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对新冠疫情看西方民主的立场

这段时间,随着疫情变化,从全球大面积“封城”到西方国家纷纷“解封”,我思考,西方民主到底是立场先行还是民众认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从应对新冠疫情看西方民主的立场,兼谈美国大选成就极端政治势力的崛起”的一些思考体会。

一、西方国家“解封”路径和民主立场

截至5月9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累计确诊超过400万例,病亡超过27.6万例,已经成为1918年大流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海外病亡率高达6.9%,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已经分别超过了国内的46倍和58倍。在这种情况下,4月15日,德国政府公布了逐步取消限制措施,成为第一个实施“重启”的主要欧洲国家。5月4日起,意大利开始解除全国“封城”状态。5月11日,法国民众可以自由出行,不需路条等等。5月7日,法国总理菲利普声称:“我们不能再保持隔离了,禁闭之下社会的、经济的、人道的代价太高了。抗击新冠病毒不能遗忘其他病人。新冠病毒有毒,禁闭也有。病毒有毒,社会和学校停摆也一样。”

西方各国就这么急着要解封,确实令同样也经历过疫情的中国人难以理解,难以置信,难以认同。

     解封方案是一个医学问题。我们看来,解封方案首先是一个医学问题,需要医学专家认可,符合安全健康原则。同时还需要政治人物的判断力,是否可行,如何具体操作。只要这两条就可以决定是否解封。西方国家则是封城的同时就宣布封城多长时间,并根据这个封城时间就明确安排解封是什么时间。按说西方国家政府是不可能知道两周或四周后什么情况,所以我们无法知道他们政府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西方政府急于解封的根源。西方各国政府这样做的根源在于,西方走向普选民主之后,政治权力便被资本和民众的力量所压倒:民众通过选票获得了对政治的控制权,而普选导致的高成本又为资本提供了影响政治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疫情之初西方不愿意封城,为此不惜贴上专制、侵害人权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疫情仍然处于高位,却又急着解封、复工。我还记得中国在各地新增为零后,才开始逐步启动复工复产,当时的西方媒体还批评中国复工高于生命。可是面对西方的现状,则保持沉默。真是人至耻则无敌。

西方自己面对疫情尚且如此,对于和它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国家则更是赤裸裸。比如墨西哥疫情严峻,每天新增超过1000,累计超过2万多人确诊。美国企业与美国当局仍然继续向墨西哥施压,要求这些工人“复工”,以保障美国的产业供应链“安全”。 美国驻墨西哥大使曾威胁如果墨西哥当局不停止“停工隔离”,那么墨西哥就将“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美国的施压引发了墨西哥工人的罢工浪潮,担心工厂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并指责美国企业家“只关心自己资本”。墨西哥是美国的邻国,也是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但它有平等的待遇吗?中国有不少学者声称只要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美国就不再遏制中国,就会把中国当成可信任的盟友。那就看看墨西哥人民的命运吧,还有正在建的美墨“柏林墙”。

这几天,法国最重要的事就是法国总理菲利普把政府的解封方案递交国会讨论和投票。这种做法当然是打着民主的名义。法国媒体也宣扬在疫情期间,民主照常运作。拿到国会里去讨论,让并不懂医学的议员们去发表看法,而且不同的政党都有自己的利益算计,比如“不屈的法兰西”政党主席梅朗雄投票前就已经宣布投反对票了,还没有看到方案就已经决定投反对票,完全是立场先行。

最终投票结果毫无意义,所谓辩论根本没起作用,完全以党派立场划线。我们记得,当初马克龙总统宣布封城的时候,就没有经历国会投票这一环节。那解封,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无非是政府和执政党对解封没有底。

    如果再看看其他西方国家,比如德国,举国还正谈论解封,感染率就又升上来了。有的州刚开学两天就因为发现感染者而再度封门。但在国会走一下程序,哪怕出问题,这也是民主的结果,而且所有的政党都参与讨论了,责任与后果大家一起来承担。所谓执政党的小算盘无非就是这个。

    结论:一个政策要想执行,一是要有国家机器强制,一是要有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缺一不可。现在整个西方只能靠国家机器强制了,这怎么可能成功?

