵佶的艺术人生
欢迎关注“博文说史”bowenshuoshi,微信公众号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一位孩童降生于开封城的大内,他的父亲宋神宗赵顼曾在他出生不久前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
"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赵佶的命运却与李煜有着惊人的相似。
宋徽宗瑞鹤图
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在赵佶还未登基之前,作为端王的他已经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加上其皇子的显赫身份,更是受到各路名家的亲睐。在绘画上赵佶师从当时的书画名家吴元瑜,并和众多收藏名家交往甚密,在浓厚艺术氛围熏陶下的端王殿下,无论其书画创作实践,还是艺术鉴赏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赵佶《枇杷山鸟图》
书法上赵佶楷书远师唐代名臣魏征外孙薛稷,而薛书又得初唐书法名家虞世南、褚遂良的真传。宋徽宗著名的瘦金体便是其在薛体书法上的继承和创新。
瘦金体题诗(赵佶《祥龙石图》)
赵佶不仅楷书独树一帜,其行书也是笔法精妙,而其行书老师则是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受黄庭坚书法的影响,赵佶行书注重笔法的聚散分布,具有十分强烈的形式美。
赵佶草书《千字文》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在向太后的支持下,赵佶登基为帝。当了皇帝的赵佶不仅没有改变对于艺术的追求,反而开始利用国家权力,将整个朝廷变成了一座艺术学院。
徽宗朝服像
北宋时期,朝廷的官方绘画机构称之为翰林图画院。徽宗以前,画院的职责是为官家、皇后、妃嫔、大臣绘画肖像,偶然也描绘皇家苑囿和大型仪式典礼,其主要的功能是纪实性。到了徽宗这里翰林图画院成为了供艺术家们创作的舞台。这一时期的画院,涌现出了许多重大名家画作,比如我们熟知的《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除了建设画院,宋徽宗还在国子监新增了“书学”这一专业的书法教学机构,在书学中学习的学生,不仅要兼学篆、隶、楷、草等多种字体,同时也要熟知《说文》、《尔雅》等文字学理论。为方便学习,针对不同字体,宋徽宗都为学生们确立了教学范本。如大篆学西周金文,隶书学钟繇、蔡邕,楷书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草书学王羲之、柳宗元、颜真卿等。不仅如此作为九五之尊的宋徽宗还亲自授课指导这些青年才俊,将他们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艺术人才。
赵佶草书七言诗纨扇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护民族艺术瑰宝,宋徽宗授意组织编写《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其中《宣和画谱》共收录魏晋至北宋时期画家231人,作品6396件,按照绘画类别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每一门都记录其艺术源流,名家代表,是一部官修的中华帝国4至12世纪绘画艺术史。《宣和书谱》的编纂方式与画谱类似,保存了大量名家书法和珍贵史料。《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国古典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后世已然难以超越。
公元1126年12月,金军攻破汴京,公元1127年3月,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
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经受了9年亡国之君惨痛生活的赵佶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享年54岁。作为皇帝宋徽宗是悲剧的,而作为艺术家的他又是闪亮的,非凡的。生而非凡卓越,超逸脱俗,死而马革裹尸,凄凉满地,也许这就是艺术家赵佶的命中注定吧。
读者朋友,因为需要时间去整理和梳理史料,华夏疆域的变迁系列将暂缓更新。接下来我会陆续给大家带来有关宋代社会生活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