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五月收视冠军结局负分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什么是爆米花电影的极致?

最近就有一部有力竞争者。

好莱坞制作,漫威背景,全球大爆款。

有人说——

爆米花电影拍成这样,够了。

但够了,就到顶了吗?

Sir保留意见。

《惊天营救》

Extraction

500

复联退休再就业的锤哥新片。

成就五一期间最大爆款。

上线8天,9000万观看,Netflix史上点播量最高的原创电影

500

豆瓣7.1,不算出挑。

但仅论动作戏的炸裂程度,它称得上Sir近年看过排名前列的爽片。

500

先聊动作戏。

如果将动作戏分为3个等级:

S级,A级,B级。

B级:靠堆砌火药、火力,挑起最廉价的感官刺激;

A级:通过镜头、动作的设计,呈现一套系统且独特的审美;

S级:在A级基础上,它能做到表达的拓宽,与文戏形成微妙的对照。

Sir对《惊天营救》的评价:

A+有余,S-不足

怎么说?

电影动作戏最大的特点:呼吸感

先来看开场的一段人质营救。

它上来不是先让你炸,让你嗨。

反而——

让你冷静,屏息,隔离一段安全距离,让你观察。

环视镜头:人群穿流,鸣笛吵杂,警员当值。

500

锤哥独自戴着墨镜坐在达卡街头,一脸轻松。

他真的一点不紧张?

你仔细看——一件汗衫,前后湿透。

500

这是一桩稍有不慎就赔上老命的买卖。

果然。

电话响起,对方让他走向街对面的洗衣店。

锤哥还不以为然:嗯,然后呢?

咔咔咔——

一群混混已经冲到他背后,用AK狠狠指着他,押进一辆面包车。

500

三言两语,导演铺垫好一个随时擦枪走火的龙潭虎穴。

没完。

锤哥这边也不是吃素的。

留意两个镜头:

一个,他离开前与一位神秘胡子男对视;

另一个,他进入房间,确认人质安全后,被押送离开取赎金。

俯视镜头:

逼仄的地形,陡峭的楼梯。

500

什么意思?

你还没来得及反应……

嘭。

旁边押送他的混混,头被炸开。

500

镜头一切——

原来刚跟锤哥对视的神秘男,是团队狙击手,他们早就预谋好在这个地形最狭窄,看守最薄弱的地点下手。

这一枪,倒计时结束。

气,憋够了。

反击开始。

楼内,锤哥三下五除二完成反杀。夺枪,摆脱,然后把人活生生掐死,一气呵成。

楼外,狙击手紧盯外面放哨的同伙,谁动,谁倒。

500

接着是经典的一打多。

踢门,对着屋内十几个持枪敌人一顿暴揍。

有多精彩?

Sir强烈建议你戴上耳机观影,就算不看画面也能欣赏到一段充斥爆头和骨裂的硬核奏鸣曲。

不是瞎打。

作为专业雇佣兵,锤哥业务能力必须强。

同样一把AK,在他手里永远一个节奏:

哒哒。

哒哒。

一枪躯干,一枪头,中间穿插格挡和招架。

经济实惠,保证毙命。

500

玩枪还只是初级。

接下来出场武器包括但不限于:西瓜刀、铁棍、钉耙。

不论什么武器,你看锤哥的动作:

一致冲最脆弱的头部攻击。

随手抄一杯子,也是爆浆神器。

500

狭小空间缠斗,哪有时间准备和犹豫。

一念间。

要么你跪,就是我倒。

500

500

终于,锤哥夺命20+,清空房间,救出人质。

此时电影仅过去20分钟。

这才是真正让Sir激动的爽感——

先掐住你的动脉,再毫无预兆地放手,任暴力决堤。

让大脑进入重新充血的瞬间麻木,然后才是目不暇接,喷涌的晕眩。

之后的动作戏,重复这一套“闭气循环”。

而且。

还还还有升级。

全片最惊艳,无疑是那段长达11分钟的长镜头

虽然能看出有剪辑,但Sir观影时几乎没看到破绽。

堪称视觉盛宴——

第一人称飙车,你和敌人只隔咫尺;

封闭楼道伏击战,无声的光速割喉;

长枪短枪遭遇战,胜负在毫厘间的近身拼刺刀……

500500

500

一镜到底,一气呵成。

代入感炸裂。

有人统计,锤哥电影中共亲手杀死64人。

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论动作密度和强度,不输老杀神约翰·威克。

500

△ 网友p图

Sir必须请出导演本尊。

山姆·哈格雷夫

谁?

确实名不见经传,但他在动作界可是老前辈。

履历包括:《金刚狼》剑齿虎武替,《美队1、2》美队替身,《美队3》《复联3、4》《饥饿游戏》《战狼2》等电影的特技指导。

500

500

△ 上:与美队在片场合影;下:《战狼2》花絮,与吴京讨论动作戏

《惊天营救》是他从替身演员/动作指导转型导演的处女作。

动作场面有这样的专业度,Sir一点不意外。

后来还有火箭筒、直升机、装甲车等重型武器加入。

肾上腺打满。

500500

500

但如果只有这些,Sir只能给到A级。

A+的“+”在哪?