最后关于解封,我还要指出中西方之间的差异:中国封城后,是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再确定解封时间。比如武汉,随着武汉进出城通道的打开,人的流动性增强,防疫的压力不是减轻而是更重:继续强化小区封闭管理,引导居民非必要出行尽量不出门;继续严格落实“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等措施。解封不等于解防,疫情的防控转为常态化。中西方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为实施相关措施(抗击疫情),中国政府甘愿承受巨大经济损失。而在西方,几个星期以来已有经济利益团体及其在政界、科技界和媒体的同盟大声疾呼,要求尽快重新放开。尽管我们或许尚处在第一个感染波的初始阶段,他们却要向西方民众传播这样一个信息:所有这一切很快就会过去。

这次疫情,东西方都试图主导叙事。中国完全可以自信的对世界宣称:抗击疫情不仅仅是两种制度的竞争,更是两种价值观的竞争。是生命至上,还是经济至上的竞争。是生命和责任更重要,还是个人自由更重要。

二、美国大选成就极端政治势力的崛起

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就三个:一是国力。二是双方的利益需求。三是地缘政治。不过在上述三个因素给定的情况下,领导人也是最主要的变量。从全球看,美国大选结果不仅影响中美关系,也影响中欧关系。

美国能主导世界取决于三张牌:价值观、盟友、硬实力(包括经济、美元、军事、人才、科技等)。客观的讲,中国和美国在世界主导地位差距主要是价值观和盟友牌。特朗普如果连任,对中国有几大利好。

第一大利好:特朗普首先把价值观、盟友这两张牌废了。特朗普对待中国的态度就是在中国最强的经济领域搞贸易战。能做出这种判断,估计特朗普不知道中国田忌赛马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是白白放弃这两张牌,没有要求中国进行任何利益交换。过去美国打人权牌,是要迫使中国付出代价的。中国为了使欧洲保持中立,避免和美国站在一起,也是需要付出一些成本的。但特朗普就直接弃之不用。

第二大利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纷纷退群,先后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伊核协定》《中导条约》等10多个群,还扬言要离开世界贸易组织。特朗普对待世界的态度就是,主动放弃了领导世界的角色,主动给崛起的中国腾出空间。中国崛起肯定会不断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如果要是强行把美国挤出去,或从美国手里夺出来,成本很高,风险也很大。但现在是美国自己主动退出去,中国就很自然地填补空白。这次新冠疫情,中国战胜了病毒之后,马上就向全球发起了援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而是美国缺席世界主导地位只顾自已,也许是只顾得上自己。所以说,尽管美国主观上是要遏制中国,但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却是在很多方面给中国的崛起提供了便利条件。

问题是,特朗普能不能连任,我的分析是,可能性很大。原因有三个。

特朗普能够赢得连任的第一个原因:诞生特朗普的时代背景依然存在。特朗普绝不是偶然的现象,他是西方文明和时代演进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是既定历史的产物,没有人能够超越历史条件。全球化、自动化和经济金融化对西方全面的冲击,它导致的最重要的经济后果就是中产阶级的萎缩,整个西方最富阶层和最穷阶层加起来超过50%,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逐渐萎缩。经济的变化必然产生重大的政治效应: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所谓的“西式民主”,它不仅直接撼动了西方社会的稳定和理性,更直接威胁到传统的西式民主制度的运作。于是政治极端化,对立双方日益无法妥协、极端政治势力迅速崛起就成为了西方的常态。特朗普这样一个如此极端、如此反传统、如此肆无忌惮挑战和否定西方价值观的政治素人能够成为美国总统,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而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和排外主义四面大旗,赢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不仅是底层较少受教育的群体,也有众多精英。 可以说正是因为特朗普利用了民众的不满和恐惧,才一举打造了二十一世纪美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黑天鹅事件。4年过去了,上述时代背景并没有发生变化,相反仍然在持续恶化中。这个原因当然不是特朗普执政无力,而是因为这是时代潮流,谁也不可能改变。

特朗普能够赢得连任的第二个原因:网红政治时代与特朗普个人特质的结合。从传统政治角度,特朗普所做的一切都是政治自杀,但他却一路高歌猛进,笑到最后。其原因就在于网红政治时代的到来和他个人特质的有效结合。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能博眼球,能引起争议,就有了知名度。特别是在信息爆炸时代、求新求变时代,传统政治人物谨言慎行的风格越来越令人厌恶,那种不讲道理、激进、偏激、处处说错话、挑战传统的政治人物反而更易引起关注和轰动,可以说越无赖越能打动平民。特朗普这样的人物就靠一个推特打败了所有媒体。

当然,执政后特朗普的表现也完全不同于传统政客。他竟然试图把选举时无厘头的承诺一个个兑现:承诺降低公司税率,并为美国人大幅减税。这从1980年代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税改已经在2017年12月通过,也称得上是特朗普上任第一年取得的最大成就,公司税率从35%降至21%,个人所得税也得到减免,美国经济也在2018年迎来腾飞;击败“伊斯兰国”(ISIS),同时将从叙利亚撤军;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推翻奥巴马医保;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处修建一堵墙,并由墨西哥买单;和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持续近20年的战争等等。虽然这给美国的国际形象、美国的软硬实力造成巨大破坏,但在其支持者看来,特朗普拥有传统政客所没有的品质:貌似诚实。但特朗普却不顾一切地去做了。应该说,传统政治人物也知道承诺的严肃性和诚实的重要性,但选举时面对感性的众多选民,你要不撒谎,不给出许多做不到的承诺根本就不会胜选。但等到胜选,政治人物的责任感和现实政治又迫使他们不得不食言。从政治学者的角度来看,能理解传统政客的苦衷,也赞同他们胜选后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的责任,不得不冒着代价失信于民。从广大民众的角度来看,传统政客就是一群骗选票的政治骗子。现在美国政坛终于有了一个貌似诚实讲信用的特朗普,所以就赢得民众的支持。

特朗普能够赢得连任的第三个原因:特朗普前3年美国经济一直很好,失业率屡创新低,股市屡创新高。但在今年新冠疫情的打击下,3年来的努力全部归零。

三、中国应对西方媒体必须体现大国自信

    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后,美国一些政客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本国抗疫上,而是挖空心思栽赃“甩锅”,变着花样污名化中国,抛出的各种奇谈怪论无不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这些无良政客不仅在全球疫情大考中“丢分”,更成为凝聚全球抗疫合力的“绊脚石”。

    在美国疫情依旧严峻之际,美国一些政客却在疫情政治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种种不负责任行为的背后,是推卸自身责任、转移舆论压力和捞取选举筹码的精心算计。美国媒体日前曝光一份共和党参议员全国委员会向竞选团队发送的备忘录,其中建议候选人通过“积极攻击中国”来应对疫情危机,其“甩锅”中国的险恶用心不言自明。

西方一些政客总是以小人之心揣测他人,把好心说成别有用心,把善意扭曲成恶意。此前他们指责中国出口的防护物资有质量问题,尔后又批评中国囤积防疫医疗物资并阻滞出口。类似这般躲在阴暗角落里炮制的种种“反华剧本”,虽让美国某些政客过了嘴瘾,却成不了抵御病毒的盾牌。

这几天,美国一些共和党议员提议将中国驻美国使馆门前的那条路更名为“李文亮广场”,成心想气中国。几年前他们还曾提议将那条路改名为“刘晓波广场”,当时没有成功。这种事,以后美国人愿意搞,由他们去。我们中国人如果觉得新鲜,就当热闹看一看,不高兴了就骂他们两声,但别太上心,太当一回事。尤其是千万不要动用外交资源很严肃地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次提议改名“李文亮广场”同样未必能搞成,万一搞成了,又能咋样?他们下流呗。美国人就是喜欢捣鼓这些虚头八脑的事情,他们的体制非常适合这样挑衅、碰瓷,我们要是跟他们对这些事认真,死磕,就真算被牵制了,输了。

    与美国和西方打交道,我们必须学会耳根子硬一些。他们的体制决定了很多政客和舆论精英口无遮拦,绝对不会对中国口中留情。我们越在乎,他们越来劲。所以轻易不要试图通过干预让西方各种表达的力量对中国“好一点”,只要我们真正想开,真的不在乎,那些针对中国的放肆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泄气,因为觉得没趣而变得收敛。

    这不意味着我们对西方的无端指责就不回应了,对污名化逆来顺受,但最重要的是,不与他们恋战,不拿真正的资源交换他们少骂我们几句。这很不值。而且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干预没多少用,很可能适得其反。近来不断有西方媒体或者政客宣扬中方向他们“施加压力”,在西方舆论环境下,这种指控带给中国的抹黑通常会更大。

    中国国内的舆论环境与西方完全不同,西方一些人搞的事如果拿到国内环境中看,那就不得了,但在西方的环境中,它们的实际声响常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西方媒体整体上在衰落,美国主流媒体一起打特朗普,却损伤不了后者的一个汗毛,可想而知那些媒体的影响力跌得多么惨。我觉得它们被中国人高看了,它们大概也只能在我们这里刷刷存在感了。

解决西方舆论的对华发难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试图改变他们,因为我们没有能够那样做的工具,而是调整我们自己,去适应这个你越强、做得越好,很可能想要找茬骂你的力量也越多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宋鲁郑《宋鲁郑巴黎日记》

2.胡锡进《美议员想用李文亮广场气中国,中国人跟他们认真就输了》

站务

全部专栏