动作电影,或者说爆米花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诟病的一环:

反派塑造


500

这里反派有一个特点:

ta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甚至一种意识。

虽然电影中有一个最明显的反派:

当地最大毒枭阿米尔阿西夫。

500

但导演并没有把笔墨集中在他身上。

许多看似无用的闲笔,指向背后更庞大,更根深蒂固的邪恶。

Sir就说两段。

锤哥解救人质前,面对看管人质的混混头领。

两人对峙——

一个用印度语重复:给钱;一个用英语重复:证据(看人质是否安全)。

混混听不懂英文?

锤哥终于不耐烦——你们别废话,都挺忙的。

这下似乎激怒了对方。

混混突然拿起枪,怼着锤哥的头。

啪——

空枪。

屋子里突然爆发一阵狂笑,混混用惊讶的语气说:卧槽,他竟然眼睛都没眨一下!

500

接着用流利的英语开始交接流程。

原来你听得懂啊,干嘛整这一出啊!

在Sir看,并非废笔。

它恰恰挖出一方被罪恶长久滋养的土壤。

在这里。

你恶,我要比你更恶。

在这里。

邪气是正道,不怕死是本领,虚张声势是待客礼貌。

所以,你能在这里看到——

毒枭审问线索。

从天台上扔下一个小孩,就像扔袋垃圾般平常。

500

警察拦截犯人。

身为警察,他们随时能为利益助纣为虐。

500

连枪都拿不稳的孩子。

面对敌人,哭着也要保持战斗姿态,毫不退缩。

罪恶早已注入每个人的血液。

500

片名“惊天营救”没有夸张。

通过这些不起眼的渲染和铺垫,导演塑造出一个人数、实力、深度都与主角匹配的反派群像。

你一人闯入,还想全身而退。

那是动了整座城的奶酪。

500

最后,要说缺点了。

电影之所以被称作“爆米花”,因为没有新意。

连缺点都没有新意。

老旧的价值观,陈腐又并不动容的情感,硬凹的人性觉醒……

本来这次营救不过是一次花钱消灾的任务。

没想到。

锤哥作为一名老雇佣兵,竟然投入了感情。

人家想走肾,你偏要走心。

他一定要把营救对象,那个毒枭的孩子带出去。

500

???

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情况?

他说,我知道啊。

不就是弹尽粮绝,不就是被人打断一只手打瘸一条腿,不就是整座城都在盯着我嘛。

哦对了。

还有可能让我的团队团灭;

500

有可能让曾经跟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被毒贩干死。

500

无所谓啊。

我就要。

于是,团队一个个牺牲。

兄弟,惨死在他的圣母心之下。

完了他还振振有词——我是为了正义啊!

这一切都早有预兆。

电影多次出现锤哥记忆中的闪回,阳光,沙滩,拉着手的小孩。

500

原来,他曾有个六岁的儿子因为淋巴瘤病重,当时不敢面对的锤哥选择了逃离,自愿去战场,因而错过了最后陪伴孩子的时间。

因此他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

连敌人是孩子的时候,也会犹豫,多次手下留情。

500

500

为了孩子和家人,怯懦、平凡的人,能豁出性命。

这看似是普世的价值。

但当这套价值,放在一个经历过无数战争,亲历多次生命逝去的战争机器身上。

说得通吗?

战友一句台词说得好:

一个手上沾了千百人鲜血的杀手,讲同情就是伪善。

500

过于耀眼的圣母光环和双标的麻木形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悖论:

为了孩子,就能大开杀戒?

被杀的人,没有家人么?

至此,《惊天营救》在内核上破了功。

这也是Sir最不忍看到的结局。

——当创作者把作品局限在“爆米花”的舒适区内,你就只能产出一桶诱人但没有余味和营养的“爆米花”。

所有“爆米花电影”都如此吗?

绝不。

《疾速追杀》系列,主打暴力和动作,不也俘获一大批口味刁钻的粉丝;

还有爽片鼻祖。

乔治·米勒的《疯狂的麦克斯4》,用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搭建出那个末日世界,不也征服过奥斯卡评委。

500

500

归根到底——

大多数“爆米花”电影都在长久的妄自菲薄中丢掉了一种偏执的信念

选择用面面俱到去掩饰心虚;

选择用安全套路去填补空洞。

唯独,很少人能咬着牙去拥抱那些不确定。

你说没有深度?

他把深度嵌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杀手世界里,藏在一枚钱币,一件衣服里。

500

500

你说没有表达?

70岁高龄的乔治·米勒,泡在无人荒漠里8个月。

倒腾那些废铁做的战车,那些蒸汽朋克的邪典妆容,绞尽脑汁设计那些诡异的台词和呐喊……

这件事本身,就是创作者最浪漫的表达。

500

说白了,就是相信。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相信。

如果《惊天营救》真的像新闻所说的,要拍续集。

Sir希望下次见面的时候——

继续给我们爆米花般的炸裂和滚烫。

也请你。

放开了炸,尽力地炸。

500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